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省两会·全面奔小康
2013/2/4
【编者按】四川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和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分别于1月23日和1月25日在成都召开,2013年省两会正式拉开帷幕。各方代表群策群力,为美好四川的明天建言献策。据统计,今年议案更加关注民生,包括食品安全、住房保障等。
新农合医保年终不清零
本报讯 目前,各地对新农合医保规定:“新农合参合农民普通门诊统筹补偿资金年度内有效,不得结转下年使用。”这意味着参保人如果当年不花完自己的门诊费用,第二年个人就不能继续使用。
对此,泸州代表团代表、四川金弓集团董事长张良杰说,因为这项规定,泸州当地乡镇的很多农民都在年底纷纷到村卫生室或卫生院“突击”买药,不需要药的甚至去换成生活用品,“真正生病要用钱了,账户上的余额又已经用完了,好多村民都反映说太不方便了。”他认为,这种机制造成了对账户余额的人为浪费,也让一些骗保的不法药店获利,对个人账户上余额较多的参保者的现实利益也是一种损害。
张良杰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新农合医保到年终不清零的建议》。他建议,参照城镇居民医保设立个人账户,改革新农合门诊统筹,取消年终清零政策,将个人缴纳部分累计计入个人账户,门诊统筹部分从新农合基金列支,在实行个人账户之后,取消个人账户就医报销比例限制。(陈俊)
“你们我们”不妨换成“咱们”
本报讯 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话题,在两会上很热。让农民融入城市,是社会建设的新课题。搞好社会建设,离不开社会协同、公众参与;这个“协同”和“参与”,进城农民是重要因素,如果把这个群体还看作“你们”,让其“被幸福”,很多具体事宜,就难免不生隔膜。
破解城乡二元化结构,意味着要从方方面面清除对农民的歧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能还在“你们农民工”、“我们城里人”的陈旧语境里说话,而要换成城乡一体化中“咱们”的视角了。
有代表委员提出:进城农民需要自己的合法组织来维护权益,建议由政府组织成立城镇农民群体工作委员会。
从“咱们”的角度对待进城农民,一视同仁地倾听意见和建议,平等协商,有助于同心协力地搞好社会建设,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杨中)
县级政府也应公开“三公经费”
本报讯 省人大代表,广元市人大常委会专职常委翟峰今年有42份议案建议,“群众找我反映情况,我就要提。”
翟峰的建议里,有一条重点关注了“三公经费”。他说,去年国务院公布了《机关事务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了从去年10月1日起,县级以上政府需将“三公经费”纳入预算管理,并定期公布。四川应该按照该条例,制定实施细则。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翟峰表示,县级政府也应该公开“三公经费”,“省、市都已经公开了‘三公经费’,县级政府也应该公开,同时都应该纳入预算管理。”
除此以外,翟峰还认为,四川应该规范政府网购行为,及时出台财政内部管理的相关制度,每年对政府网购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他希望达到的最终目的是,所有预算单位的“三公经费”都要编报预算,实现零增长。翟峰认为,在加强“三公经费”的监督上,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发挥监督作用。 (祝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