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刊-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一版 >> 正文

四川奋力谱写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3/4/13

全省慈善组织培训班现场

慈善是第三次分配的重要形式,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党的二十大指出,“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面对新时期赋予慈善工作的新使命,各级党委政府如何深化认识,民政部门如何增强自觉,业务主管部门如何主动作为,广大慈善组织如何提升依法规范开展慈善活动的能力,合力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为此,四川省民政厅主动回应各方需求,结合四川慈善工作实际,于近日在成都市举办全省慈善组织培训班,邀请国内慈善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慈善发展方向、新时期慈善组织的规范与发展等内容,阐释慈善发展理论,讲授慈善业务知识,分享慈善实务经验,加强慈善行政管理。

慈善事业加快发展

服务大局成效明显

近年来,四川慈善着力完善政策支撑,壮大慈善力量,丰富慈善载体,强化综合激励,全省慈善组织发展到397家,登记志愿服务组织1000余家,志愿队伍5.4万余个,注册志愿者超过1500万名;设立社区基金会9家,社区基金1400余支,汇集社会慈善资源1.3亿余元;2016—2022年累计接受捐赠款物202.56亿元,在帮扶困难群体、参与疫情防控、助力抗震救灾、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

创新“四个转变”理念

丰富慈善内涵领域

未来,四川慈善要实现由应急慈善向常态慈善转变、由民生慈善向全域慈善转变、由少数慈善向大众慈善转变、自发慈善向专业慈善转变。改变只在应急抓慈善、只在救灾做慈善的惯性,既聚焦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又创新教育卫生、科学技术、生态环保等参与领域,大力营造丰富、多样、便捷的慈善场景,依法依规、精准专业开展慈善活动,更多地改善和解决社会问题、更多地维护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形成“人人向善、事事行善、时时可善、处处有善”的慈善格局。

建强慈善组织体系

发展新时代慈善事业

慈善组织是慈善的重要主体,发展新时代慈善事业,四川将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提实力、增效能。在党的领导下完善治理机制。构建以章程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健全内部治理制度。以项目为牵引开展慈善活动。加强需求挖掘分析,用产品化的思维和手法策划包装针对性强的慈善项目,并在项目策划结合文化、项目实施融入文化、项目全程厚植文化。以人才为支撑夯实发展基础。加强内部人才培养,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广泛借智借力,建立专家智库,创新运用“五社联动”机制,实现人才共建共育、共享共赢。以公信力为重点加强自律规范。保持初心、诚实守信,实事求是、依法依规开展慈善活动。及时、准确公开相关信息,在“阳光”下运作,提升公信力。

突出行业共建共治

营造抱团发展格局

针对过去四川慈善缺乏引领、缺少联合,没有全省性行业组织等问题,去年以来,民政厅指导推动省慈善总会改革为省慈善联合总会,发挥全省慈善事业发展服务的行业型、枢纽型、平台型组织作用。下一步,还将在推动各市(州)加快推进行业共建,建立行业组织,健全协同联动、多方衔接的慈善组织网络;做好行业服务,搭建连接政府、慈善组织慈善从业者和社会三方的桥梁和纽带;加强行业自治,健全行业标准和行为准则,引领规范慈善组织行业行为。(本报记者 邓艺)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 蜀ICP备20210257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