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三版 >> 正文

扶贫助残,从最现实的问题抓起

2012/10/15

今年5月,邛崃市残联启动了“橙丝带行动”,号召广大市民系上橙丝带,加入扶残助残行列,陪着身边的残疾人,一起走上大街、走进公园、走进商场,走进畅通无碍的美好生活,共同把邛崃建设成为一座“温暖之城。由此可见邛崃市扶残助残社会氛围之浓厚。

残疾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是社会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尊重他们,帮助他们,是我们大家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怎样帮助他们,给予他们实实在在的实惠,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性,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就是残联系统上上下下的重要使命。2012年上半年以来,邛崃市残联以扎扎实实为残疾朋友服务为宗旨,全面开展残疾人就业、康复、社会保障、文体、维权等各项工作,切实解决残疾朋友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极推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全面完成了半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残疾人事业在稳步、健康发展中迈上新台阶。

 

民生工程是核心

残疾人的民生是社会大民生的集成与浓缩,是关乎残疾人能否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大问题。半年来,邛崃市残联积极扶持城镇残疾人新增就业,现已新增就业32人;多方筹措帮助农村贫困残疾人发展生产,现已帮助105名农村贫困残疾人发展生产;为62户困难残疾人家庭提供生活设施补贴,各镇乡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进行统计;为160户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实施“阳光家园”计划,居家托养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200名,各镇乡残联对符合条件残疾人进行统计上报;资助1家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三家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邛崃市西河精神病院、新津精神病院、崇州复员队伍军人医院进行审核,并与邛崃市卫生局协调;现已招投标完成,等待商家安装器具;对贫困重性精神病患者实施门诊、住院等医疗救助,已对32名贫困重性精神病患者实施住院治疗,对37名精神病患者实施门诊救助。

建立脑瘫儿童康复室是邛崃市残联上半年的亮点工程之一。半年来,他们共救助贫困家庭脑瘫儿童46名,上报手术治疗11例,开展康复训练17例。脑瘫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生活和接受正常教育的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痛苦和负担,而康复是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补偿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增强社会参与能力的重要途径。邛崃市残联在邛崃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二楼,建设规模共100平米,可供5-20个脑瘫儿童康复的康复室,且达到建筑布局合理、康复器械齐全、管理理念先进的现代化脑瘫儿童康复基地。同时按照各区功能购置了大量的教学设备、康复器材和理疗仪器;聘请了特殊教育老师、中医治疗老师和脑瘫训练专业康复员,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一对一为因脑损伤或脑发育障碍所致的以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的6周岁以下残疾儿童进行全免费康复训练。主要进行运动功能、姿势矫正、语音交往和生活活动四个方面的训练,并以集中训练、点训和家庭训练为主要形式康复训练;脑瘫儿童康复通过心理、教育、社会、工程等方面的干预措施,使脑瘫儿童从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职业上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和补偿,鼓励与心理促进相结合,以取得最佳的康复效果,使脑瘫患儿早日走向社会,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康复就业是实事

对需要的残疾人及时给与医疗救助或康复培训是对他们最大的帮助,邛崃市残联深知残疾朋友疾苦,情系残疾朋友的康复,努力解决他们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半年来,他们认真开展人工耳蜗康复救助项目,资助4名聋儿实施人工耳蜗植入和康复训练,现已完成筛查,已向成都市残联上报3例,同时等待成都市对符合条件的聋儿进行人工耳蜗植入;积极配合“世界从此欢声笑语”中国(成都)项目(助听器),已完成报名汇总及测听取耳工作。(报名人数255人,参加筛查223人,符合适配条件165人);继续巩固“白内障无障碍市”创建成果,已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手术192例;出生缺陷干预工作:开展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含脑瘫儿童团训练)29人,组织残疾儿童家长培训55人;社区康复工作:开展社区康复训练1921人次,开展盲人定向行走训练5人次,规范运行社区康复站示范点2个;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实施重性精神病患者阳光救助41人,开展精神病患者关爱行动760例;辅助器材供应服务工作:正在对适配上肢假肢,下肢假肢,矫形器人员进行摸底,正在对供应各类用品用具数进行摸底;认真开展社区康复协调员培训、培训各类康复专业人才81人次。

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残疾人就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邛崃市残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该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扶贫工作进展顺利。半年来,围绕“保障残疾人权益 共建和谐社会”的主题,根据市场需求,积极推荐10名残疾人参加上级残联举办的就业培训,学成后企业将优生录用,促进残疾人就业;认真贯彻执行残保金征收文件规定,密切配合地税局做好企业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代收工作;鼓励残疾人个体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针对今年特困残疾人专项补助名额的增减,邛崃市残联要求各镇乡对该市的残疾人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摸底排查,6月底上报了符合领取特困残疾人专项补助人员名单,会同市财政局、市残联和镇乡在7月初对2090户特困残疾人家庭发放半年生活困难专项补助;对200名残疾人家庭享受每月100/人的智力、精神及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补助的残疾人进行统计上报。

 

宣传维权是根本

做好残疾人工作,要有一种强大的工作合力,要大力营造扶残助残的社会氛围,积极引导社会力量的参与,不断加大法治保障力度,为残疾人办实事、解难事,营造全社会扶残助残良好氛围。为此,邛崃市残联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四川省<残疾人保障法>实施办法》、《残疾人就业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办法,营造和谐友爱、团结互助的良好社会氛围,该市残联不断加强宣传工作,利用会议、日常工作调研的机会向机关事业单位发放法律、法规读本、宣传资料等,宣传残疾人事业;每逢春节,积极开展访贫助困活动,根据市委的工作安排,市委、市政府统一组成慰问团,带着党和政府的嘱托,分别深入到12个乡(镇)10个社区看望、慰问了54户贫困残疾人和特贫困残疾户,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贫困残疾家庭,使他们和全市各族人民一道,过一个愉快、祥和的新春佳节;在“全国助残日”期间,副市长李建、市委书记王琰在市残联和相关部门领导的陪同下,走访慰问贫困残疾人15人,发放食用油、大米等30余袋。同时,还看望慰问了盲人按摩院盲人,鼓励他们继续发扬身残志坚、顽强拼搏的精神,克服困难,勤奋工作。

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是保障他们正常生活以及行使平等权利的有力武器。因此,邛崃市残联十分注重残疾人的维权工作,尤其是在信访处理过程中,按照平等、公平、参与、共享的目标落实好信访案件,把信访问题和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处理在萌芽状态,半年来,接待来访30余人次,做好信访工作,来信来访处理率达95%以上,集体上访处理率达98%以上;发放手摇轮椅20辆,在轮椅发放过程中,坚持严格审批程序,建立残疾人轮椅发放档案;积极为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提供紧急救助,半年来,共为17名贫困残疾人提供紧急救助;做好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用燃油补贴工作,按照成都市残联要求,严格审查上报的机动轮椅车辆是否符合要求,经过审查,该市2012年上报机动轮椅车264辆;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进展有序,已经进入政府采购阶段。(王明月)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