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三版 >> 正文

宜宾县乡镇敬老院建设调查研究

2011/6/15


    加强乡镇敬老院建设与管理,改善农村五保群体的生活状况,对维护农村大局稳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宜宾县把乡镇敬老院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民生工程项目的重要内容来抓,经过近三年的发展,目前已有一定的规模和水平,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

    一、我县的建设现状
    一是进展快。截止2009年底,全县共有33所乡镇敬老院,占地面积95余亩,建筑面积38000余平方米,总投资1500余万元,总床位2600余张,入住五保人员2515人,专职管理服务人员140余人。
    二是标准高。被改扩建的22所敬老院均按省一级或二级敬老院标准进行,均配套了厨房、餐厅、活动室、购置了电视、麻将、纸牌等娱乐工具,修建了猪舍,划拨了菜地等,还配套了医务室。同时,对院内进行绿化美化,很多敬老院居住条件超过了镇政府的办公条件。
    三是反响好。近来我县养老院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设施逐步改善,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大大提高了我县五保供养水平。入住敬老院五保人员实行集中供养,五保供养标准做到了统一,从2010年7月达到了每人每月215元,零花钱及时足额兑现给五保供养对象。供养渠道稳定统一,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机制上最大限度保障了五保人员的生活。再加上五保老人集体从事蔬菜种植、家畜家禽饲养等力所能及的劳动收入,其生活标准大为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提升。目前全县入院老人免费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就医基本有保障。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我县敬老院建设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发展,主要是能够把握关键环节,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了一套良性机制。
    一是多渠道出资办院。三年来我县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坚持争取上级投入和县、乡两级投入方式筹措资金敬老院建设资金,较好地解决了建设资金的问题。除上级补助的建设资金外,县上还实行了以奖代补、奖励积极的激励政策。对达到省一级敬老院标准,经验收合格后以奖代补5 万元;达到省二级敬老院标准,经验收合格后,以奖代补3 万元。三年来共投入敬老院建设资金1500多万元。
    二是部门协作建院。县民政局根据各乡镇现有基础通盘规划,分批分期组织建设,及时向上申报项目,全程监督指导,保证了全县敬老院建设科学有序的进行。乡镇政府实事求是组织建设,宜改则改,宜建则建。各部门大力支持,做到了“三个一律”,即国地、建设、发改、电力、电信、广电、能源等部门手续一律从简,服务一律从优,费用一律减免。
    三是健全机制兴院。各乡镇严格落实国家政策,通过不断提高五保供养标准改善五保对象生活,就医纳入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并解决了门诊药费,管理人员工资由乡镇解决,从各个方面给予了最基本的经费保证。大部分敬老院有菜地和猪圈,吃肉吃菜可自给自足。切实组织有劳动能力的人员自食其力,发展副业创收增收,以院养院收到了良好成效。
    四是以人为本强院。我县敬老院能够健康运转,关键是选拔任用了一批工作热心、乐于奉献、有爱心、有责任心的管理服务人员,他们以院为家,勤俭持院,增强了敬老院建设发展的后劲,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我县敬老事业的发展。目前敬老院管理人员多数报酬为每月400—700元,尽管工作待遇低,但对工作高标准严要求,从早到晚护理老人、采买做饭、种草养猪样样都干。正是管理人员的辛勤付出,使五保对象感到敬老院是“自己的家”。
    三、对敬老院建设的几点建议
    但是,由于受经济发展和财力状况影响,当前敬老院在办院经费、病患就医、正常运转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所以要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扩大办院规模,拓展服务范围,强化内部管理,推动敬老院健康发展。
    一是要加大投入促发展。当前乡镇财政以吃饭为主,要想挤出资金用于敬老院建设非常困难,乡镇感到压力大。因此,解决好资金问题是继续推动我县敬老院建设的关键。各乡镇要克服等靠思想,依靠自身力量先期启动敬老院建设,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纳入省、市改扩建项目,争取上级投入来支持敬老院建设。要主动争取本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的支持与捐助,借助社会力量推动敬老院建设。要创新手段,广泛宣传,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心与热情,鼓励他们捐款捐物参与敬老院建设。要搞好政策配套,把管理人员的工资纳入财政预算,坚决杜绝管理人员变相吃五保的现象。适当提高入院人员的门诊药费,由各院集中使用,确实解决好老人小病用药的问题。简化住院审批手续,确实解决五保人员住院难的问题。
    二是要因地制宜建院舍。我县农村总体上来说还处于经济不发达状态。因而,要根据本乡镇的经济条件,科学、务实地规划敬老院院建设。要立足实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集中有限的物力、财力,尽量利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剩余的校舍、村部等闲置厂房,采取无偿划拨方式,改扩建为敬老院;也要着眼长远,看到敬老院扩大规模的必然趋势,给后续发展留有余地。资金要花在改建房屋、配套设施上,以整洁大方为基本要求,不要盲目追求高档次、高标准。
    三是要以副补院强后劲。现阶段农村敬老院已基本解决了五保人员的吃、住、医的问题,但管理人员的工资、维修、日常用品及衣被添置等费用无着落。今后农村敬老院的发展,除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外,还要广辟资金来源,要想法增加院办经营收入和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和个人捐赠。敬老院所在的乡镇要划拨一些土地用于开展适合敬老院条件的生产经营活动,力争蔬菜、副食自给,并获取一定的经济收入,同时可组织有劳动能力的五保老人开展力所能及的劳动创收,实现以院补院。
    四是要健全制度强管理。要切实防止重建轻管的问题,要依靠一个好制度、一个好院长、一支好队伍办院。要建章立制,加强内部管理,院内必须建立学习制度、生活制度、财务制度、卫生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靠制度管院,民主管院。要理顺体制,配强服务人员。目前敬老院人手少,根本无法满足老人应有的生活服务和管理工作,可适当增加管理和服务人员,将全县农村敬老院列为乡镇事业单位,院长、管理员等岗位可定为县财政拨款的事业编制。人员可从乡镇干部中挑选,或从村支两委干部中产生,其他服务、护理人员根据在院需要可从社会招聘。要明确职责,提高服务水平。种养、饮食、护理、采购等工作均要有专人负责,对生活不便的人员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和服务,全面提高敬老院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作者 张勇 单位:宜宾县民政局)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