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一版 >> 正文

盘点2013,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

2013/12/30

  入冬了,寒意浓。但是,行走蜀中大地,温暖感由心生。

  在理塘县拉波乡中扎小学,每间教室添了新设备——取暖器。六年级女生格绒曲措是高海拔民族地区学生取暖补助的受益者,从今冬起,她和同学们享受到了生均200元的取暖补助。“教室里暖和多了。”小女孩高兴地说。

  在“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区,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问题,省委、省政府十分牵挂。自10月启动灾区农房“暖冬行动”以来,仅仅40余天,灾区20万套过渡房穿上“保暖衣”。同样,邛崃市高何镇邛芦路两侧,不少房屋“穿上”厚厚的“外套”,墙面蒙上油布,房顶铺上草垫……村民说,这个冬天不会挨冻。

  从“取暖器”到“保暖衣”,看似细微,却无不是群众最急最盼的民生诉求。一年来,顺应群众期待,省委、省政府推出一项项沉甸甸的惠民举措,点面结合,不断突破,划出一道道步履坚实的民生轨迹,谱写为民惠民新篇章。

  2013年伊始,省委、省政府大手笔安排1249亿元资金,继续实施就业促进、教育助学、社会保障、百姓安居等“十项民生工程”。两个多月后,又新增县级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等八项民生改善事项,直指百姓最为关心、最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

  连片扶贫开发、藏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高海拔民族地区学生取暖计划、农村中老年居民免费体检、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这些看得见、摸得着、感知得到的改变,滋润着千千万万群众的心田。

  四川贫困问题突出,750万的农村扶贫对象,集中在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等“四大片区”。曾经“一步跨千年”,如今要实现“同步奔小康”,一场扶贫开发攻坚战在今夏打响。启动实施“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大力实施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新村扶贫、能力扶贫、生态扶贫等“五大扶贫工程”,推动贫困村向小康村、贫困户向小康户转变。全年投入各项扶贫资金334亿元,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5万,建成彝家新寨、藏区新居、巴山新居等扶贫新村聚居点700多个,新建和改造农房6.1万户。

  回应百姓期盼,注重把民生工作与群众工作紧密结合。制定《进一步转变作风加强党的群众工作的意见》,建立省领导联系指导市(州)和基层工作等制度,促进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听民声、解民忧、办实事。组织党员干部开展“联村帮户”灾区实践课堂教育活动,对口帮扶地震灾区、暴雨洪涝灾区760个重灾村,既深入基层了解社情民意,又帮助解决灾区群众实际困难。

  截至10月,全省民生工程已投入1390亿元。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0多万人;资助中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88.9万人,资助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0.85万人;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建成27.33万套,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计划任务。另外,从全省公租房中拿出30%、约3万套房源向农民工定向优先供应,租金为市场租金的一半。

  最近,我省又启动“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帮助群众解决上学、看病、饮水、行路、用电等民生问题,脚踏实地回应民之所需。吃得更安全,住得更安全,过得更安全,每一条都是百姓心中的民生愿望。我省各级党委、政府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脚踏实地办好事、解难事。

  一年来,迎着企盼与渴望的目光出发,“大民生”化作一个个小项,正在不同的“点”上开花结果,带给人们欣喜和实惠。

  (江芸涵)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