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润民心 为特困群体编织“保障网”
2011/6/2
2010年3月13日,巴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周茂琦与市民政局局长邹仁见一道来到距城区、集镇较为偏远的巴州区玉山镇群英村调查了解社情民意。
俗话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一直以来,巴州区民政局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宗旨,承担着解决特殊困难群体民生问题最后一道“保障网”的使命,给弱势群体撑起一片蓝天,为巴州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翻开几年来的民政工作台账,一串串实在的数字如同一个个跳动的音符,谱写了一曲曲大爱之歌。
大理念 实现民政事业新突破
“我要做一个有孝心、有耐心、有信心、有爱心、有良心的民政局长。”这是巴州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学方在2007年3月8日就职时坚定而又饱含激情的铮铮誓言。他是这样说的,同时也是这样严格要求全区所有民政人做的。几年来,全区民政人严格遵循这一理念,孝心安抚优抚对象,耐心倾听群众疾苦,信心争取专项资金,爱心呵护困难群众,良心做好民政工作,把亲情融入到工作中,用实际行动抒写一曲“民政一心为民,全局齐心助民”的民政赞歌,一年一个新台阶,三年迈出三大步,五年创造出巴州区民政事业新辉煌。 ——五年来,“爱心献功臣”活动深入人心,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不断提高,伤残军人医疗政策全面落实,16700余名优抚对象“三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襄渝铁路民兵民工矽肺病者优待政策争取到位,切实的保障了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 ——五年来,全区民政人察民情、听民声、解民愁,重点做好优抚对象、五保对象、城乡低保对象等民政困难弱势群体的稳定工作,共接待来访群众6万余人次、来信3万余件,解决实际困难23万余人次。 ——五年来,全区民政资金从2006年底的6000余万元增加到现在的2.6亿元,民政项目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累计争取项目资金5.98亿元,民政基础设施面貌得到全面改观。 ——五年来,全区城乡低保对象从2006年底的3.4万人,增加到现在的12.4万人;资助农村低保、五保对象参合7373人次;实施大病重病二次救助11万余人次,救助资金达5728万元。 ——五年来,一直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做人做事要凭良心,民政工作者千万不能麻木”的思路,积极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大力支持社会慈善事业,保证了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弱势群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稳定和谐。
大灾难 换来民政事业大发展
——抗灾救灾工作机制完善。五年来,我区在区、乡(镇)、村都建立了抗灾救灾工作机构,建立了灾害应急指挥中心,成立了抗灾救灾应急分队和三级灾害信息采集员队伍,配备了必要的抗灾、救灾设施设备,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加强,经受住了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和2009年特大风雹、风灾、暴雨的考验,积累了丰富的抗灾救灾工作经验。五年来共投入救灾资金2.37亿元,累计救助灾民和困难群众57.2万人(次);组织做好大型捐赠活动10余次;接收安排区内外捐赠衣物30余万件(套),救助困难群众63.5万人(次),灾民的吃、穿、住、医、饮得到了有力保障,灾民人心稳定、灾区社会和谐。 ——民政项目工作高速推进。五年来,巴州区民政局把项目工作作为铸造民政事业辉煌成就的重中之重,全局上下抓项目,抓好项目谋发展,实现了项目建设历史性突破。截止2010年底,累计争取项目资金5.98亿元。其中,完成全区农房灾后重建4305户,维修加固33959户,累计投资1.77亿元,在全省51个重灾县区中率先完成灾后重建任务;完成农村安居工程1157户;投资298.9万元完成区烈士陵园灾后重建工作;投资259万元完成照台山陵园管理所维修加固;投资1500万元的局机关、光荣院、军干所重建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预计今年12月可交付使用;区救灾应急指挥中心、区老年活动中心、区流浪儿童保护救助中心、社会化福利养老院的项目拟建工作正在陆续筹建中;局牵头的32个区级部门、34个乡(镇)党政机关建设项目有序开展;2009年投资220万元完成5个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其余28个正在拟建中;13个村民委员会阵地建设项目已完成工程量的90%,18个民政服务中心阵地建设已在建设中,初步实现了省政府提出的“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灾后重建目标。
大稳定 求得军民情深大团结
——优抚政策全面落实。五年来,一是落实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五年累计发放各类优抚对象抚恤补助金1.26亿元;二是办理了评残、调残460例;三是出台了《1—6级伤残军人医疗救助办法》及《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并对全区560名一至六级伤残军人全部纳入医保,共缴纳医疗保障金720万元;四是多渠道筹集资金解决重点优抚对象“三难”问题,共投入资金1500万元解决253名“三红”人员的住房难和6500余名重点优抚对象的医疗难问题;五是对3150名带病回乡的退伍军人、3063名参战涉核人员进行了调查,将符合规定的纳入定补;六是对襄渝铁路西段民兵民工4200余人进行了摸底调查,并集中组织2000余人到成都、广元疾控中心进行了职业病鉴定,并对783名患有矽肺病的人员报省厅审批后纳入定补;七是对4500余户义务兵家属兑现群众优待金额360余万元。八是积极妥善处理了各类优抚对象的上访件1200余例;九是将375名企业下岗失业的退伍志愿兵和800余名参战涉核人员家庭困难的分别纳入城乡低保,实现全区优抚对象的稳定局面。 ——安置工作取得新的成绩。五年来,一是加大安置改革力度,大力宣传安置改革政策,帮助退役士兵转变择业观念,积极推行政策优惠、经济补助、技能培训、推荐就业等自谋职业安置新路子,自谋职业率达到98%。五年共接收退役士兵3400余人,其中转业士官87名,复员士官26名,退伍义务兵3324名,协调安置工作62人,发放一次安置费1450万元。自谋职业的退伍军人赵大明2008年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优秀复员军人”称号;二是切实做好军队离退休人员接收安置管理工作,到目前,已接收安置离退休人员7人,并在管理服务上下功夫,从政治上、生活上予以他们关心帮助,热心为他们服务,妥善处理了他们生活上的困难,多次组织健康有益的活动,丰富了离退休军人的精神生活,军休干部的两个待遇得到落实。 ——双拥工作有新突破。五年来,区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为部队筹集专项资金1100余万元,改善驻地官兵的训练和生活条件;“两节”共慰问贫困优抚对象3000余户,发放慰问金近100万元。驻巴部队以创建“双四好”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拥政爱民活动,积极参与地方建设,五年共建立军警民共建点11个,出动兵力达1万人次,出动车辆1千台次,仅参加急、难、险、重任务就出动兵力达6000人次以上,帮助学校、企业开展军训达1万多人(次),为巴州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2008年12月底,我区顺利接受了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双拥工作验收,被授予“双拥先进区”称号。
大服务 让民群众深刻理解
——婚姻登记得到提升。五年来,为方便群众办事,将婚姻登记职能延伸到乡镇,48个婚姻登记处文明执法,热情服务,共办理结婚登记78924对;办理协议离婚登记5354对;办理收养登记28件;登记合格率100%。2006年—2008年,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先后被省民政厅和国家民政部表彰为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窗口单位、合格单位。 ——殡葬工作得到加强。大力宣传殡葬改革政策,积极倡导殡葬文明新风,殡葬工作列上了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了目标工作考评体系,五年共完成火化任务2557具,2010年区政府将照台山陵园公益性工程纳入了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福利事业得到发展。逐步拓展了社会福利的保障范围,加快推进社会福利制度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五年来,投资510余万元兴建了区社会救助福利中心,收养孤儿52名,填补了全区孤残儿童集中救助的空白;投资41万元,完成“星光计划”项目建设,实施“微笑行动”、“明天计划”工程,为94名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新建慈善超市39所,累计投入资金117万元,共投入578.5万元对1157户倒房户实施“安居工程”。
大保障 促进巴州社会大和谐
——城乡低保工作稳步推进。严格操作规程,认真抓好申报、审查、评议、公示、抽查、审批、发放等各个环节工作。截止到2010年底,农村低保对象从2006年底的2789户12312人增加到28017户81536人,累计发放低保金1.6亿元;城市低保从2006年底的9856户21449人增加到16353户43063人,累计发放低保金2.3亿元。 ——五保供养水平逐步提升。进一步加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审核工作,积极协调财政部门落实配套资金。采取在“三荒”、“三缺”、“临时性救助”以及新农合和医疗救助中重点救助五保户,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五年共为全区7373名五保对象发放供养资金3154万元。投资1120万元新建、改扩建农村中心敬老院17所,新增床位850张,集中供养五保户2212名。 ——医疗救助成效明显。为使国家医疗救助政策真正惠及城乡困难群众,根据我区实际情况,对城乡医疗救助实施办法进行了修改和完善,进一步严格审核审批程序,提高了补助标准,解决了困难群众就医难,看病难问题。2006年以来,共资助农村低保、五保对象参合9万余人次,支出参合资金100万元;实施大病重病二次救助11万余人次,支出大病重病医疗救助资金5728万元。有效缓解了城乡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 ——临时生活困难妥善解决。一是争取福彩助学、烟草助学、银联助学项目资金44.5万元解决89名贫困大学生入学难;二是投入27.4万元对137名农民工实施法律援助,投入54万元解决72名牢释人员生活难问题;三是投入资金200万元解决来该局的麻风病人、艾滋病人、流浪乞讨人员和其他上访人员零时性困难救助;四是利用计划生育“三结合”帮扶措施,对帮扶基地中505户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进行结对帮扶,解决帮扶资金170万元;五是大力开展留守儿童帮扶活动,五年共结对帮扶1040人,帮扶资金52万元。(罗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