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老劝导” 劝出“大文明”
2013/7/1
![](/news/UploadFiles_2079/201307/2013070117024254.jpg)
文明劝导员给路人指路
本报讯 “司机同志,这里是人行横道不能停车,请您往前走!”近日,在我省泸州市龙马潭区莲花池街道的龙马大道上,文明劝导员李兴华左手握着劝导小旗,右手熟练地打着向前的手势,的士司机马上将车辆往前开,李兴华立即退回原处,又开始了新的劝导。近年来,该区招聘200余名文明劝导员分布在12个乡镇(街道)进行文明劝导,社会风气大为改观。
据了解,像李兴华这样的劝导员,年龄通常均在50岁以上,他们主要由退休人员和无业人员组成。在招聘之初,该区对广大应聘人员进行反复挑选,并经过多次培训才上岗。他们的工作时间为上午8点到12点半,下午2点半至7点,仅仅只有几百元的补助。
“遇到不听劝告的,我们都不厌其烦,直至达到劝导的目的为止”。据李兴华介绍,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不理解,后来经过长时间的耐心劝导,“现在乱停乱放、横穿公路等不文明现象真正变得少了起来。”
莲花池街道69岁的劝导队队长宋士杰告诉笔者,他原来是一名特级厨师,自从一家人搬到莲花池街道宏达社区后,就从事起文明劝导的工作。目前,他每天负责对城区20个劝导点的仪表、工作态度和劝导情况等劝导巡查。每巡查一次,就是骑自行车都得1个多小时。不论天晴下雨,他每天都坚持巡查2次,一天得花费将近4个小时的时间。
巡查完后,宋士杰回到家里,脱下湿透了的衣服,翻翻书籍和报刊,老伴黄金秀则给他准备了丰富的水果,并为他做好了热腾腾的饭菜。黄金秀一边递上饭菜一边调侃,“特级厨师转行劝导了,我反而成为家里的山寨厨师了”。做着有意义的事情,老两口其乐融融。 据该区文明办相关人员介绍,招聘的200余名文明劝导员属于自愿参与的半公益性质,很多积极参与其中,主要是他们自身一种奉献精神的体现。截至目前,该区200余名劝导员分布在12个乡镇(街道)进行文明劝导,其中,主城区占了150余人。(刘传福 黄益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