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重建 展秀丽山川新容颜
2011/6/9
——芦山县灾后重建工作纪实
一幅幅催人奋进的重建画卷,一幕幕激动人心的生活场景……党和人民群众的意愿高度统一,灾区在祖国的怀抱中重生。重建奇迹,折射出党的领导力、社会的动员力、群众的创造力。 灾区旧貌换新颜,走进新芦山,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化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这里家园易貌,万象更新,一出出感恩奋进大戏正在上演。 三年来,芦山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抓恢复重建就是抓发展”的重建理念,科学规划、日夜建设,保证城乡居民灾后住房重建任务全面完成。公共服务设施全面上档升级,基础设施根本性改善,产业重建和结构调整效果明显,市场服务体系基本恢复,产业优化升级,防灾减灾能力显著提高……
凝心聚力: 抗震救灾众志成城 2008年5月12日午14时28分,一个平常的日子,一个让人不经意的时刻,人们还未完全醒悟过来,整个大地陡然间剧烈而疯狂地摇晃起来。霎那间,伴随巨大“轰隆”声,一座座民房倒塌了,一道道公路塌陷了,一处处山崖崩裂了,一个个鲜活生命被吞噬了,惊慌失措的人们跌进灾难深渊里,陷入深深的绝望和恐惧中。 救灾先救人,重建重民生。“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芦山县民政局在第一时间紧急启动应急预案,成立由局长为组长的“5·12”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包括灾情收集统计上报组、救灾物资收发组、救灾款物接收管理组、信息收集报送组、受灾群众紧急安置组;第一时间抢救生命、抢通交通、恢复通信、保障电力;及时转移受灾群众,搭建临时板房,解决群众衣食住行;积极开展医疗救治、环境杀毒、疫病防控、心理抚慰…… 全局干部职工凭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舍小家、顾大家,以脚踏实地的作风,顽强拼搏的干劲、 争分夺秒的速度全力投身到抗震救灾斗争之中,放弃休息时间,人均加班超过60小时,为抗震救灾的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芦山民政局还被省民政厅记集体二等功,其中一人被省民政厅记个人二等功、三人被省民政厅嘉奖、二人被国家民政部嘉奖。 科学规划: 稳步推进灾后重建
“把群众安顿好,把民生保障好,把灾区建设好”,是芦山县民政人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民生为先的积极实践,成为恢复重建中最有效的社会动员。在抢险救援的危急关头,在灾后重建的关键时刻,芦山县县委书记范继跃带领广大干部亲临一线,深入考察,鼓舞民心。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为切实加强项目管理,将项目建成优质工程,芦山县民政局成立了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办公室,每个项目都落实了一名副局长具体负责,根据每个项目的规模落实现场代表一至二名,具体负责项目施工现场管理、协调工作。为更好地做好项目实施工作,要求项目领导小组成员、现场代表加强有关建筑工程相关知识学习,了解所有项目概况。一是要了解施工图纸、有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了解设计要求,弄清有关技术资料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二是抓好施工企业“五大员”管理和监理管理,随时监督、检查施工企业“五大员”和监理在岗情况;监督检查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各项工作,如施工日志、安全日志、监理日志等记录,基础验收、各专项验收等各项验收是否符合程序。三是严格要求施工企业按照投标书、施工合同、设计文件及现行施工验收规范要求施工;严格要求监理按照工程监理的法律法规对工程进行监理,把好建筑质量关,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完成灾害范围评估、灾害损失评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估,编制了《芦山县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纲要》、《芦山县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5·12”汶川特大地震芦山县灾后恢复重建实施规划》等10个专业规划,配合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修订了《雅安市城镇体系规划(芦山部分)》、《雅安市芦山县农村建设规划》。 灾难发生后,按照灾后重建“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总体部署,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在县委、县政府及县重建办的带领下,芦山民政局成立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施工现场管理、协调工作。按照省、市灾后重建规划项目调整会议精神和“优化组合、满足需求、适度超前、打捆修建”原则,结合芦山实际,对项目进行优化调整。在发改、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落实灾后恢复重建资金6362万元,其中中央灾后重建基金5756万元,省级财政灾后恢复重建资金150万元,特殊党费456万元。
数字直击:
1、芦山县敬老院救助站等项目实施情况:将芦山县敬老院、芦山县救助管理站(含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芦山县民政婚姻登记处、芦山县社会福利院、芦山县军休所、芦山县救灾物资储备仓库、芦山县老年活动中心(县老年大学)、芦山县社区服务中心等8个打捆集中建设,使其结构、布局、功能、设置更趋于科学合理,满足需求。该项目占地20.8亩, 概算总投资3101万元;2010年2月3日动工修建。建筑总面积12082平方米,由1号楼、2号楼、3号楼三幢多层建筑组成,其中:1号楼由救助站、婚姻登记处、军休所、救灾物资储备仓库、社区服务中心组成,建筑面积4968平方米;2号楼由敬老院、社会福利院、老年活动中心组成,建筑面积6582平方米;3号楼为食堂,建筑面积532平方米。 2、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全县共40个村,其中维修加固15个,重建25个。总投资1656万元,其中中央灾后重建基金1200万元,特殊党费援建456万元;重建的25个村,每个建筑面积305平方米,由民政局牵头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风格,乡镇负责组织实施。 3、芦山县社区居委会建设项目(7个):概算总投资210万元,芦山县社区居委会灾后重建因为县城土地资源紧缺,按照整合资源、不重复建设原则,利用县级单位灾后重建搬迁后闲置国有资产,进行维修改造。芦山县以灾后重建为契机,抢抓机遇,真抓实干,高标准的对25个重建、15个维修加固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项目进行建设。飞仙镇凤凰村村民服务中心建成后,积极整合村卫生室、警务室、计生服务等村级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同时不断优化软硬件设备设施,成为综合型村民服务中心,让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并享受到了实惠。
4、老龄服务设施(乡镇建设项目)(8个):总投资124万元;与乡镇综合站所打捆修建,现已全部进入装饰装修。 5、实施县级“幸福家园”工程建设,新增国办福利机构床位30张; 该县“幸福家园”工程建设与贵州省红十字会捐建的爱心儿童福利院打捆修建,工程已竣工,正组织验收,新增床位50张。 6、芦山县综合减灾救灾应急指挥体系建设项目:总投资256万元。 7、2009年8月,太平、龙门、清仁敬老院维修加固已全部完成。 8、芦山县殡仪馆(含殡仪服务站):概算总投资450万元。 绘就蓝图: “幸福指数”节节高
大灾大难孕育发展机遇。芦山县在省民政厅和雅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抢抓灾后恢复重建重大历史机遇,围绕“三年重建、三年跨越”的工作目标,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标准建设”的重建理念,妥善处理恢复与重建、当前与长远、困难与机遇的关系,科学制定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以优先解决民生基点,着力推进住房重建、设施重建、产业重建。 经过灾后恢复重建,芦山不仅县城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也呈现繁荣景象。在芦山,精神家园重建已成为灾后恢复重建引擎,持续给灾后恢复重建提供养料和动力,也让日新月异的芦山县熠熠生辉。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芦山将以科学发展为统领,围绕雅安市委、市政府“开放推进年”和“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工作思路,大力弘扬灾后恢复重建精神,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开拓创新、勇于攀高峰的工作劲头,抢抓机遇,攻坚破难,务实工作,奋力促进芦山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为建设和谐芦山做出积极贡献。(记者 曹世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