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一版 >> 正文

张明:让更多人关注困难群众养老事业

2014/2/17

  民生· 访谈

四川省养老事业基金会理事长张明

  “借助你一根丝线,缝一件披风,为他人御寒。”2013年9月,四川省养老事业基金会正式成立。作为四川目前唯一一家社团养老基金会,四川省养老事业基金会立足四川,为困难老人排忧解难。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四川省养老事业基金会理事长张明。

  记者:作为一名企业家,我们知道,您在创办四川省养老事业基金会以前,也曾做过许多善事。是什么原因,让您开始关注困难群众养老的问题?请您简单地谈一谈基金会的成立好吗?

  张明: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总会遇到需要我们帮助的人。从工作以来,我也尽己所能,帮助哪些困难的人,帮助他们改善目前的生活困境。对于养老事业这一块,我接触还是比较早的。早在我以前做工程的时候,就发现在我们的工地上,还有六十多岁甚至七十岁的老人在劳动。对于他们中的很多人而言,如果不参加体力劳动,就可能没有生活来源。从那时候起,我就想做一些关于养老方面的慈善事情。

  面对这些困难的老年群体,我曾想办一家养老院,帮助他们解决养老的问题。然而,一家敬老院,不论规模做到多大,都只能容纳一定数量的人。而需要我们帮助的人又太多了,我个人的能力也无法做到。众人拾柴火焰高。于是,我想到了成立一个养老事业基金会。在原四川省政协主席聂荣贵、原民政厅厅长张荣先等老领导和四川省民政系统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四川省养老事业基金会终于成立了。

  记者:我们知道,四川省养老事业基金会最近实施了20家困难敬老院扶持计划和寻找困难群众的“暖冬计划”,《四川民生》也有报道。请您谈谈接下来的主要工作方向好吗?

  张明:谢谢你们对于四川省养老事业基金会和养老事业的支持。目前来说,我们基金会正在着手开展以下业务。我们正在寻找城市中的困难群众,并在主城区设立爱心窗口。到时候,我们会招募一些志愿者,在城市里寻找流浪老人、孤寡、残疾老人,为他们提供一份可口的饭菜,一杯热水……通过城市“爱心窗口”的这种形式,传递我们社会的爱和关怀。我们会在城市里建立50—100个“爱心窗口”,通过公益的方式让更多的困难老人受益。对于那些偏远山区的困难老人,我们会和当地的养老机构协调,让他们能够进入当地的养老机构安享晚年,我们为之提供相应的资金及物资的支持,同时我们会帮助偏远山区的敬老院建立起康复室等现代养老设施,提高他们的养老质量。

  记者:目前,这些工作进展得怎样了?

  张明:从2013年11月份,正式启动这些项目起,我们就进入实质的调研阶段。我们分派了几个工作小组,深入到甘孜、阿坝、凉山三州,对困难群众实施摸底。同时,我们也走访了成都以及周边40余家敬老院。通过调研发现,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实际问题。我们现在正在就这些问题进行整理,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给予资助。有的可能直接以现金的方式帮助,有的则是通过设备等方式对其进行帮助。我们现在已经在开展“今夜不在寒冷”活动。为流浪老人送一件棉袄。在社区为贫困老人送点年货活动。

  记者:最后,想请问您,在搭理这个养老基金会中,我们的工作思路是怎样的?

  张明:做公益事业和其他工作不一样,这个需要一种良好的心态。对于我而言,经过自己的打拼,有了一份自己的事业,然而我觉得做公益才能更大的满足我的愿望。因此,我做起来有压力,但是没有太大的负担。我就想通过基金会这个平台,团结千千万万我这样的人,一起来为养老事业贡献力量。我们目前所做的工作,在我看来,就起一个牵头的作用。抛砖引玉,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个事业中来。就像我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借助你一根丝线,缝一件披风,为他人御寒。我希望四川省养老事业基金会这个平台,能够真正做到为他人分担风雨,社会大众共享阳光。(本报记者 展翔)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