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一版 >> 正文

绵阳绿色祭祀落实到位

2016/4/18

  清明期间,绵阳市各个公墓迎来了群众祭扫高峰。在该市民政干部分工参与宣传和严格管理下,绿色祭祀不留死角。该市公墓共接待祭扫群众8.7万余人。

  一束鲜花 一份深情

  清明节前夕,涪城区金山公墓内花木葱翠,肃穆静谧。扶老携幼前来祭扫的市民络绎不绝,秩序井然。不少市民不再携带香烛纸钱等祭品,而是携带鲜花、花环等。

  市民宋某和家人早早来到公墓,庄重地将鲜花、祭品等摆放在亲人墓前,他说:“清明祭扫表达的是一份心意,烧纸放炮污染环境,还容易引发火灾,为我们的环境带来危害,停止使用很有必要,一束鲜花更能寄托对逝去亲人的一份深情,既美观又环保。”

  金山公墓在陵园入口处、陵园内部都设立了宣传点,张贴标识,倡导带着香烛纸钱的市民用鲜花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怀念。 “希望通过这些宣传,让市民能够在祭扫的同时做到低碳环保,百分之百地落实民政局绿色祭祀的刚性要求,支持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惠民殡葬。”金山公墓负责人涂太华说。

  “指尖”祭奠 情意万千

  清明期间,还有不少市民选择了网上祭祀平台,利用互联网祭奠已逝亲人,表达哀思。这种“指尖”上的祭奠受到不少市民的青睐。

  “现在已进入网络时代,相比传统祭祀方式,网上祭奠又不受时间、空间距离的限制,更加方便快捷,可以随时随地祭奠自己的故去亲友,并寄托对逝者的思念之情。”市民熊淸表示,“网上祭奠不悖于传统祭祀方式,是传统祭祀方式的继承与延伸,可以在网上给故人建墓,记录逝者的生前故事,还能达到绿色环保。”

  在北京工作的雷静是绵阳人,因为工作太忙,她抽不出时间回老家亲自进行祭扫,但她通过网上祭祀平台,为自己已故的母亲创建了一个网上纪念馆,上传了照片,并进行祭拜、献花、留言等。“不可能在每年的清明节、重阳节等祭祖日子亲临现场祭扫,网上祭奠这种方式,让我们这些远在异乡、不能回家的人也能用另一种方式祭祀逝者,不淡忘对亲人的万千情感。”

  绿色惠民 惠风和畅

  涪城区乡亲小罗,把自家院子里种的月季花,挑选了一株,在清明节前移栽到金罗汉公墓,他爷爷的墓穴前,并委托公墓管理员帮他浇水照料。

  “花钱烧纸烧香,不如种花种草,既实惠又环保,也落实了民政的要求。”金罗汉公墓严格落实惠民政策,深得群众赞扬。春节刚过,金罗汉公墓就派出管理员,挨家挨户地上门宣传绿色殡葬,得到乡亲们欢迎和支持,在绵阳市带头掀起新一轮绿色环保祭祀的新风尚。(严应 王显根)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