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三版 >> 正文

倾力改善民生  大胆攻坚破难

2011/7/7

——丹巴县民政工作纪实

 

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宾(右二)在农村慰问困难群众

    这是一张神奇的卫星照片,五条磅礴秀美的山脉,五条浩瀚壮丽的江河呈三百六十度放射状,围绕成一个中心,形成一个巨大的绿色漩涡,飞速旋转……
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有着“诺米章谷”的古称,有着“千碉之国”的美誉……
这就是丹巴——一个阳刚与柔美并存的地方,养育了一群群像雄鹰一样骄傲、碉楼一样坚强伟岸的嘉绒汉子,和云朵般柔美、流水般多情的女人。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共同创造了一个美丽神奇的丹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
    丹巴县幅员面积5649平方公里,地处康藏高原,全县6.2万人,10217户人家星罗棋布分布于五条深山峡谷半山腰上。解放以来,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丹巴县经济得以迅速发展。

 

丹巴县民政局局长前军向甘孜州民政局局长刘小康介绍革什扎片区敬老院立项情况

    你是幸福的,我就是快乐的”——这是一首风靡一时的流行歌曲,而多年来,这句歌词也是丹巴县民政局全体干部职工工作态度和业绩的真实写照。他们为全县困难群众谋求幸福默默付出……
     丹巴县民政部门干部职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州民政局的关心指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宗旨,团结进取、开拓创新,全面完成“十一五”民政工作目标任务,较好地发挥民政工作调节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作用,为促进丹巴县经济快速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了更好地开展民政工作,丹巴县民政局提出“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树一流形象,创一流业绩”工作目标。领导班子带头勤政廉洁以身作则,坚持学习上级各项大政方针,统一思想,形成合力,以多种方式加强民政业务提升。通过“四好”班子创建,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局班子加强自身学习。
    着力推动民政事业发展,发挥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带头扶贫济困,改善民生。根据新形势下民政工作新特点,党组班子带头广泛深入开展帮扶活动。大力开展定点扶贫、部门帮村、党员帮户等工作,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急事。由于局领导班子事事率先垂范,全局干部职工齐心协力,扎实工作,丹巴县民政人用实际行动在群众心中筑起一座不朽丰碑。

真抓实干 为民排忧解难

    民政工作在基层,服务对象在基层,民政人肩负着重要历史责任。丹巴县自然条件差,农村人口多,贫困面大,民政工作任务非常艰巨。卓有成效地履行各项工作职能,积极开展民政工作,为党分忧,为民解难,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这决定着民生工作的成败得失。民政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农村改革特别是新农村建设进程,它关系着老百姓安居乐业和基层社会稳定大事。
    面对各种灾害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极大困难,丹巴县民政局积极应对,及时查灾、核灾、报灾、救灾,及时下拨各种救灾救济款和救灾物资。
为了保障灾民和困难群众春荒有饭吃、寒冬有衣穿。每年春节前或在各种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民政局都会及时下拨救灾款物。五年来,丹巴县共下拨救灾救济款5233.1万余元,下拨救灾面粉12000斤,棉被褥1400余套,棉衣1230余套。
    在农村医疗救助方面制定了《丹巴县农村贫困对象大病医疗救助暂行办法》,制定了“自报、村评、乡审、县定”救助程序,在运作中规范,在规范中动作。两年来,共对3350名困难群众进行了医疗救助,支出救助资金340余万元。

优质服务 牵挂群众冷暖

    关心关爱困难群体是民政部门干部职工必须做好的一件事,为弱势群体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是民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丹巴县是集山、老、边贫于一身的经济欠发达县,仍有相当数量贫困人口衣、食、住、行、医等基本生活需要政府救助。改变传统的单一临时救济方式,建立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势在必行。五年来,围绕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该县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制度规范,对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思路、目标,各类专项救助对象、标准、程序、方式、资金管理等都以文件形式作了明确规定,为社会救助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制度保证。
    为切实发挥城乡低保这一社保最后防线的“减震”、“稳压”作用,丹巴县不断强化城乡低保工作规范管理。按社会化发放要求,把农村低保金发放全面纳入社会化发放渠道。同时,在业务管理上,把所有的低保对象资料全部输入微机,实现信息化管理,并且始终坚持档案资料规范统一,坚持入户调查核实,坚持举报监督和责任追究,使该县低保管理工作基本达到规范化标准要求。不断加大保障力度,做到应保尽保,按照应保尽保原则,几年来丹巴县不断加大保障力度,提高保障标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已由最初的月人均80元达到162.21元。实行分类施保,把全县所有城市低保对象按照“三无对象、残疾人家庭、单亲家庭、学生家庭、患重病家庭、一般困难家庭”区别对待分类施保。目前,该县城市低保对象已从2005年的28户31人增加到现在的996户1447人;农村低保对象从过去3300人增加到现在的11782人,人均月补差由过去的30元增加到现在的60元。
    五保供养方面,在全面完成农村敬老院整合的基础上,重点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并建立服务监督机制,促进服务质量提高。扎实有效开展农村五保摸底排查工作,摸清全县农村五保对象底数,并按照新《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对现有的五保户进行审批、确认、发证。2010年,全县已保人数496人。除此之外,针对五保对象医疗难问题,资助全体五保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助资金1万元,针对农村五保对象住房难,将农村五保对象住房纳入安居工程,共8户五保对象盖房24间900平方米,投入资金8.6万元。同时加强对东谷、革什扎敬老院的管理。丹巴中心敬老院完成新建建筑面积1373平方米,入住五保老人30名。

完善机制 保障民居乐业

    建立民政事业发展的社会支持机制。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民政工作运行机制。探索建立稳定的民政事业资金投入机制和自然增长机制。积极争取上级民政资金转移支付,鼓励和扶持民间资本参与发展民政事业,开展慈善捐助活动,强化志愿者队伍建设,以改革民政行政体制和资金投入机制为主要内容,建立完善民政事业发展的社会支持机制。
    建立完善民政事业发展保障机制。在国家和省市相继出台城乡社会救助等相关政策和文件基础上,抓紧相关制度建立、完善、衔接和落实,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出台并落实社区服务、社会福利、退役士兵安置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及其他民政地方性法规政策,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加强宏观管理,强化法律法规监督检查,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廉洁公正的执法队伍,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为民政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建立民政工作现代化运行机制。以城乡低保信息管理系统、社区信息管理系统为建设主体,基本涵盖民政大部分业务信息管理系统,构筑面向新世纪的全县民政信息网络,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资源信息化、传输网络化和管理科学化。通过实施与重点业务相结合的“数字民政”工程,建成覆盖全县的民政电子政务系统,提高民政工作的效能和水平。
    建立一体化和谐民政队伍和民政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民政工作机构建设,协调人事、编制、财政等部门,在各乡(镇)成立民政工作机构,配齐、配强乡镇、社区基层民政机构工作力量。以为民、务实、清廉、高效为内容,不断强化对基层民政工作人员及社区、村委会干部民政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工作,不断壮大民政工作力量,逐步形成以社区、乡(镇)民政办为基础的乡(镇)一体化和谐民政管理机制,推动和保障全县民政事业稳步发展。(记者 泽仁措姆)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