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刊-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一版 >> 正文

成都营建全龄友好包容社会 今年已完成投资超13亿

2021/10/21

近日,成都市召开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建工程“一老一小”服务工作现场推进会。会议组织各区(市)县和市级相关部门分管负责同志、市民观察员、养老行业、托育行业企业代表到武侯区簇桥街道锦城社区、青羊区希希家婴幼托育园、温江区社会工作服务总站、温江区公平街道红桥社区养老综合体调研走访、交流座谈,总结了今年以来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建工程“一老一小”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并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

据了解,今年年初,成都提出在全市推进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建工程,聚焦为“一老一小”和特殊群体提供全人群公共服务,发布政府需求清单70项,政府供给能力清单8项,企业能力清单9项。2021年工作计划中35项责任清单、18个项目均有序推进,计划投资7亿元、已完成投资超13亿元,其中财政资金计划投资4.77亿元、已完成投资1.15亿元。

截至目前,成都开展儿童友好社区试点建设,已建成137个儿童友好幸福场景;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11个,建成养老服务综合体10个,支持公办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改造5549张;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策实现全年龄段覆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覆盖的未成年人年龄从16周岁延伸至18周岁;实施“阳光慈善救助”等慈善救助项目800余个,救助服务儿童、老人等特殊群体17万人次。

数据显示,2020年成都常住人口总量达2093.78万人,全市60岁以上老人和0-14岁儿童这“一老一小”人口比重分别为17.98%、13.28%。根据分析预测,成都60岁以上老年人和0-14岁儿童占总人口的比重将继续上升。如何推动更高品质的公共服务供给,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总量和质量,不断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特别是“一老一小”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推进会上,成都市委常委、副市长、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建工程推进组组长程伟表示,在下阶段的工作中,成都将立足实际,深刻把握当前成都人口年龄结构发展变化趋势,以创新思维、以新理念新格局推动各项具体工作走实走深,在幼有善育方面,打造儿童“5分钟步行活动圈”,不断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创建,建设一批公办托育服务机构,扩大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老有颐养方面,推动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力争2022年实现全市所有街道至少建设1处具备老年人全托、日托、医养康养、居家上门等综合为老服务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弱有所扶方面,以“特殊群体动态监测”为抓手,破解主动发现不足问题,以各类特殊群体需求为统揽,项目化依托各级社工站,加强兜底性民生服务能力建设;友善和美方面,支持枢纽型慈善组织培育发展,打造慈善示范社区(村)、慈善场景,促进慈善服务惠及老人、儿童等群体,助力市民幸福美好生活。(本报记者 李彭川)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 蜀ICP备170070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