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灾当前,方显民政人英雄本色
2013/6/17
——芦山县民政局“4·20”抗震救灾纪实
世界宣明会向芦山灾区捐赠一万张折叠床
芦山县民政局临时办公点
广汽吉奥向芦山捐赠汽车
芦山县民政局召开紧急帐篷会议
4月20日8时2分,一场7级强烈地震突发川西龙门山脉,雅安市芦山县处于地震中心。一瞬间,山崩地裂、江河咆哮、房屋倒塌、道路毁损、通讯中断、人畜伤亡……芦山处于危难之中。面对大自然严峻挑战,芦山人面不改色、从容应对,尤其是芦山市民政局肩负重任,勇敢地站在第一线,同当地群众一道迅速投入抗震救灾,谱写出一曲气动山河的壮歌!
突发大灾难 火速作部署
当天,地震爆发之时,芦山县民政局局长罗汉东正在家中,凭着民政人的敏锐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冒着余震的危险,“丢下”80多岁高龄的双亲,毅然从家中的二楼跳下,然后一瘸一拐地迅速赶到民政局办公楼。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当第一波晃动未停,芦山县民政局全体人员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在没有任何电话通知的情况下,第一时间从各个方向紧急赶到民政局办公楼。这时,昔日干净、整洁的办公楼已不是当初的模样,墙体开裂,桌柜倾倒、吊顶落地,一根根裸露的电线更是令人触目惊心……当场,民政局领导班子召开紧急会议,启动抗震救灾应急预案,成立由局长罗汉东为组长、局领导班子成员和救灾股、局办公室组成的“4·20”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将全局各个股室的人员分成灾情收集上报组、救灾物资收发组、信息收集上报组、救灾款物募捐接收管理组、后勤保障组、综合协调组等六个组。每个组都落实专人负责,加强应急值守,建立抗震救灾轮岗值班制度,开通值班电话,定人定位24小时值班,做到局领导亲自带班,确保灾民有求必应。一次简短的碰头会结束后,罗汉东带领几名人员火速赶赴下属敬老院,了解敬老院受损情况,安抚受伤的五保老人,随后四处查看各处群众的灾情。
4月21日清晨6时,一夜未眠,罗汉东又召开民政局安排会,全面安排部署抗震救灾。罗汉东说,当前,民政的重心就是全力以赴抗震救灾;局领导要亲自指挥和参与抗震救灾;全体人员随时待命,随叫随到;各驾驶员要保证车辆处于良好状态,做到随时出车;所有人员保持通信畅通,随时待命;时刻准备奔赴救灾第一线,希望大家注意自身安全。冒着一次接一次的余震,工作会刚开完,各部门、各小组又迅速投入了紧张的救灾中,一切行动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日夜不下岗 勇战第一线
芦山雄起!第一时间里,国家民政部、四川省民政厅、雅安市民政局的领导火速赶到灾区,指导芦山抗震救灾有序地开展,给芦山人民、民政局人员极大鼓舞,增添了巨大力量。
这场地震中,全县的通讯、交通,还有水电气系统几乎全部瘫痪,民政局迅速开展自救,搭帐篷、安桌子、收集发放救灾物资,大家有条不紊地忙碌着。经过电力部门一天的努力,芦山县新城区在4月20日晚上恢复了供电。一旦有了电,每个人做起事情更加方便,也更加卖力,各科室通宵加班,争分夺秒地展开抗震救灾。
从地震发生之日起,全体民政人员便进入了非常时期,没有了上下班之分,没有了白天和黑夜之分。因部分乡镇通讯和交通还没有恢复,灾情收集非常因难,救灾股想尽一切办法,积极与各乡镇取得联系,收集汇总各种信息、数据,认真执行上级的安排部署。每天在规定的时间内,救灾股都完成《雅安市芦山4·20抗震救灾物资接收发放统计表》、《雅安市“4·20”芦山县地震救灾安置情况统计表》等多个统计表的核实和报送,同时发布“4·20”抗震救灾信息、动态、简报,为芦山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民政部门提供了准确详实的数据,及时了解掌握地震灾害损失情况,从而高效准确地进行决策。与此同时,民政局办公室迅速将各乡镇、部门上报的灾情整理、核实和报送,并积极与雅安市民政局联系,争取帐篷、食品、饮用水、衣物等救灾物质的筹集调运。
连续数日的奔忙,民政局工作人员的脸晒黑了,嗓子喊哑了,双腿跑肿了,却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没有一丝松懈,仍然按照各自的分工紧张有序地进行。4月25日晚22:40,民政局在临时搭建的办公帐篷里,召开了震后第四次全体人员会议。这次会议上,罗汉东亲切地对大家表示慰问,同时总结了前一段时间的抗震救灾工作。
4月26日,烈阳似火,酷热难挡,芦山县抗震救灾进入关键时刻,全国各地的救灾物质源源不断地涌入。在解决了受灾群众吃、住问题的同时,县城新区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也在逐步的恢复之中。关键时刻,民政人员顶着烈日,奋战在抗震救灾的战线上。在物质的收、发,数据的统计、上报的每个环节上,民政人员没有丝松懈。尽管奔走在骄阳下,忙碌在蒸笼似的帐篷里,到处都有民政人坚守岗位的身影。因此,罗汉东不无感慨地说:“每一位民政人都要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树下丰碑,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政治敏锐性,把好每一个关口,确保廉洁救灾,让全社会对芦山的关爱在阳光下传递!”
这个时期,最紧张的要数救灾募捐工作组。在灾情发生后第一刻,民政局成立起救灾募捐工作组,通过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公布捐款热线、捐款账号和捐助接收点等信息;还采取各种形式发动宣传,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弘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奉献出爱心。当大批的爱心物资、爱心人员的涌入,救灾募捐工作组一方面要负责接收、管理和公示单位、部门、企业、个人捐赠的款物;另一方面还抽调专门人员,集中搭建办公帐篷,设立捐助接收点,受理社会各界的各类捐赠款物。
建设新家园 实现芦山梦
这是一场人与自然的大抗争,无时无刻不考验着民政人的意志。多少天里,芦山县民政人除了本职工作外,还派出人员参加搜救、搭建板房、运送伤员等行动,把关爱一次次洒向大地。
这天,罗汉东带上几名施工队队员肩扛板房、手持工具,急匆匆地赶往太平敬老院,要给老人搭建过渡居住的板房。因为,地震已过去多日,天气也越来越炎热,正午时分帐篷里的温度非常高,越来越不适合五保老人们居住,搭建过渡板房成了敬老院的迫切需求。由于太平特殊的地理环境,要选取一块适合的搭建空地真不容易、前些日子,罗汉东多次到太平敬老院,帮助选取搭建板房用地。在选定板房搭建用地后,罗汉东又同施工队员出现在现场,顶着夏日的骄阳,与施工队人员一起平土、挖沟、搬石头,将几间板房搭建好。
5月19日上午8时,芦山县民政局在四楼会议室召开全体职工大会,贯彻落实从中央到地方的相关文件精神。这次会议上,民政局纪检组长余明芳组织全体人员,首先就芦山县委“实现伟大中国梦、重建美丽新芦山”主题实践教育活动的安排进行了学习,宣读了民政局关于在全县民政系统中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重建美丽新芦山”主题实践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然后要求各股室、各临时工作组要紧密结合当前抗震救灾过渡安置阶段工作,创新活动形式,分阶段按进度和要求,切实把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前一段时间,尽管芦山县的抗震救灾取得初步胜利,但灾后重建的任务还非常艰巨,罗汉东在学习会上也再三强调:抗震救灾已进入过渡安置阶段,局机关各股室业务工作不能因此停滞,必须跟进,甚至做得比震前更好更细;在过渡安置阶段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临时生活救助,分管领导和经办人要进一步细化方案,对乡镇上报的数据要严格审核,确保“每天十块钱,一斤粮”的政策真正落实到符合条件的受灾群众手中;飞仙关镇朝阳村农村过渡安置工作组的人员在每天的走村入户中,要克服种种困难,做好农村过渡安置政策宣传和解释,对特殊困难群众的诉求要耐心听取,畅通诉求渠道,做好信访维稳,随时随地记好民情日记。
这场强烈地震中,芦山县民政局经受住严峻的挑战。短短一个多月里,审批发放过渡安置期间的临时生活救助金4434.769万元、临时生活救济粮1862.629吨、组织调运救灾帐篷5.2387万顶、彩条布26.538万米、棉被19.5697万床、衣物12.2296万件、粮食2648.825吨、方便食品9.2454万件、矿泉水61.5004万箱,食用油64余万公斤等等,并通过乡、村、组三级迅速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使全县12余万无家可归的人有处住、有饭吃、有水喝,有力保障了受灾群众的生活,因而受到了干部群众的好评:“民政人能经受考验,关键是有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民政局机关党支部!”(本报记者 陈锡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