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三版 >> 正文

攀枝花:燃烧着的双拥激情

2011/6/21

   
    地处金沙江与雅砻江交汇处,屹立着一座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
    这座城市连续5次蝉联“四川省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2003年、2007年先后被国家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她有一个美丽动人的名字——攀枝花。
    攀枝花的开发与建设是一首代代相传的英雄史诗,这里的每一滴江水、每一棵小草都诉说着党政军民团结协作、浴血奋斗的英勇壮举,在如画的金沙江畔,一幅幅军爱民、民拥军的壮丽画卷在这里展开。荣誉的背后,是艰辛的付出,是流血不流泪的英雄情怀。攀枝花市各级党委、政府、驻攀部队和广大军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国家长治久安、构建和谐攀枝花的战略高度,不断加强对双拥工作的领导,强化理论创新、工作创新和制度创新,积极开展“双向纳入”活动和“四个一”工程,展开攀枝花特色的双拥工作新局面。

                                                    
                            攀枝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爱明亲切慰问驻攀部队官兵

    建有国防教育工作点
    1000余个

    攀枝花市各级党政军领导始终站在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重大意义,坚持“巩固、发展、提高”的工作方针,围绕“三不变”、“三亲自”、“四纳入”、“五个有”工作思路。同时,攀枝花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攀枝花市国防教育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武装工作的意见》、《攀枝花市武装工作经费保障暂行办法》,建立国防教育、党管武装和警方保障等工作制度,明确党委、政府工作职责和党管武装工作任务,有力促进了攀枝花市的国防建设。目前,全市已逐步形成国防“四化”,即组织机构网络化、国防宣传制度化、国防教育社会化、国防意识增强普遍化。全市各乡(镇)和各街道办事处成立国防教育辅导小组,建有国防教育工作点1000余个,形成多层次、全覆盖的国防教育网络。
    通过各级党政军民合力纵推双拥工作,实现地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同发展,军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成果共享,在金沙江畔共铸“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的双拥奇葩。

    216幅图片
    展现双拥和抗震救灾的英勇形象

    攀枝花市以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为契机,大力开展双拥和国防教育,努力培养广大军民双拥、国防意识,培养和保持争创模范城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市、县(区)先后录制《鱼水情深》、《金沙江畔军民鱼水情》、《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迎奥运,庆八一》等双拥工作专题片,《人民日报》、《双拥》、《内部参考》、《四川日报》和《攀枝花日报》先后刊登《金沙江畔双拥花》、《筑起新的长城》、《攀枝花市创新双拥工作机制》等一批反映攀枝花市双拥工作题材的文章。各县(区)、市级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和驻攀部队组织军民学习《国防教育法》、《国防法》、《兵役法》、《军人抚恤优待条例》、《退伍义务兵安置条例》等法律法规,增强广大军民履行双拥责任和义务的自觉性,激发全民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参与国防的政治热情。
    同时,《攀枝花日报》、攀枝花电视台等主导媒体以不同形式对双拥国防工作进行大力宣传,采用“平时宣传不断、节日重点宣传”方式,广泛宣传报道人民军队和退役军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丰功伟绩。特别是“5·12”汶川大地震和攀枝花“8·30”地震发生后,《攀枝花日报》、《攀枝花晚报》、攀枝花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开辟专栏,组织力量宣传报道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2008年8月1日至3日,攀枝花市市委宣传部、攀枝花军分区政治部、市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在会展中心举办庆祝八一建军节暨抗震救灾纪实摄影展,216幅图片充分展现攀枝花市军民在双拥工作和抗震救灾工作中的英勇形象,引起市民强烈共鸣,进一步增强了国防观念,激发人民群众爱军、拥军、参军热情。

    140名退役士兵
    进行免费培训

    攀枝花市双拥工作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总结先进经验,逐步形成一系列成熟工作制度和方法,实现双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社会化。攀枝花市民政局先后下发《关于优抚政务公开规范化管理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优抚政务公开的通知》,并多次组成检查组到各个县(区)检查,全市规范化政务公开率达到100%,做到优抚工作的规范化、公开化和透明化。全市三区两县优抚经费全部实行银行直发,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查,保证优抚资金专款专用,足额发放到优抚对象手中。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攀枝花市对重点优抚对象进行全面审核,在县(区)建立数据库,实现优抚对象的科学化管理。2011年在退役士兵就业上加大对退役士兵的就业技能培训,参加技能培训人数达288人,为拓宽退役士兵的就业渠道,积极鼓励退役士兵报名参加全省政法干警招录考试,专门聘请攀大有经验的教授,对参加政法干警招录考试的140名退役士兵进行了免费培训,收到明显的效果。

    发放优抚对象抚恤补助金
    2571万元

    攀枝花市有优抚对象5万多人,占全市总人口5%,搞好优抚安置工作是双拥工作的重点。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解决优抚对象实际困难,提高优抚对象生活质量,支持部队全面建设是攀枝花双拥工作的总体思路。
    为落实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政策,保证“三属”、“三红”、残疾军人、在乡老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参战民兵民工的定期抚恤金足额按时发放。攀枝花市共发放优抚对象抚恤补助金2571万元,全市发放优抚对象自然增长经费378.21万元,最高年增长标准达到1396元,比2000年刚建立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制度时提高25倍,年发放总金额提高16.2倍。为切实解决优抚对象“医疗难”问题,攀枝花市认真贯彻落实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政策,制定《攀枝花市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意见》,对优抚对象实行医疗保障和大病救助,为优抚对象解决医疗费达248.9万元。
在优抚对象“住房难”方面,攀枝花为304户优抚对象新建、改建住房,对生活困难的优抚对象,在生产生活上给予扶持和照顾。认真解决退役士兵的安置和就业问题。近年来,共接收城镇退役士兵744人,已安置733人,安置率达98.5%。已安置的城镇退役士兵中,就业安置334人,自谋职业399人,共发放自谋职业一次性经济补助金和待安置期间生活费1600多万元。

 
攀枝花市民政局局长钱卫慰问残疾军人

    给予驻攀各部队各类经费达
    1.4亿元

    攀枝花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为部队建设与发展着想,努力做到“军队有优惠、军人有优先、军属有优待、军需有保障”。近年来,攀枝花市委、市政府为部队官兵增加艰苦补贴、菜篮子工程补助、交通费、年终奖等福利待遇。在生活上为驻攀部队官兵解决每人每天2元的生活补助费;对军队随军随队家属无工作,生活困难的每月给予200元生活补助,军队随军随队家属要求自谋职业的,政府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助1万元。
    近年来,攀枝花市委、市政府给予驻攀各部队各类经费达1.4亿元之多,其中为支援部队建设投入经费达5160余万元,减免各类经费67万元,投入营房和基础设施建设经费2229.25万元,车辆、设备855万元,医疗补助179.81万元,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部队建设的关心和支持。2009为武警支队修建新机关大楼解决经费1000多万元,解决反恐经费700余万元,并将县中队生活补贴纳入预算,解决官兵就地医疗问题;军分区修建经济适用房80套,地方政府为其减免人防、绿化等费用;为森林支队干部解决37套经济适用住房,解决支队机关营区用地10亩;市政府投入1400万,支持军分区民兵国防动员综合教育训练基地建设。同时,攀枝花市地方企业也积极支持国防建设,十五以来,攀钢公司共承担国家军工配套产品研制课题60余项,90多个牌号实现稳定供货。

    驻攀部队与驻地192个单位
    建立军民共建一对一关系

    以共建促双拥,以双拥带共建。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攀枝花军分区制定下发《关于开展军地“双向纳入”活动的实施意见》,开展“爱心献功臣行动”、“援建军营图书室”、“军民共建”、“退耕还林、保护生态环境”、“创价值、增效益”、“参加地方经济建设”、“双拥周(月)”等系列双拥,攀枝花双拥工作呈现出多样化、经常化、社会化新趋向,推动军地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攀枝花市政府将民兵事业费、征兵费、国防教育费等纳入财政预算。各级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和完善本单位双拥工作制度,并把双拥工作与本部门责任挂钩,与争先创优挂钩,制定并落实本单位双向纳入活动实施方案。攀枝花市粮食局为军队积极拓展军粮供应品种,组织优质粮油确保军粮供应质量,对军粮供应单位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卫生质量检查,层层把关,保证全年供应部队的粮油完全符合国家规定质量标准。交通局对管辖内的车辆、车站等服务窗口设置 “军人优先”,“现役军人、伤残军人专座”等优先服务标牌,对现役军人乘市内公共汽车实行免费乘坐。攀枝花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军转干部、复退人员安置及就业上加大安置政策力度,督导企事业单位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切实做好军队转业人员优先上岗、优先就业、优先培训工作,转业干部安置率达100%。财政局根据双拥工作开展的需要,每年为双拥办安排工作保障经费。
    驻攀各部队先后与攀枝花市国税局、地税局、财政局、农业银行等单位建立军民共建关系。共建内容从打扫卫生到共同学习理论、军事等,共同建设文明路、文明街和文明小区。驻攀部队与驻地192个单位建立军民共建一对一关系,充分挖掘和发挥非公组织在爱国拥军方面蕴藏的巨大能量和极大的爱国拥军热情,积极主动做好发现、引导、培育、宣传工作,使之成为一项具有双拥特色的经常性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

    抢救财产3154万余元
    抢救和疏散被困群众1043人

    攀枝花军分区、武警支队、消防支队、森林支队十分重视拥政爱民工作,发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为父母,积极参加地方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勇挑急难险重任务,坚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近年来驻攀各部队在抢险救灾、灭火救援、送温暖、献爱心、扶贫帮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促进地方经济建设、社会稳定作出突出贡献。在“5·12”汶川大地震和攀枝花“8·30”地震中,驻攀部队在第一时间分别开赴抗震救灾一线,在一线救灾中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革命精神,为抗震救灾作出巨大贡献,为攀枝花赢得荣誉,得到攀枝花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赞扬。据统计,近年来在抢险救灾中共出动兵力4万多人次,车辆4790台次,爱心捐款89.4万元,捐物85.8万余件,抢救财产3154万余元,抢救和疏散被困群众1043人。
(攀枝花市双拥办)

    编后语:如今,攀枝花市委、市政府凭着对历史的深入思考和攀枝花开发建设战略地位的特殊理解,带领全市人民,高举双拥大旗,奏响了一曲曲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和谐旋律……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