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一版 >> 正文

夯实“落脚点” 做好“稳定器”

2012/7/2

——丹棱县民政基层基础建设年工作现场会纪实

 



民政基层基础建设年会现场



与会人员参观张场镇民政工作展板

 

627日,丹棱县民政基层基础建设年工作现场会在张场镇召开,县委副书记县长朱莉,眉山市民政局纪检组长覃海东,副县长何玉花;县人大法工委主任吴朝禹,县政协法联委主任熊友林,县民政局局长周兴华;各乡镇乡镇长、各机关部门领导,分管民政工作的领导,民政办主任参加了此次会议。

丹棱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朱莉在现场会上就如何开展好民政基层基础年工作提了三点意见:

首先,重视再重视。民政是为民之政、民生之政,民政工作已成为党和政府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群众有句话叫“有困难找民政”,在大家的心目中也认为“民政做的都是好事”,往往乡镇工作遇到的一些问题也是通过民政途径得以解决,民政真正起到了“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愁”的作用,因此,大家对民政工作都比较重视。但是,随着民政工作领域在加宽,服务对象在增多,标准要求在提高,需要我们对民政工作重视再重视。

其次,加强再加强。乡镇是各项民政政策的最终落脚点。目前,各乡镇都加强了民政工作,基本做到了有人办事、有场地办事、有必要的经费办事。但是,仍然存在民政工作任务重与人员缺乏;工作条件差,工作手段落后;工作机制和运行机制不够完善;个别乡镇在具体工作推进中,因为任务重,要么无暇顾及,要么应付了事等问题,还需要对乡镇民政工作加强再加强。

第三,做实再做实。民政工作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党和政府惠民政策的落实。如果将该享受民政惠民政策的群众漏掉,该享受而未享受,困难群众的生活将得不到保障;如果优亲厚友或者照顾关系,让不该享受的享受了,将会影响惠民政策或者救助政策的落实,形成恶性循环,甚至引发不稳定因素,前段时间名山县发生的集访事件就是例子。因此,对民政工作就是要做实再做实。

朱莉强调:“今年是民政基层基础年,经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这个现场会,目的就是要夯实全县民政基层基础,推动全县民政工作更上水平。今年,张场镇高度重视民政基层基础,主动作为、主动思考,走在了7个乡镇的前面,探索出了“四个一”的工作模式,将“繁”“多”“杂”的民政工作做到了精细化管理,做出了可喜成绩。希望各乡镇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张场镇经验,切实加强乡镇民政工作,推动全县乡镇民政工作再上新台阶!”

丹棱县民政局局长周兴华在会上就主动作为,抓好民政基层基础建设年,争创省市一流民政作了发言,他说,今年是中组部确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是市政府确定的民政基层基础建设年,也是县委、县政府确定“发扬五干精神,争创五个一流,奋力建设中国大雅家园”启动年,基层是各项民政政策的最终落脚点,是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稳定器”。基层民政干部是各项民政政策的具体执行者,也是党和政府落实民生的直接实现者。基层基础年工作重点,一、加强队伍建设;二、强化工作基础;三、加大乡镇民政工作的保障力度;四、提高乡镇民政干部综合能力;五、抓落实,确保基层基础建设年全县整体推进。

最后,张场镇副镇长王羽按照市、县统一部署,结合实际,探索“四个一”基层民政工作模式,作了简要汇报。

新闻链接:近日,眉山市副市长辜永忠一行莅临张场镇调研民政“基层基础年”建设工作,辜市长充分肯定了张场镇的民政工作,一是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从人员、经费、阵地、制度四个方面予以保障;二是创新社会管理,切实从群众利益出发,积极探索“怎样为山区困难群众提供便民服务”,创新推出“一二三四”民政工作法;三是工作成效显著,救济、慈善、老龄、优抚、信息工作亮点纷呈,上访人数明显减少,群众满意度提高了。(陈国清)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