沱江女艄公 义务摆渡15年
2012/3/5
“天亮摆渡,天黑收渡。”每天,家住内江市东兴区中山乡水心坝村9组的女艄公钟翠仙都要驾驶机动客船穿梭在水流湍急的沱江河上,往来于白马渡口和水心坝渡口之间,为学生、五保老人、残疾人、孕产妇义务摆渡,一摆就是15年。内江市中区白马镇与东兴区中山乡隔沱江河相望,无路无桥,两地成千上万的村民来往,赶集卖菜、运送农用物资,全都指望着这艘机动客船。 义务摆渡 一摆就是15年 2月28日,笔者在东兴区中山乡水心坝渡口见到了现年48岁的女艄公钟翠仙。一张微微泛黄的脸上虽然满是冻疮溃烂留下的痕迹,红一块,黑一块,有的部位还起着泡泡,渐成溃烂之势,然而,钟翠仙给人留下的印象却是乐观、豁达、坚毅,永远充满了微笑。 接受采访时,钟翠仙很高兴,脸上的笑容让人备感亲切:“这样的日子早已习惯了。除了大雾天和洪期封渡之外,一年365天,天天都在船上,连吃饭也不例外。”细数从1997年6月14日第一艘客船下水摆渡开始,客船换了3艘,客人换了一茬又一茬。“没想到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就是15个年头了。”钟翠仙说。 “为了大家过河方便,钟翠仙宁愿苦自己,也不愿意大伙没有船坐,真是大好人啦!”中山乡南棚村78岁的冯大娘对说道。据她介绍,钟翠仙太不容易了,一个女人家常年在船上生活,风里来雨里去,脸冻烂了,吹裂了,手上起满了老茧。“哪像一个才40出头的女人哦!” “学生不收钱”、“五保户、低保户不收钱”、“残疾人不收钱”、“孕产妇也不收钱”……一提到钟翠仙,中山乡敬老院的老人们就尤其感慨万千。77岁的邱明光说:“钟翠仙就是我们身边的活雷锋。” 中山乡党委副书记刘玉文告诉笔者,在汛期,钟翠仙还主动承担起值班任务,加强沿河两岸的巡查,保护国家、集体和村民财产免受损失;在禁鱼期,她还主动配合渔政部门,及时制止村民在沱江河捕捞鱼虾。 免费坐船 每年少收三五万 黄国先是一名农资经营户,在白马镇渡口经营化肥已经好几年了。她说,群众乘船过河方便得很,每3分钟就能跑一趟,每天的客流量约摸在600人次左右。她说,每到人员摆渡的空挡,钟翠仙还要免费为村民运送化肥,不算别的,仅从她店里卖出去的化肥就有20多吨,都是钟翠仙免费帮忙摆渡。 水心坝村是远近闻名的蔬菜基地,每天都有大量的新鲜蔬菜要摆渡过河,在白马镇批发中转后再运到全国各地。“我们这么多蔬菜种植户要运菜过河,现在油价又高,过河成本一定很高,可钟翠仙却总是不收运费,让我们很不好意思。”菜农尤维成说:“还有,我外孙从小学到高中读书期间,每天要往返两趟,都是钟翠仙免费摆渡的。” 据中山乡人大主席甘再祥介绍,15年的时间不算短,经钟翠仙摆渡过河的,少说也有300多万人次。除了正常的营业外,钟翠仙把自己的客船当做“公益船”,为村民做了很多好事,免费为学生、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孕产妇等群体摆渡,还免费为村民运送农产品及农用物资,免费为村民救难救济,且从未发生过任何安全事故。“真不简单啊!” 钟翠仙的丈夫喻华文告诉笔者,在10多年里,由于综合物价上涨,普通客人的船票从最初的每人3角涨到现在的每人1元,一个学生一周最少渡船10次,一个月就需40多元,一年的过河费在四五百元之间,仅水心坝村过河读书的学生就有30名以上,仅此一项,一年的收入损失将达到1万多块。再加上集中种植蔬菜的水心坝村9组、10组、11组、12组4个组的村民大多购买的是年票,每张年票的面值为40元,让利就更多了。喻华文说:“经初步概算,每年单减免学生、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孕产妇及种菜村民的过河费,农用物资运输费,至少少收三五万元。” 村民都说,钟翠仙是个热心人,哪里有需要帮助,哪里就会有她的身影。遇到病人、产妇以及有急要事需要临时加急摆渡的,不论是刮风下雨,还是深更半夜,钟翠仙在严格遵守出航规定,请示海事部门同意的前提下,总是随叫随到,安全送达。15年间,钟翠仙共为类似急难事件的当事人摆渡200余次;在汶川大地震及青海玉树地震中,钟翠仙还积极捐钱捐物,各类钱物折合人民币达到5000余元。(李建明)
牵着钟翠仙起满老茧的手,老人们倍感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