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三版 >> 正文

达州市民康医院

2013/6/17

达州市民康医院2007年至2011年共获得福彩公益金450.845万元。其中,用于总院异地改扩建项目250万元,用于大竹分院灾后重建工程前期启动资金10万元,用于市特殊(流浪无主)精神病人的医疗费及生活费115.85万,用于购买医疗设备75万元。

达州市民康医院始建于1960年,当时名为“大竹县精神病收容所”,1972年合并到大竹县人民医院为精神科。19743月改名为大竹县精神病医院,后几经历史演变,于198010月交原达县地区民政局管理,定名为达州地区精神病医院,现为达州市民康医院,另用名达州市精神病医院。

达州市民康医院是政府举办的国家二级乙等精神病医院,是四川省三级民政福利医院,主要担负全市680余万人的精神卫生预防、诊治工作和全市民政三无对象、优抚对象、流浪无主精神病患者及城乡贫困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治疗任务。达州市特殊精神病人(三无人员)救助中心挂牌在达州市民康医院。

目前,达州市民康医院形成分处两地(达县总院、大竹分院)的格局,国家定编制床位299张,实际开放病床600张(其中大竹分院280张)。医院现有在职医务人员210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达到80%以上,高中级专家及技术骨干60余人。年门诊诊治各类患者和接待咨询2.5万人次以上,年收治住院患者近3000余人次,年收治流浪无主精神病患者200余人次、遗弃残疾婴幼儿近100人次并逐年递增,精神疾病治疗有效率达到95%以上。

该院2007-2011年从市民政局共获得福彩资金450.845万元:其中2007年取得35万元,2008年取得35.845万元,2009年取得15万元,2010年取得75万元,2011年取得290万元。用于大竹分院灾后重建工程前期启动10万元;用于购买医疗设备75万元;用于市特殊(流浪无主)精神病人的医疗费及生活费115.85万;用于总院异地改扩建项目250万元。

 

【人物故事】

 

这里是精神病患者的家园

79日下午3点,达州市民康医院(又名达州市精神病医院)一楼活动室里,病人们正在康复护士指导下活动。“不打人不骂人,不欺负老人,要帮助他人……”精神病人李林、李勇兄弟,高声唱起蒋瑛医生改编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今年42岁和37岁的李林、李勇,家有年迈老母和三个智障姐弟,靠母亲捡破烂为生。两兄弟早年发病,2007年因打人毁物被送进民康医院后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入院3个月后,经过治疗两兄弟病情稳定,但由于家庭无力供养,家人一直没接他俩出院。五年多来,兄弟俩受益于福彩公益金三无流浪精神病人生活补助,得以继续住院疗养。

刚入院时,两兄弟打过病友。李林对医生说:“我脑壳做不到主。”除按时服药外,康复医师指导他俩做体操、打冲拳宣泄愤怒,通过心理疏导缓解情绪。为减缓精神病患者容易出现的行为退化等情况,医生训练病人每天上午参加擦瓷砖等短时劳动。“啷个回回喊我做事哟?”李林、李勇刚入院时不愿参加,现已形成了习惯。

两兄弟的母亲每月来看儿子们一回,看到他俩在医院享受免费医疗衣食无忧,都长好了,心怀感激地为医院送来锦旗。每天下午,病人们会参加唱歌、跳兔子舞、打麻将、打乒乓等休闲活动。两兄弟不但爱唱歌,还喜欢打麻将。记者问两兄弟,医生对你们好不好,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对我们好啊。”

5年里,李林、李勇有时还担任康复护士代安红的助手,帮其他病人洗脚等。“医生对我们好,医院就是我们的家。”李勇说。

 

【采访手记】

 

让精神病患者生活得有尊严

精神病患者是社会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处理不当,大则影响整个社会的治安。达州市民康医院对精神病患者的人性化管理,为他们营造了一个爱心家园,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采访李林、李勇兄弟时,他们正和众多病人在大厅里活动。记者进入大厅时稍有迟疑,院长熊书银肯定地说:“绝对没问题!”记者随即径直走向他们。因为得到长期有效治疗,李林、李勇康复得不错,接受采访有问必答,情绪轻松。采访中记者发现,与其他综合性医院相比,精神病医院普遍资金紧缺,除了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外,还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让精神病患者生活得更有质量、更有尊严。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