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合是农民健康的“保护伞”
2012/9/24
——叙永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侧记
“要不是国家的政策好,这次花去的1万多元真要让我变穷了!”谈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好处,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后山镇丰收村3组村民韦楷笑得合不拢嘴。
据了解,从2003年4月起,该县开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参合资金由个人自筹、中央和地方财政匹配相结合(2012年为个人缴纳50元,中央和地方财政匹配240元,筹资规模为290元)。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新农合真正让全县60万农民受益,彻底解决了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成为农民健康的“保护伞”。
号召参保 特殊人群“开绿灯”
“那个时候,根本就没有想到政策有这么好,现在,大家都愿意缴纳!”谈起政府刚号召参保的情景,该县赤水镇的刘礼仁还记得清清楚楚。据他介绍,当时,镇政府工作人员上门宣传,村里人都持怀疑态度,没想到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果然让大家得到了真正的实惠,成为了农民健康的‘保护伞’”。
“如果没有新农合,我怕就只有残疾了。”据该县向林乡三合村7社74岁的五保老人赵仲全介绍,2009年9月22日他患上股骨粗隆间骨折,于同年12月底出院,医疗总费用为17870.6元,新农合补偿6982.4元后,民政又救助补偿10888.2元,自己没有出一分钱。
“新农合一路走来,是全县上下不懈努力的结果。”据该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主任李富强介绍,为力争困难群众参保,对五保户、孤儿、特困户和重点优抚对象等特殊群体,该县合管中心和县民政局在救助制度上相互衔接,由民政局给他们全额缴纳参合费,而且,五保户、孤儿住院后,医疗费用经新农合报销后,民政对剩余部分给予全额报销;对于特困户和重点优抚对象等,剩余部分则按比例给予报销。
据了解,从2007年实施医疗救助制度以来,民政部门共资助五保户、农村低保户、孤儿、优抚对象、精神病患者22万多人次参加新农合,资助资金共计545万余元。
政策调整 受益面不断扩大
谈起新农合带来的好处,后山镇丰收村3组的韦楷感受最深。他告诉笔者,今年1月5日,他患上精神分裂症住进了医院,医疗总费共11051.8元,新农合一次报销了5439.9元,个人承担部分由于超过了3000元,还享受了二次报销政策,又报销了2801.8元,一共报销了8241.7元,自己只出了2810.1元。这是该县实行新农合政策调整后,让参合群众受益面扩大的一幕。
据介绍,在新农合前两年的政策实施过程中,该县针对参合群众的受益面小和统筹基金积淀过多的问题,召集相关部门进行研判,立足实际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调整完善新农合实施方案。
在新农合试点初期,该县就确定了以大病统筹为主,兼顾基本医疗、关注弱势人群的补助原则;合理分配新农合基金,将新农合基金划分为门诊补助(参合农民普遍受益)、住院报销(凸现大病统筹为主)、大病门诊补助和住院分娩补助(关注弱势人群)等三个部分,并通过科学测算,确定各自的分配和报销比例,增强了新农合政策对农民的吸引力;与此同时,注意实施方案对农民医疗消费的引导,通过设置不同的起付线和报销比例,引导农民就近就医,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和新农合统筹资金的压力。
截至今年,该县已经对新农合政策的封顶线、报销病种等进行多次调整。以2011年5月1日和2012年元月1日实施的调整政策为例,住院报销每人每年累计封顶线是8万元,而2011年就提高到15万元;同时,2011年,参合病人单次住院费用经第一次报销后自付费用仍高于1万元的按50%比例给予二次报销,而2012年二次报销补偿政策就调整到自付费用高于3000元的都按一定比例给予报销。同时,2011年,该县还新增了不育不孕(除试管婴儿)住院、住院输血等报销项目,2012年又新增支气管哮喘、高血压Ⅲ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为大病门诊病种,大病门诊病种共24种,有效解决了参合群众慢性重病门诊医药费报销问题。加之,2011年4月,先后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站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零差率销售,药品价格下降30%以上,切实解决了参合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服务上档 农民家门口报销
其次,为新农合政策拍手叫好的,还有很多边远山区的参合群众。
“刚开始的时候,要到县城报销,来回要花数十元的车费、伙食费,现在就不同了,家门口就可以领取报销费用了。”谈起现在的报销程序,离县城较远的水潦彝族乡岔河村的杨甲强感受很深,他给笔者举起了大拇指。
从2009年开始,该县参合农民县外住院和大病门诊报销都在户籍所在地的乡镇合管办办理,并直接在“一卡通”上领取报销款。和以前相比,不仅节约了到县城来回的车费,节约了时间,而且还避免了大额报销款携带的不便和风险。
与此同时,该县两河镇网坝村9组的参合群众杨成云也告诉笔者,2月24日,他在该村卫生站门诊治疗,总共花去了125元,在村上现场报销了105.4元。这是实施门诊统筹政策以来,村民享受到门诊报销的又一优惠政策。
该县于2010年实施门诊统筹政策,使参合农民充分享受门诊报销的实惠,提高参合积极性,该县不断调整报销比例。目前报销比例为80%,全家可共用。同时还规定外出务工人员外地公立医疗机构门诊医药费可享受门诊统筹报销,有效解决了外出务工人员异地门诊费报销问题。截至今年2月,门诊统筹共报销3215万元,报销人次达119万。
2005年该县作为四川省首批新农合试点县,争取到了845万元国债项目资金,用于乡(镇)卫生院建设。各乡镇卫生院抢抓机遇,有效完善了医疗服务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管理;全县还投入470万余元,按甲级村卫生站标准(四室独立、设备设施齐备、人员配备到位)进行改扩建,创建甲级村卫生站280个。同时,县合管中心安排专职人员从事网络管理工作,协助指导各乡镇开展新农合网络建设工作,加强村卫生站信息化平台建设。目前已建立了232个村级新农合门诊统筹网络化报销信息平台,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就医。
截至目前,该县群众激情高涨,参合率也从最初的30%左右提升到98.18%。(刘传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