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一版 >> 正文

不负青春梦 守得致富树

2018/11/15

——合江县“80后”退伍军人赵沿宇返乡创业的扶贫故事

      【导读】心里揣着梦想,时刻想着群众。本期关注“80后”退伍军人赵沿宇积极投身于家乡——合江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基层工作中,凭借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带领贫困村民一起发展种植产业脱贫增收的故事。

      2008年12月,年仅21岁的赵沿宇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到兰州军区某部队23分队,当上了一名光荣的汽车兵。2009年3月,赵沿宇被评为优秀士兵,同年10月,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因表现突出,荣立二等功一次。服役期间,他严守纪律,刻苦训练,获得部队领导和战友们的一致好评。

      2010年12月,服役期满后,退伍回乡的赵沿宇怀着满腔热血,庚即投身到干事创业中去——发展荔枝种植。由于初期经验不足,对农村创业和市场走向缺乏精准的判断,在创业的瓶颈期,赵沿宇经历了诸多波折。但也正是在这样的摸爬滚打之中,为他后续的创业沉淀了相当部分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追梦

      筚路蓝缕,荔枝林中壮大发展

      2012年2月,由于创业受挫,赵沿宇一度前往贵州电建二公司做火电工程。但心中的创业梦却始终萦绕在脑海中,2013年12月,他毅然放弃了高薪和优越的条件,再次回乡种植荔枝树。经过对周边市场的详细考察,他把种植的项目确定为合江特产优质晚熟荔枝,发展方向为家庭农场模式。

      目标既定,便是撸起袖子加油干。连续到规模最大、种植技术最成熟的广东地区学习荔枝树嫁接和管护技术,向当地的农业大户、农户学习,看他们怎样管理、处理不同品种荔枝的病虫,了解它们的生长周期等等。经过精心管理,科学种植,目前已发展优质荔枝130余亩,其中部分已投产。据赵沿宇介绍,2016年产值已达到了30余万元。

      致富后的赵沿宇没忘乡亲们,他先后组织免费技术培训10余次,带动周边村民就业20余人,还组建了荔枝种植合作社。经过系统学习后,赵沿宇又把发展的方向瞄准“合作社+农户”模式,动员周围近百户农民加入到荔枝种植的事业中来。在合江县佛荫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赵沿宇第一期流转的500亩土地,也成功实现产值百万余元。随着荔枝种植规模的扩大,为避免出现荔枝滞销现象,赵沿宇又申请加入了佛荫镇供销社,利用“抱团”的思维帮助周边农户解决销售的后顾之忧。

      初心

      瞄准小康,带领村民致富增收

      除了带领村民们一起发展,赵沿宇心里还装着贫困户。只要贫困户们愿意发展,他就免费提供荔枝苗、技术及农资,鼓励贫困户们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窦显清家中因病致贫,在赵沿宇的帮助下,他把自家的荔枝管理了起来。

      黄顺楷说:“最开始大家都没有技术,他走广州去学了回来,就跟我们说,我们就学到很多,后来树子慢慢长大,他又教我们嫁接,我就反复试验,这两年一年比一年好了,一年比一年结得多了。”

      在做好荔枝种植的同时,赵沿宇时刻都不敢忘记自己曾是一名军人,周边群众谁有个大小事都喜欢请他帮忙。看着各级政府在精准扶贫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他也总想着能为贫困户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除了免费为周围的贫困户提供树苗和技术支持,他还自己垫资11万余元为贫困户建房。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服役的部队联系到赵沿宇,让他再次回部队。想到祖国需要他,他没有犹豫,将手上的事业交给家人代为打理,立马奔赴新疆兵团,参与兵团建设工作。二次返乡后,赵沿宇又马不停蹄地将自己新增的1500亩荔枝林,规划在了佛荫镇的将军湖和留学堂这两个贫困村,力求通过荔枝种植助力两村贫困户早日脱贫奔康。

      创新

      科技助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在赵沿宇看来,农业扶贫不仅要看眼前,更要管长远,让村民能持续增收。为此,他积极学习探索,从海南等地引进“玫瑰荔”等荔枝新品种,通过结合本地实际,再与科技公司合作研究,创新推出了“懒农种植法”等系列荔枝管理新技术。2017年,赵沿宇通过有机植保技术收获的200斤新品种荔枝受到市场青睐,实行订单收购,价格达到每斤400至3000元不等。

      如今,赵沿宇的荔枝管理技术在当地早已闻名遐迩,水果种植户纷纷主动要求与其开展技术合作。也正是在对荔枝管理技术的不断学习、实践、创新的过程中,赵沿宇看到了有机农业的众多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2017年以来,他与2名合伙人先后投资3000余万元在四川自贡市建成了生物有机菌肥厂,共计吸纳当地群众100余人就业。

      “目前,我们厂里的工人薪资由基本工资、补助、年终奖、分红等构成,厂里及时公开收益,让工人心里有本明白帐,成为企业的主人。”赵沿宇介绍。

      为把家乡建设的更好,赵沿宇没有豪言壮语,一直在用实际行动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把所学到的技术教给村民们,推广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培养了一批种植能手,引领乡亲们一起在土地上种出了致富树。他曾说,为自己当过兵而感到骄傲自豪,当了两年兵不后悔,自己要发扬军人不怕苦不怕累、拼搏奋进的优秀精神,让家乡的农业越来越辉煌!(薛向前 本报记者 李莎)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