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文渠文集》在蓉首发
2015/3/23
日前,由四川省新闻教育学会和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主办,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戴文渠文集》首发座谈会在成都市京川宾馆举行。这套带着历史烙印而又弥漫着泥土芳香的《戴文渠文集》在成都首度公开发行,该书作者戴文渠以其资深新闻记者和编辑的身份在四川新闻界久负盛名;该套文集由新闻作品选、论著社评选、文学作品选三部分组成,共计70余万字。
戴文渠来自巴渠文化故里四川渠县,60年代初从西南民族学院毕业后,在《西藏日报》做了16年的“高原记者”,后来,他回到家乡,在四川《通川日报》从记者、编辑,一直做到报社总编辑。戴文渠从事新闻工作近50年,先后担任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新华社实时报道研究会理事,四川省秦巴文化研究会会长、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曾与人合作创办过《少年中国报》《巴山科技报》《西南医药报》,编著有《采访与写作》《青少年科普知识教育读本》《大众科普系列丛书》等10多部作品。
《戴文渠文集》的作品跨度半个多世纪,文体丰富多彩、文章长短皆宜,详略有序。因为出自记者的手笔,大多带有新闻的色彩,无论是新闻报道的写实,理论研究的分析,还是文学体裁的浪漫,都充满情真、情切、情深、情浓,散发出浓郁的时代气息。他说:“我的诗都是‘我’字体的,几乎不愿模仿古体诗的写法,反正所有的诗皆是随意而来,适当押韵,不拘一格,不限字数,写出来自我愉悦而已。”
来自中国诗歌学会、人民日报社、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大学、四川省社科院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戴文渠文集》的首发座谈会。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著名诗人杨牧现场赋诗一首,表达了与会者对戴文渠大半生新闻文化苦旅生涯的敬意:“半生为人作嫁衣,而今方才嫁自已。二八明月固然好,七七也是最佳期。”(子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