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民生为先 助推盐亭跨越大发展
2012/7/30
——访盐亭县委书记陈朝先
盐亭县县委书记陈朝先察看社区文化墙建设
近年来,盐亭县在改善民生方面做出了很大成绩,主要体现在城市改造、交通建设、住房保障、就业就学和医疗救助等方面。我们了解到,这是盐亭县委、县政府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民生为本,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生动体现。他们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民生改善,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日前,盐亭县委书记陈朝先接受本报专访,对近一年盐亭发生的变化,他说,这是全县干部群众的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的结果,而最大的变化,还是人民群众脸上洋溢着的幸福微笑。
记者:您好,陈书记,盐亭县在发展民生方面主要有哪些做法?
陈朝先: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我们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最高准则,通过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切实改善民生,主要从五个方面寻求突破。一是抓工业,发展实力有了新提升。坚持“两化互动、产城一体”,以工业园区为突破口,强力推进工业发展。工业园区从小到大,面积拓展到26.5平方公里,在一片浅丘上建立起了一座工业新城,机电制造、新型建材、医药食品等三大主导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已入驻耀达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建丰林业等工业企业23户,全县上规模工业企业达51户。二是抓城市建设,县城面貌有了新亮点。充分利用山环水绕、绿色生态、人文深厚等优势,建设融绿色畅通的生态旧城和显山露水的现代新区为一体的“山水田园城市”,老城区街道改造、“拆房还绿”成效明显,两江广场、嫘祖文化广场建设快速推进;新区石龙大道、凤凰大道建设完成,拆迁安置、土地整理全面展开,城市形象大幅提升。截止目前,已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改造投资3亿元,新增城市绿地3.7万余平方米,黑化道路65万平方米。三是抓农业产业化,农民增收有了新路径。成片流转土地8万亩,建成高团白虎花卉、富驿葡萄、玉龙灵芝等特色农业基地27个,共占地12.5万亩,发展培育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8个、市级专合组织35个。坚持以交通、水利建设为重点,不断夯实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基础,整体推进高团、白虎、鳌鱼等农业产业示范片建设,全县新建公路565公里、集中供水工程9处、防渗渠78公里、蓄水池334口,灌面达到5.1万亩。四是抓项目,追赶跨越有了新保障。明确完成时限,强化工作举措,重点项目建设快速推进,灾后重建收尾工作有序推进。进一步完善招商优惠和奖励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今年1-6月,到位资金的项目27个,协议引资22.18亿元,到位资金16亿元。五是抓落实,干部作风有了新起色。以“关键在于落实”为主题,针对干部中的“庸懒散冷软假歪奢”等现象,深入开展干部作风整顿,要求县四套班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抓落实;各级各部门向四套班子看齐,各级干部向领导干部看齐,切实做到讲责任不推诿、讲实干不折腾、讲效率不拖沓、讲纪律不松散的“四讲四不”。每项重大决策前,我都深入基层、认真调研,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充分尊重民意、吸纳民智、凝聚民心,再召开县委常委会进行民主决策,使县委的决策与群众的意愿实现了有机统一,实现了科学决策、科学发展。
记者:在民生工程建设方面,盐亭县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陈朝先:一方面,我们投入资金8.2亿元,重点实施扶贫解困、社会保障、百姓安居等十大民生工程,逐步完善社保体系,实现城乡低保全覆盖,推动敬老院建设、社区建设、5A级婚姻登记机关打造和老龄工作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另一方面,我们进一步强化群众和信访工作,有效落实大接访制度,逐步完善大调解机制,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特别是县财政安排资金1.7亿元解决了拖欠四五年的土地征用款。目前,全县信访总量大幅下降,党群、干群关系空前融洽,为追赶跨越大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记者:陈书记,盐亭县民政部门处于民生工程第一线,请你谈谈对他们的看法。
陈朝先:民政是盏明灯,代表着政府的形象,体现的是党的执政为民的宗旨。他们所办的事情都是为人民群众,特别是为困难群众谋福利的实事好事。近年来,我县民生工作在省市民政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按照“夯实基础,助跑摸高,打造特色,争创一流”的要求,从群众最急、最难、最怨、最盼的问题入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狠抓政策落实和工作创新,民政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各项工作均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我们要求全县民政系统要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切实有效地保障服务对象的基本生活权益,让人民群众脸上时刻绽放幸福笑容。全体民政干部要常怀爱民之心,常修为民之德,多办利民之事,为民分忧、为民解难、为民谋利,确保常规工作做到位、特色亮点工作锦上添花,努力推动我县民政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为盐亭追赶跨越大发展多作新贡献。(本报记者 陈小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