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三版 >> 正文

以人为本  推动敬老院建设规模化发展

2011/11/3

——成都市农村敬老院建设纪实

    近年来,成都市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狠抓落实,把提高五保供养对象生活水平、提升敬老院管理服务水平作为该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载体与切入点。通过大力实施农村敬老院标准化建设,加强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敬老院管理服务,打造了一批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管理完善的标准化中心敬老院,彻底改善了五保对象的居住生活条件,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目前,成都市农村五保供养对象25002人,农村敬老院134所,床位23200张,集中供养五保对象16215人,实现了凡有意愿入住敬老院的五保供养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100%的目标。

    发展
    大手笔投入 旧颜换新颜
    2006年至2007年,成都市委、市政府先后投入资金4亿多元对全市农村敬老院进行了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改造,建设标准化中心敬老院121所,新建床位2万多张。成都市民政局立足“四个坚持”,按照促进敬老院建设“集中规模化、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发展社会化”的工作思路,探索了一条具有成都特色的敬老院建设模式。
    坚持标准化规模化的工作原则。整体建设标准化。成都市民政局向各区(市)县下发了《成都市农村敬老院标准化建设工程实施意见》,明确了新建敬老院人均建筑面积15至18平方米,每个居室都配备卫生间,做到“七个一”:即一个食堂、一个活动室、一个医务室、一个图书室、一个康复健身房、一个公共浴室、一个种养场地。通过标准化建设,实现了全市新建敬老院标准化设施配置,提升了敬老院档次。整体布局规模化。新建的标准化敬老院床位数基本都在100张以上,建成后可保障全区五保对象做到全集中,满覆盖。建设设计人性化。各区(市)县在居室和配套设施设计上更加注重细节,怎样方便老人生活就怎么设计。都江堰青城山镇敬老院床铺四周都安装有护栏,防止老人睡着后跌落和被子滑落,照明开关设置在床头上,方便老人夜间使用;温江区为新建的寿安和金马敬老院(六层)设计了电梯,给每个房间配备了呼叫系统。
    坚持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在敬老院建设中,坚持建设施工、宣传入住和敬老院服务管理队伍建设同步进行、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既保证五保老人在敬老院建成后及时入住,又在敬老院建设同时抓好服务管理和队伍建设,确保敬老院服务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该市敬老院的建设和管理看,部分区(市)县积极探索社会化、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一方面在敬老院建设投资上突破了政府买单的单一模式,采取企业投资、政府辅助;另一方面探索社会化管理、职能部门监督、政府拿钱买服务的新路子,用少量的建设投入和管理成本换取高效优质的服务,从而形成了多元化模式。如温江区和双流县有三所敬老院是民营企业回报社会,政府只补贴少量资金兴建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敬老院,有效探索了敬老院建设与服务管理的新路子。
    坚持因地制宜的建设模式。在敬老院建设中,不少区(市)县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利用闲置资产,整合资源。如大邑县安仁镇敬老院、邛崃市天台山敬老院是利用拆乡并镇、行政区划调整后的闲置办公区改建敬老院,彭州市葛仙山中心敬老院、敖平中心敬老院则是利用农村小学校布局调整后闲置校园校舍改建敬老院,既盘活了闲置资产,又节约了土地、节约了建设成本和时间。
    坚持以副补院的办院理念。五保供养对象的吃、穿、住、医、葬保障经费主要靠政府财政投入,但搞好院办经济,是进一步改善五保对象生活的重要措施。对敬老院的管理和发展统筹兼顾,在努力提高五保老人生活水平的同时,积极探索“以副补院、科学办院”新路子。各区(市)县敬老院充分结合当地实际,大力开展种(养)植活动,发展养猪、养鱼、种菜、种植经济作物等,既增加了敬老院的收入,改善了五保对象的生活条件,又满足了五保对象几十年来的耕作习惯,实现了五保对象老有所乐、老有所动、老有所劳的目的,得到了五保对象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
    建设
    规范化管理  服务建设初见成效
    成都市民政局以敬老院建设为抓手,全面提高五保供养对象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新农村建设营造和谐氛围,有力彰显了新农村建设的文明成果。通过“院内谈心”、“亲情探访”、“爱心结对”等多种方式对五保对象进行心理抚慰,定期邀请五保对象的亲属到院探访,一方面使五保对象享受亲情的温暖,另一方面也使五保供养对象亲属加深对敬老院的了解,对五保供养对象的生活更加关心,突出人性化服务。广泛开展共建活动,实行院警、院校、院村、院企共建,武警战士经常到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为五保供养对象理发,陪五保供养对象聊天,通过这些活动使五保供养对象活得有尊严,更加幸福美满。此外,还十分重视五保供养对象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努力丰富敬老院文化生活。在敬老院设置了多功能活动室,配备了跑步机等健身器材,极大地丰富了五保供养对象业余生活。同时,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增进老人之间的交流,营造院内团结互助的氛围。以多种形式使五保供养对象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切实做到老人在敬老院内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文明向上,使他们共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成都市在实施敬老院标准化建设中,结合新农村建设,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节约发展,以中心敬老院为主要形式,积极推动散居五保供养对象向中心敬老院集中、中心敬老院向农民集中居住区集中,改善了“小、散、旧”的敬老院环境,从根本上改善了五保供养对象的居住和生活环境,共享公共设施与公共服务,进一步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建设,推动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完善运行管理体制机制,夯实农村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基础。成都市在大力加强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完善敬老院运行管理体制和机制,增强敬老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确保进得来、住得下、留得住。打破“一乡一院、乡村自管”的传统运行模式,优化敬老院管理模式,进一步规范敬老院管理服务体制,提高服务管理效能,为敬老院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建立专业管理队伍,健全和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在各敬老院成立了民主管理委员会,负责敬老院日常的各项事务,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渗透到农村五保供养管理的方方面面。此外,成都市高度重视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生活保障,适时调整农村五保最低供养标准指导线,确保了五保对象供养标准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目前,该市农村集中供养五保对象最低供养标准指导线为每人每月不低于310元,农村散居五保对象最低供养标准指导线为每人每月不低于180元。同时,五保对象纳入了成都市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的救助范围,享受与低保对象同等的教育、医疗等专项救助,五保供养对象的基本生活权益得到了切实保障。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