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四“心”合一 助推民政服务
2012/7/23
民生为重,民政为先。民政是服务民生、排忧解难、传递党和政府温暖的重要工作,2012年以来,威远县民政局以“讲大局、惠民生、促改革、重管理、强服务”为工作思路,紧紧围绕“保民生、促和谐,保稳定、促发展”的工作主线,着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着力拓展民政公共服务,着力增强社会自治功能,着力推进改革创新,着力加强民政能力建设,解放思想,锐意创新,民政各项事业全面推进,为建设工业强县,保持威远县社会稳定和谐作出了积极贡献。
救助帮困显爱心
为保障困难群众冬春期间基本生活,降低干旱、暴雨洪涝、大风天气等多种自然灾害损失,上半年,威远县民政局迅速下拨冬春救助款、救灾款400万元,有效解决了困难群众缺粮、缺御寒物资、缺生活必需品和需要伤病救助等基本生活问题。与此同时,认真修订完善救灾应急预案及相应的工作规程,形成“纵到底、横到边”的救灾应急预案体系。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培训,加强防灾工作,认真组织开展防灾救灾演练,规范救灾储备管理,大力开展全县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另外,全面落实孤儿保障工作,为51名孤儿发放基本生活费12.48万元,同时认真开展街头救助行动和“接送流浪孩子回家”专项行动,上半年共救助193名流浪乞讨人员,其中包括24名未成年人。
在为老年人服务上,不断加强老年人政策宣传,切实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为全县的1548名老年人办理《四川省优待证》;为新增的3名百岁老人送去了生活补助,全面落实51名百岁老人的生活补助。
让百姓看病不再难,威远县民政局全面开展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工作,进一步强化医疗救助管理,上半年农村医疗救助31069人,发放农村医疗救助金334.5万元,年人均救助水平完成128.48元,完成年度目标数157元的81.83%;。城市医疗救助553人,发放城镇医疗救助金126.7万元,人均救助水平完成93.5元,完成年度目标数160元的58.43%。
扶贫保障动真心
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让他们不再为生活犯难,威远县民政局一直在真心地服务着。他们认真贯彻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全力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正常生活,按照《条例》规定,将符合条件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全部纳入供养范围,上半年累计新增312户,全县五保供养对象达4940人,严格落实人均150元的月供养标准,共拨付五保供养金457.23万元,保障了五保老人的基本生活。同时,加快农村敬老院建设,确定越溪、新场2所中心敬老院建设任务,两院工程建设正在招投标过程中,即将开工建设,力争年底投入使用;另外镇西镇中心敬老院二期工程、黄荆沟镇敬老院绿化工程进展有序。
强力规范城乡低保,上半年新增城市低保84户97人,取消59户65人,新增农村低保197户249人,取消201户237人。全县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7949户13628人,发放低保金1874.12万元,城镇低保累计月人均补助达201.04元;农村低保对象16107户21259人,累计发放低保金1144.26万元,农村低保累计月人均补助达79.57元,乡低保兜底作用日益加强,规范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优抚安置贴真心
全面落实各项优抚政策,维护现役军人和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优抚对象抚恤补助金按照自然增长机制进行调整并足额兑现,加大帮扶力度,细化帮扶措施,及时有效地为优抚对象排忧解难。全面完成农村60岁以上老兵和重点优抚对象的信息采集和录入工作;强化优抚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实现了规范化管理。全面落实军休房改政策,组织军休干部开展各类活动,军休所建设有力推进。认真解决在役士兵家庭的实际困难,提高义务兵奖励金标准,积极支持驻威部队抓建设,切实做好双拥各项工作。
积极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2011年冬季全县共接收退役士兵(含转业士官)302人,其中农村退伍义务兵197人,城镇退伍义务兵105人,残疾军人4人,转业士官5人。认真组织开展退役士兵就业技能培训工作,目前已有34人参训并领取了补助经费。
社会管理有耐心
强化婚姻登记管理,积极推进全国3A级婚姻登记示范单位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婚姻登记条例》,以深化行风建设为抓手,严格把关,高效服务,上半年婚姻登记合格率达100%;狠抓城市社区建设,切实加大社区居委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力推进严陵镇东街、三河路等社区“绿色社区”建设;加强社区干部培训管理,完善社区居委会职责,提高社区干部补助标准,调动社区干部工作积极性;继续开展创建村民自治模范镇活动,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不断规范地名管理,全面贯彻上级关于地名的各项规定,认真做好县城总规修编相关命名的前期准备工作;不断更新地名数据库信息;认真组织开展《四川政区大典》内江威远篇编纂工作。
在管理民间组织上,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工作方针,积极培育和鼓励发展社区公益性、服务性中介组织,认真组织开展新社会组织调研工作,不断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活动;积极扶持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全县福利企业共安置残疾人员625人,实现销售收入15000万元,利税910万元。大力开展慈善公益活动,加大福利彩票公益性宣传,促进福利事业健康发展。
大力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充分发挥民政牵头开展社区建设的优势,扎实开展“六个一”活动,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重点对社区“五乱”进行大力治理:即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车辆乱停、工地乱象,特别是脏、乱、差现象,因地制宜,结合社区实际,细化工作方案,社区居民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增强,社区卫生环境明显改善。同时认真抓好机关及包街包点的卫生整治,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效果明显。(王明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