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三版 >> 正文

情系于民  务实高效

2011/12/8

——攀枝花市仁和区民政局全力打造一流农村敬老院

    攀枝花市仁和区辖14个乡镇,一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22万余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670人。在2008年“8.30”地震发生后,12个敬老院不同程度受损。仁和区区委、区政府成立领导小组,组织专人对敬老院重建,按照“扩大规模、完善设施、强化管理、提高水平”原则制定重建规划,并拟定重建方案,将原来的12个农村敬老院整合为7个片区中心敬老院。

  高度重视 准确定位
    多年来,该区历届区委、区政府都将敬老院建设列为重点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加强领导,统筹协调。“8.30”地震后,区委、区政府相关领导多次实地调研、召开会议,明确农村敬老院是党委、政府全力以赴实施民生工程的具体体现。并成立以仁和区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敬老院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与敬老院建设实施乡镇签订责任书。还定期召集民政、财政、发改等部门负责人,听取工程进展情况。每年春节前夕,区委、区政府都要到农村敬老院走访慰问。
部门协作 高效快捷
    攀枝花市仁和区发改局在最快时间内完成立项审批和招投标工作;区规建局对敬老院建设进行勘测、规划设计和工程质量监测;区环保局、财政局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环评、投资等手续……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许多问题都得到顺利解决,加快了敬老院建设力度。
    保证质量 完善配套
    在建设进程中,根据各敬老院实际情况修改完善建设方案,增加必须配套设施,扩大建设估摸和投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各部门统一认识、按照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建设思路建设敬老院,并努力解决资金缺口等困难。5所新(扩)建、2所改造维修的片区中心敬老院建设、撤并、入住等相继完成,床位使用率达到85%以上。在各部门支持下,敬老院内发展起水果、蔬菜种植和牲畜养殖等院办经济,有效保证了农村敬老院基本副食的供给,在一定程度上位敬老院创造了收入。
    理顺思路 探索创新
    针对农村敬老院体制不顺、责任不明和管理服务人员身份不清等问题,该区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集中供养生活保障标准,并建立起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同时,配齐养老院工作人员,完善工资福利待遇,以稳定队伍,保证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大力推进农村五保供养机构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实践和探索,打破“一乡一院、乡统乡管”的旧体制,在全区推行“县统乡管”新机制。健全人员培训、岗位职责、财务管理、饮食卫生、民主管理、文化娱乐等具体制度,大力倡导“敬老爱老、服务老人、奉献社会”服务理念,使五保对象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社会的关怀和养老机构家庭般的温暖。
    强化管理 提升水平
    为促进敬老院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打造一流敬老院,专门为敬老院配备了宽屏液晶电视、专用集热式太阳能、无障碍设施、应急呼叫系统、健身器材、人性化服务管理措施等,厨房设施全部采用电气化。制定了《农村敬老院安全管理制度》、《农村敬老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一系列管理规章。此外,敬老院内还经常组织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建成了图书阅览室、娱乐活动室,配备棋牌等娱乐设施;组织吹拉弹唱文艺活动,加强与周边学校、医院、志愿者队伍等的联系,互联共建,不定期组织心理医生进行精神抚慰等服务。
    仁和区农村敬老院管理人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录用,并全面实施岗前培训,持证上岗,以保证让五保对象享受到专业化护理和良好的服务。这些变化让几十里外的村民都会在忙碌之余到敬老院参观,他们纷纷概叹:党和政府好,社会主义好,连五保户都能住进这么好的房子,享受这么好的待遇。(仁和区民政局)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