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重点 健全机制 着力提升直属事业单位服务水平
2017/10/12
![](/UploadFiles/image/201710/2017101521105927.jpg)
泸州市民政局局长黄月桂在推进会上发言
泸州市现有市直属事业单位12个(其中县级单位3个、科级单位9个),人员编制252个,干部职工(含聘用人员)593名;有直接供养、养育、救助等服务对象6238人,并为全市上百万群众提供民政管理服务工作。近年来,我们积极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坚持两眼向下抓基层、弯下腰板服务基层,将2017年作为事业单位“管理提升年”,采取“三抓”举措,切实发挥了事业单位为民服务作用。
突出重点抓关键
主动把管理责任扛在肩上
注重顶层设计。坚持把直属单位发展融入全市民政大局中去思考和谋划,及时把社会救助、救灾减灾、殡葬、慈善等工作纳入全市民政事业十三五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提前谋篇布局作好规划部署。同时,结合全年工作,及时把相关重点工作纳入全局年度计划、业务指标纳入区县年度考核评价体系和市局重点督查督办范畴,切实加强对直属单位的宏观统筹和目标管理,有效确保了直属单位与市局在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步、执行上同力。
注重定规立矩。坚持从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入手,在兼顾管好与管活的同时,切实对直属单位明要求、严纪律。通过指导健全议事决策机制,在有效赋予决策权限的同时,进一步规范了直属单位领导班子议事决策范围程序,切实提升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指导完善内控管理系列制度,通过人的规范化、事的流程化、物的规格化、财的严谨化,有效理顺了内部管理秩序、提升了管理效率;制定出台直属单位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进一步规范了请示汇报、沟通协调程序,加强了对直属单位“三重一大”事项的管理力度。
注重考核问责。问责一次,胜过动员千遍。在结合实际、量体裁衣分类制定直属单位年度工作清单,设计路线图、明确时间表抓工作推进的同时,通过建立“季度一督查、半年一通报、半年一验收”督查考核机制,采取听取汇报、座谈询问、查阅资料、实地走访等方式,切实强化责任落实。同时,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通过建立“半年一述职”制度,让直属单位负责人自己说、相互比、大家评,切实让其看到差距、感到压力,不断强化抓工作、促落实的主角意识、主动精神。截至目前,共对3个落实不到位、制度执行不力的直属单位负责人进行了约谈提醒,11个直属单位全年责任清单已完成82.3%,行风评议群众满意率保持在98%以上。
整合力量抓创新
主动把优化服务抓在手上
创新实施“党旗领航”行动。坚持党旗引领方向、党建推动发展。牢固树立服务至上和有形化、见成效思路,积极开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持续推进“三分类三升级”活动,直属单位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影响力得到明显增强,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创新开展“双亮双公开”行动,切实让基层党员亮出身份、晒出承诺,发挥出先锋模范作用。近年来,泸州民政涌现出了全国军休先进个人杜向荣、民政孺子牛奖周光荣、行业优秀技能人才龚键伟,全省优秀共产党员朱张平等20余个先进典型,老年大学、军休所、殡仪馆等获得了30余项国家、省级集体荣誉。今年,市社会福利院夺得全省首届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刘世英等5名护理员包揽了全省个人前五名。
创新开展“两工联动”服务。在事业单位全面铺开“社会工作介入服务管理”,建立了“社工+义工”的人员架构,形成了“日常服务由社工指导、义工实践,专业服务由社工实践、义工配合,大型服务由社工组织、义工实施”的工作模式。为全面提升军休服务质量,在市军干所实施了“关爱行动”项目;以打造幸福晚年为愿景,在市福利院组织了“颐养康乐”系列活动;以提供人文关怀为导向,在市殡仪馆提供丧属“关怀慰藉”服务;为促进救助对象身心健康发展,在市救助站开展了“欢乐家园”主题活动;遵从儿童身心发展需要,在市儿童福利院开展了“代理家长”活动。截至目前,我市各直属事业单位已有社工领域“泸州市拔尖人才”1名,专业社工95名,带动注册志愿者904名;先后实施了社会工作项目8个,其中4个案例获省级表彰;市军休所、市福利院成功获评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单位。通过社会工作的全面介入,各事业单位的工作水平提高了,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也提升了。
创新融入“孝悌文化”主题。深入挖掘民政行业蕴藏的丰富文化资源,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不断探索人文的“终极关怀”。在市社会福利院分区分类进行文化供给,在公共区域宣传敬老孝老爱老文化,在生活区体现在院老人幸福生活场景,在医疗区提供医疗养生知识介绍。在市殡仪馆打造文化长廊,展示追思书画作品、24孝图文,美化了馆区环境,为治丧群众提供了休憩之所,更发挥了冶情之用。在市南寿山墓园摒弃燃放鞭炮、焚烧香烛等祭祀陋习,提倡绿色文明祭祀,以静谧的环境寄托祭扫群众慎终追远之思。在“颐养、殡仪、墓葬”等服务环节融入了“孝悌文化”主题,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厚养薄葬”文化的传承发展。下一步,我们还将整合市殡仪馆、市南寿山墓园的优质馆区、墓区资源,借鉴“儒释道”文化精髓,打造一个占地上千亩,集人文观赏、历史文化、教育纪念、文明祭祀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人文纪念公园,并通过举行祭祖仪式、展现传统文化,实现园区到公园,公园到景区的转变,使其成为一张独具特色的城市名片。
健全机制抓发展
主动把关怀支持放在心上
健全常态联系机制。坚持带着真情、带着责任、带着力量下沉一线联系指导,通过建立党组班子成员“一对一”定点联系、市局业务科室“点对点”结对联系直属单位制度,进一步明确加强党的建设、督促工作落实、解决实际问题、总结推广经验“四个”联系指导责任,积极指导直属单位分类确定工作目标、科学规划年度计划、积极优化岗位设置、创新绩效考评办法、强化奖惩激励机制等,有效确保了政策制度执行到位、责任措施落实到位、目标任务完成到位。
健全培养激励机制。坚持请进来、送出去相结合,通过采取外出送培、高校代培、参观考察等方式加强业务骨干队伍建设,共选派120余人20批次参加了全国知名高校、专业培训基地和特色省市现场学习,切实为直属单位发展提供智力服务。同时,大力鲜明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工作导向,切实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位置。近年来,先后培养直属单位后备干部50余人,从中就地提拔科级以上干部11人、提拔交流任职6人,有效营造了干事创业、勇争一流的浓厚氛围。
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坚持真金白银抓投入、强保障,在足额保证、及时划拨直属单位工作运转、人头保障经费基础上,通过积极争取中央、省厅、市委市政府等支持关注,多方筹措资金近亿元用于改造直属单位工作条件。其中,通过主动向上争取,在全省率先配备了80多万元的便携式救灾单兵卫星系统,建成了耗资6700多万、建筑面积达8000平米的社会福利院养护楼;通过主动向市委市政府汇报争取,本级财政投入200余万元在全省率先建成了防灾减灾馆,投入300余万元添置精神病院设施设备,投入260余万元用于殡仪馆火化设备设施改造,使烟气排放控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投入2000万元的救助大楼即将动工新建。 (罗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