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而丰不如生前养之薄
2011/3/31
去年清明节,我为亡妹扫墓,偶遇一对中年夫妇在父母坟前,摆上丰盛的供品,作揖磕头,痛哭流涕,声泪俱下。买了上千元的香蜡纸烛鞭炮焚烧燃放,祭祀非常丰厚。刚开始我还以为这是孝顺,着实感动了一回,但一打听,原来这对夫妇于父母在世之时,不尽赡养义务,二老去世后,妻子多病,疑是“阴间”父母报复,以祈求补过。 欧阳修有句名言:“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意思是说,安葬父母再厚殓,祭祀的供品再丰厚,也不如趁其在生之时,尽自己的哪怕是一丁点微薄的奉养义务。其实,安葬再奢侈再隆重,祭祀供品再多再丰富,故去的长辈又怎能享用? 在现实生活中,确有一些做儿女的人,忘却父母的养育之恩,或视长辈“累赘”,一旦腿脚不灵,生疮患病,便弃之如敝屣,不加赡养,甚至肆意打骂、虐待。古时民间有个小故事,说的是一对夫妇见七旬老父不中用了,就把老人装在箩筐里抬进深山,弃之荒野。当夫妇空手而归时,儿子向妈妈索要箩筐,其母说:“箩筐扔掉了,你要它何用?”儿子哭着说:“你们把箩筐扔了,将来你们老了,叫我用什么东西装你们呢?”儿子的话使这对夫妇非常震惊,猛然想到,自己也有暮年之时,怎能如此对待老人?悔恨之余,夫妇俩重返深山,将老人寻回,好生奉养起来。 想来,这个故事给人以深刻启示。希望那些不敬重长辈,迷信于厚殓重葬、自欺欺人之人,明白“清明祭而丰不如生前养之薄”的道理,多尽赡养之责。(王先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