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三版 >> 正文

弘扬敬老爱老  唱响幸福旋律

2011/9/29

——泸县争创第三轮省级敬老模范县纪实

    每逢过节领导看望慰问老年人,志愿者敬老院照顾五保老人,小朋友搀扶老奶奶过马路……时时刻刻都彰显着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敬老爱老,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元素。在泸县亦是如此,处处吹拂着敬老爱老的温馨之风。
    泸县位于四川南部,总人口108.6万。全县共有60岁以上老年人17.7万,占总人口的16.3%,其中90岁以上老人2326人,百岁以上老人33人;全县19个镇均已通过泸州市第二轮“敬老模范镇”的检查验收,现有13个镇正在争创泸州市第三轮“敬老模范镇”,是全省第一批“敬老模范县”、第二轮省级“敬老模范县”、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 
    泸县老龄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泸州市老龄委的指导下,动员全社会力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县形成了良好的敬老爱老风尚。
    组织领导坚强有力  老龄工作机制健全
    领导重视。泸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成立了创建第三轮省级敬老模范县领导小组,各镇各单位成立创建领导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制订《泸县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基层老协会的健康发展。全方位构建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逐步提高高龄补贴标准,扩展老龄服务项目,确保全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
    机制健全。建立县级领导、部门和镇党委政府领导联系敬老院制度,并把它列入目标考核内容;建立党政领导听取老龄工作汇报制度,协调解决规划活动阵地、经费和人员编制等重大问题;建立县镇两级定期开展敬老院先进评比制度,奖励各敬老院升级达标;建立慰问老人制度,每逢传统节日,县镇领导干部带领相关人员看望高龄、孤寡、贫困老人和老年优抚对象;建立老龄信访工作制度,专项解决涉老问题;建立老龄维权工作制度,及时有效地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建立督察工作制度,及时解决老龄工作的突出问题。
    工作务实。泸县县委、县政府坚持每年召开专题研究老龄工作的常务会。老龄工作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创模工作目标分解,工作资料报表规范,老龄事业数据准确,每年有专题调研,调研报告在上级网站,刊物发表,今年县老龄办参加了全国部分省市基层老龄工作座谈会,并在会上交流发言。每年年初召开全县老龄工作会议,总结上年工作,部署当年工作,签订目标责任书。
    宣传教育广泛深入  敬老氛围浓厚热烈
    把敬老、养老、助老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体系。把尊老、敬老列入村规民约,利用村民大会、选举会、广播会等进行教育;在中小学德育课堂内外进行教育,把当地敬老院作为中小学的敬老德育教育基地,平时组织中小学生为五保老人送米送菜,打扫卫生等;把《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列入普法教育内容,利用传统节日等,以文艺演出等形式进行宣传;利用电视、广播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利用宣传车、标语牌等进行宣传;县老龄办宣教工作有计划,落实好,每年编印《老龄工作简报》,老龄工作部门、团体普遍订有涉老报刊。
    把敬老、养老、助老教育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作为评选“文明单位”的重要条件。近几年,泸县表彰了各类敬老模范1300余人,并以县政府的名义表彰了唐学明等全县十佳“敬孝星”,涌现出全国敬老好儿女金榜奖邓明英、李群祖,热心帮助残疾老人的王映高等先进人物。2010年,表彰了得胜镇仁和村老协会长梁元杰等26名老龄工作先进个人、石桥镇老协会等8个老龄工作先进集体。验收命名了148个县级“敬老模范村(社区)。
    敬老政策落实到位  保障水平实现突破
    老龄优待政策切实落到实处。2010年起全县农村60岁以上老人全部享受新农保每月55元;城乡贫困老人还享受低保,受益老人达6700余人;对现有的33名百岁老人,每人每月还发放400元的营养补助。2009年6月,县政府出台文件,将95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不管经济情况如何,全部纳入城乡低保范围,现有500余名老人受益;2011年5月,县政府出台文件对城镇无收入的80—94岁老年人分两个等次发放60元、80元的高龄补助,老龄补助实现全覆盖。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及国家规定的各项福利,老年优抚对象,老年救济对象的定期抚恤和补助金全部每月足额发放,社会化发放率达100%。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城乡老人,全部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城镇累计人均补助达150元,农村补助达55元,全部社会化发放。
    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动员年轻夫妇签订《家庭敬老保证书》;对有赡养纠纷的家庭,经司法部门、各级老协调解达成协议后签订《赡养协议书》。2002年成立了“泸县法律援助中心老龄办工作站”,确定专职律师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各镇也相应建立了老年法律援助点。近3年来,向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600余起,2010年,对符合条件的16起案件,全部提供法律援助。该县法院建立涉老案件受理绿色通道,依法组成合议庭从快审理,做到当年结案,执行到位。
    医疗服务网络健全,老年医疗保健落实。建立村级医疗点1200余个,形成了覆盖全县的医疗预防保健服务网络。农村老年人积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有单位的老年人随单位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无单位的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老年人的参保率达95%以上,县民政部门为全县五保老人、低保老人、贫困老人优抚老人入保。对9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年给予300元的门诊补助。极大地保障了老年人的医疗卫生保健。各镇还积极组织对80岁以上老人每年进行一次免费体检。
    老年服务体系完善  老年事业蓬勃发展
    加大对敬老院和老年公寓的建设投入力度。从2008年起,对全县敬老院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投入资金3541万元,新、改建敬老院22所。如今,全县19个镇已有敬老院35所,其中达到省一级敬老院标准的21所(已验收4所),省二级2所(已验收1所),床位从改扩建前的1308张增加到3445张,全县集中供养率达60.5%,敬老院管理规范,服务质量高,入住老人满意,多次受到省、市领导表扬。2009年,投资600余万元在县城建设了现代化的老年公寓一个,有120个床位,现已入住社会老人50余人。新建光荣院县上已经立项,计划投资300万,新增100个床位。同时,积极扶持民办老年机构,有配套的优惠政策,力争为老人们提供更多,更好地养老场所。县城已有一个民办的社区便民养老点——玉蟾老年公寓,有25个床位,已入住15人。玄滩镇正大街社区,2010年通过省上验收,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社区。
    开办老年学校,普及老年教育。全县有县老年大学1所,镇老年学校19所,村级老年学校65所,有老年学员达5900余人。县老年大学有事业编制1名,已评为省B级老年大学,发展势头良好,学员超过500人,依托县委党校开辟了“教学东区”。县、镇、村有领导分管老年人思想教育工作,做到工作有计划,依托各级老年学校,开展教育活动。
    成立老年人协会活动中心,组建文体活动团体。全县各镇、村(社区)都建有老协会,普及率达100%,共有老协会员9.1万余人。现有县老年活动中心一个,镇级老年活动中心9个,活动室18个,村级活动点607个,为老年人提供了舒适的活动场所。现在,镇村(社区)有一定规模的腰鼓队30余支,门球队7个,还有龙灯队、轻吹队、连枪队等,经常性开展活动。其中雨坛龙灯曾参加全国演出,百和连枪正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候选项目。县上组织了县老年大学二十周年校庆文艺汇演,每年举行老年门球赛、钓鱼比赛等文体活动。
    老年经济实体有力促进老龄事业的发展。现全县有科技茶园等老年经济实体710个,年营业额达860余万元,利润59余万元。全县几乎是村村都有经济实体,积极为老协会创收,促进老龄事业的蓬勃发展。(泸县老龄办)

 
第三轮敬老模范县交叉检查组在福集镇小马滩村检查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