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一版 >> 正文

“直击”2017年全省民政工作会  “五个民政”建设讲了哪些?

2017/3/6

撸起袖子加油干 扑下身子抓落实

  2017年全省民政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全省民政工作迈上了新的历史起点,踏上了新的历史征程。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益西达瓦在会上指出,要牢固树立并认真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坚持以民生民本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数字化建设为途径、以法制建设为保障、以文化建设为内涵,大力推进“五个民政”建设,统领抓好“十三五”全省民政各项工作。

  那么,这“五个民政”建设究竟涵盖了哪些方面?其核心要义是什么呢?

  民生民政

  ——就是要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健全政策制度、丰富服务内涵,维护好、发展好、保障好服务对象的基本权益,为全省民政事业改革发展拓宽工作空间。

  民政部门是代表党和政府做为民爱民的善事,做的是最大的民生工作,必须要充分认识民政工作的根本宗旨和核心要义,千方百计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

  要聚焦服务对象的生活问题,健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防灾救灾、优抚安置等制度,加强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合理确定民生保障标准,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要聚焦困难群体的特殊需求,着力在困难救助、矛盾调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等方面,加强对孤儿、特困人员、低保对象、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困境儿童、受灾人员、困难退役军人等群体的关爱和保护,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要聚焦社会普遍关注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按照“适应需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多元供给”的思路,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大力发展老龄产业和养老服务业,增加有效供给。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家庭赡养和扶养、社会优待、宜居环境、社会参与等政策,让全社会老人安享幸福晚年。

  创新民政

  ——就是要推动国家和省关于民生民政改革举措落地落实,破除制约民政事业发展的障碍,改进和创新民政服务方式,为全省民政事业改革发展增添强劲动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省委把全面创新改革作为引领“十三五”发展的“一号工程”。要树立新理念、打开新思路、寻找新办法,推动全省民政事业创新发展。

  要推动民政工作制度化。加快推进防灾减灾体制机制、退役士兵安置制度、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养老服务发展、基层社会治理等重要改革事项,创新建立结构严密、运行顺畅的工作制度体系,推动民政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要推动民政工作社会化。充分发挥民政主管基层群众自治、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和慈善事业的优势,把大力培育发展公益慈善类和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作为创新取向,动员、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民政事业发展,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供给的社会服务模式。

  要推动民政工作标准化。注重将标准化理念和方法融入民政工作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制定修订和推广应用民政急需、社会急用的重点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实现民政所有业务领域标准全覆盖,让标准成为民政管理服务创新的助听器。

  智慧民政

  ——就是要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技术,推进信息系统向集中、动态、关联转变,推进服务向信息化、智能化、便捷化发展,为全省民政事业改革发展开辟快速通道。

  当今时代,随着互联网科技飞速发展,信息全球化进程不可逆转。民政工作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新趋势,强力推动智慧民政建设。

  要推进民政信息数字化,在全面梳理完善民政系统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分类建设专业数据库,强化动态调整和综合运用,为准确掌握情况、科学判研决策、快速应急响应、跟踪督导落实提供有力支撑。

  要推进信息系统一体化,优化整合防灾减灾、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社区服务、社会组织、优抚安置、区划地名、婚姻登记、公益慈善等信息系统,构建数据统一、功能整合、覆盖全面的民政数字化平台,为办公自动化、信息化打造强大平台。

  要推进民政服务智能化,将民政信息化平台上下延伸、左右拓展,实现上下级民政部门、民政部门与民政服务机构、民政部门和同级相关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为社会提供一键式、一站式、定制化、个性化服务。

  法治民政

  ——就是要按照《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和依法治省的总体部署,努力建设完备的法规制度体系、顺畅的依法行政运行机制、过硬的行政执法队伍,为全省民政事业改革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建设法治政府是党治国理政从理念到方式的革命性变化。民政系统要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努力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民政。

  要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将条件成熟、群众期待、事业急需的立法项目纳入各级立法规划,重点完善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组织、减灾救灾、社会工作、志愿服务、优抚安置、基层民主政治、老龄事业、慈善事业等法规制度,更好发挥创制立法对民政工作的推动引领作用。

  要推进依法行政进程,健全行政权力和责任清单,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制度,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探索民政综合执法路径,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推动民政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规范运行。

  要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加强法治培训教育,落实行政执法程序规定,强化执法监管,建设一支秉公执法、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民政执法队伍。

  文化民政

  ——就是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民政行业文化资源,扬弃继承、转化创新、融入生活,为全省民政事业改革发展凝聚精神资源。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民政行业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体现着对人的“终极关怀”。年初,中央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抓住机遇,大力推进“文化民政”建设,努力构建新时期四川民政的核心价值观。

  要自觉肩负起文化建设历史担当。把“文化民政”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和规划引领,加大资金投入和推进力度,自觉肩负起民政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创新,让文化成为推动全省民政事业改革发展的软实力。

  要深入挖掘行业文化价值内涵。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广泛宣传“民政好人”,切实讲好“民政故事”,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深入挖掘和阐释蕴藏在民政各项事业的孝敬、慈善、红色、忠烈、丧葬、赈灾、地名、民俗等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让这些优秀的民政文化成为四川民政的一张靓丽名片。

  要大力发挥文化引领教化功能。要弘扬新时期四川民政核心价值观,巩固提升四川民政为民爱民亲民形象。要打造文化精品工程,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把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审美风范转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引领社会新风尚。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