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爱老新风尚 构建敬老新体系
2011/11/17
——犍为县争创第三轮省级敬老模范县纪实
省卫生厅副巡视员陈蜀军检查指导全国模范敬老院罗城敬老院
犍为县幅员面积1375.4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350个村,3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568735人,60岁以上老人81411人,占总人口14.31%,是一个典型的“老龄化区域”。 近年来,犍为县老龄工作在乐山市委、市政府的大力关心支持下,在犍为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全面贯彻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积极开展创建省级敬老模范县活动,逐步建立起了贯彻老龄政策法规体系、老年工作管理体系、经济供养体系、医疗保障体系、为老服务体系,增强了全社会敬老、养老、助老意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创建省级敬老模范县活动,推动老龄事业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全县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尚,被评为“省级敬老模范县”。 目前,全县有16个乡镇、105个村、19个社区居委会,相继争创成市、县两级敬老模范单位。
科学领导 夯实老龄工作基础 一直以来,犍为县委、县政府把老龄工作和创模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召开县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老龄工作。县老龄工作委员会的主任由分管副县长担任,18个县级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创模工作领导小组,将老龄工作和创模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人员、责任、经费三落实。党政主要领导及时听取老龄工作汇报,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县四大家领导坚持春节、重阳节慰问、看望百岁寿星、离退休和贫困老年人代表。犍为县县委书记李晓东亲自联系关心老人送温暖等,亲自到塘坝乡镇江村二组看望慰问残疾老人李秀珍的生产生活。犍为县县长伍定还亲自落实塘坝乡镇江村一组彭本军老人的住房建设和子女就业,组织民营企业、个私协会、志愿者服务、社会力量开展助老活动,积极为老年人办实事、办好事等。各乡镇和县级各部门也相应成立创模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开展工作,对照敬老模范县考核标准,逐项抓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齐抓共管的联动工作格局。 健全老龄工作组织网络,加强机构建设,队伍培训和工作督促检查,形成有力的组织保障。建立了县、乡(镇)、社区(村)三级老龄工作组织网络,全县有各乡镇、县级部门老龄机构82个,有专兼职工作人员150余人,职责明确,制度健全,工作落实。重视老龄工作干部队伍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培训,加强老龄工作计划的检查督促和信息统计调研工作,建立创模活动评选、命名、表彰管理办法,推动创模活动向纵深发展。 完善功能 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犍为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逐步建立健全老年经济供养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为老服务体系,推动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积极引导和扶持社会力量兴办老年服务设施。近三年来,犍为县财政投入300万元,结合旧城改造、新区开发、乡镇敬老院改造、新农村建设等,建设老年人活动场所386个,22870平方米,新改建敬老院26个,10090平方米。全县中心集镇都建有较大的敬老院,敬老服务功能幅射到周边地区,城镇养老床位数982张,达到每千名老年人12张以上,其中清溪敬老院、石溪敬老院分别被省民政厅评为省一、二级敬老院。其中县政府通过国有资产划拨原工业局办公楼600平方米,作为社区多功能服务中心,正准备装修建设。 积极办好老年大学,县老年大学做到校舍、经费、教师、教学计划、工作人员五落实,常年开办时事政治、中西保健、书法绘画、歌舞、拳剑等课程。先后创办乡村老年学校34所,近5000名老年人可就近入学,城区老年人入学率达10%,农村达3%,老年大学教育寓教寓乐,丰富了老年人文化生活。犍为县老年大学被乐山市老龄委评为“先进集体”。 增加县、乡财政老龄工作经费,确保县老龄办、老干局、老年人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老年科协等涉老组织工作经费。按时足额发放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各项福利、老年优抚和救济对象的定期抚恤金或生活补助。按规定及时报销离退休人员医疗费,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服务网络,城乡村(居)卫生服务机构布局合理,县医院设有老年病门诊、老年专科、老年病室、老年病床,能为老年人提供“优先、优惠、优质”服务,城乡老年人有病能得到就近治疗,对17600名农村特困老年人免费参加“新农合”,并给予城乡医疗救助;卫生保健部门常年举办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老年健康教育讲座;文体部门、各级老龄机构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普及率城区达到95%,农村达到80%,老年人体育健身参与率达到55%以上。同时,将符合城乡低保条件的老年人3150人,全部纳入保障范围,三年来累计发放老年人城乡低保金1200余万元。城镇月人均补差达到82元,农村月人均补差22元。全县2598名符合条件的农村五保对象,105名城镇“三无人员”,全部纳入财政供养,散居五保户月供标准达100元。全县“五保”老人集中居住达832人,集中供养率达到32%,今年底可达到42%。县民政局、老龄办、卫生局等部门充分利用“新农合”、城乡医疗救助、危房改造、临时救济等措施,认真落实特困老人生活救助措施,及时解决特困老人的住房难和看病难,定期组织医务人员为百岁老人免费体检。 强化宣传 营造老有所乐氛围 运用多种形式强化宣传发动,动员涉老部门、社会各界和群众积极参与,增强创建活动的群众性、广泛性。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简报、墙报、固定标语等形式宣传党的老龄工作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进一步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敬老、养老、助老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体系,每年在国际老人节、重阳节期间集中开展1次大型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民敬老、养老、助老意识;县老龄办、各乡镇都建立老年人法律援助机构,常年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2003年以来,县法院立案审理涉老案件91件,结案率达100%。县级各部门和乡镇建立了老年人来信来访制度,认真做好信访接待和调处涉老纠纷,2003年以来,先后调解赡养纠纷4500多件,签订赡养协议2000多份,有效维护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开展“读敬老书、写敬老文、做敬老事”等敬老、爱老主题演讲和为老服务志愿者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对创建活动中涌现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奖励,进一步加大创建工作宣传力度,营造了以先进典型带动全社会敬老、养老、助老,促进老少共融、代际和谐的创建活动氛围。近年来,全县先后评选和推荐表彰了县级孝亲敬老楷模5名,县级敬老明星3名,县级孝亲敬老之星34名,省级孝亲敬老楷模1名,省级孝亲敬老楷模提名奖1名,全国孝亲敬老模范村1个,全国孝亲敬老之星2名。同时,县委县政府还表彰了26个离退休工作先进单位和69名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广大干群敬老、养老、助老观念不断增强,积极为老年人办好事、办实事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不断涌现,形成“争先创优、人人参与”的良好创模局面。除此之外,社区的各种活动场所及健身器材均免费为老年人开放。 落实开展活动,实现老有所乐。老龄活动组织落实,全县有老协组织62个,会员2.55万人,形成健全的县、乡、村三级组织机构和服务网络;老年活动场所落实,全县各乡镇、村、社区、县级各部门的老年人协会都有办公地点和活动场所;老年活动经费落实。县财政安排了县老年人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老科协活动经费,各机关、乡镇、企事业单位安排了老年人活动经费;老年人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县老年人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老科协定期不定期开展老年人文艺汇演,老年人文艺团队下乡活动、老年人运动会,各级老年人协会组建有45个文艺团体,常年组织舞蹈表演、腰鼓、合唱等文艺节目深入机关单位、社区楼院、乡村院坝演出,同时县老年大学积极参加市、县文艺汇演和重阳节庆祝活动,先后获全市文艺汇演组织奖和优胜奖,进一步展示了当代老年人的精神风貌。如今,无论是城镇广场、农村院坝,常年都活跃着一支载歌载舞的老年队伍,他们送文化下乡村,送欢乐进社区,成为该县群众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罗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