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三版 >> 正文

谱写中国梦大邑篇章  军民同肩负历史使命

2013/7/8

——记成都市大邑县力创双拥模范(先进)县

 

 

 

县委书记周道富(右一)慰问人武部、高炮一师官兵



 

大邑县长陈历章(右二)、部队首长同演出人员亲切握手



 

双拥创建动员会




大邑县人武部组织民兵赴芦山抗震救灾

 

大道大邑 ,雪山温泉。川西名县大邑,风景如画、人文荟萃,曾酿造出多少传奇?新的历史时期,51万人民在中共大邑县委的领导下,更是意气风发,书写出一段段史诗般的篇章!自开展双拥模范县创建以来,该县已先后多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四川省双拥模范县称号。2013515日上午,大邑县召开创建第10届四川省双拥先进县暨双拥工作全体成员会议。本次会议由县委书记、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周道富;副书记、县长、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历章;副书记、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周晓平;常委、宣传部部长、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杨亚群和驻军部队代表及县双拥成员单位和各乡镇主要负责同志共100余人参加。早在2009年,该县就吹响了创建四川省第十届双拥先进县的集结号,向着四川省双拥先进县的目标开展攻坚战!

 

加强领导

建立创新发展体系

2009年,四川省拉开了第10届双拥模范城(县、区)创建活动,一个新的任务摆在面前。成都市大邑县借助强劲的东风,以创建为总抓手,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突出抓好双拥优抚安置政策落实,力求全县的双拥上台阶。

新一轮创建中,该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分管副县长、人武部主要领导和驻军团以上部队首长为副组长;军地有关部门、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落实编制3人,并从驻军抽调1人参与双拥办工作,实行军地合署办公。全县各级各部门、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也把双拥与本部门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在政策、科技、人才、文化、法律和舆论宣传等各方面倾力给予支持,有力推动了双拥的深入开展。

如何整体推动双拥工作?该县从实际出发,旗帜鲜明地提出在双拥上实现“五个纳入”: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部署、纳入各乡镇各部门的主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体系、纳入干部政绩考核内容。与经济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做到了认识统一、步调一致、高效运转,从而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社会化的健康发展轨道。

多年来,该县一直坚持地方与部队对口联系共建制度,各县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与17支驻军部队建立了对口共建关系,进一步完善了共建公约,形成了“县委领导、政府统筹、部门协调、各方配合、全民创建”的双拥格局。坚持党政领导定期议军制度,切实做好双拥部署,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双拥办年初、年中、年末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双拥工作,做到了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底有总结。每年“八一”、春节,该县定期召开军地座谈会,“四套班子”领导亲自出席,认真听取部队的意见和建议。

该县先后制定下发了《大邑县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关于建立军地双拥联系单位的意见》等10余个双拥规范性文件,使该县双拥工作逐步迈上了正规化、规范化轨道。同时,该县县委、县政府还将双拥纳入了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县委、县政府目督办、双拥办常年坚持开展对全县双拥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督查,及时通报双拥工作动态和好的经验做法。每年年终,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对各双拥成员单位进行一次检查和考评,定期召开全县双拥表彰工作会,对在双拥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军地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县财政把每年的双拥工作经费以及慰问部队、重点优抚对象等各项双拥活动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确保了全县双拥工作顺利进行。

 

加强宣传

全面增强军民国防意识

双拥是全民运动,必须动员广大群众参加。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双拥,让创建更好地推动地方和军队改革建设,全县各乡镇、县级有关部门和驻军部队始终把全民国防教育作为双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各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国防和双拥宣传活动——

每年“八一”建军节和全民国防教育日,县委、县政府、县人武部、县双拥工作领导小组都要开展不同形式的全民国防教育活动,“四套班子”领导亲自参加,认真起好了带头示范作用;

在县主要交通路口和广场、街道设置了大型永久性固定双拥宣传牌3个,小型宣传牌30余个,为全县军属家庭悬挂了光荣牌;

每年清明节期间,组织全县中小学生、青少年和驻军官兵到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烈士陵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在县委党校开设了国防教育课,各中小学聘请驻军官兵为校外辅导员,普遍建立了学生军训制度;

在全县范围内扎实开展了“双拥工作进社区”活动,充分利用有线电视、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基地等各种宣传阵地和舆论工具,广泛宣传《国防法》、《兵役法》、《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等国防和双拥政策法规,普及国防知识。驻军部队与社区之间采取“一对一”、“一对二”或“一对多”等方式,实施军民签约共建美好家园活动,充分发挥驻军部队资源,积极参与社区管理、社区卫生、社区服务、治安巡逻和环境建设等,为社区双拥共建注入了新内容。

今年春节期间,该县的“四套班子”领导、县级各部门主要领导,各乡镇、街办及驻邑企业广泛深入地开展了慰问、走访等活动。全县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各基层双拥组织都充分运用报刊、广播、有线电视、网络、宣传栏等媒体,广泛开展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和新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宣传教育活动。据2009年至今的不完全统计,全县共举办爱国拥军联欢会、演唱会、报告会、座谈会100多场次、散发宣传资料10万多份、双拥简报50多期,全县受教育面达到98%以上,有10万多人次参加了不同形式的军事训练。通过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该县双拥工作更加深入人心,全民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进一步增强。

 

拥军优属

落实政策关怀优抚对象

长期以来,该县始终坚持把支持国防建设和部队现代化建设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不断把拥军优属活动引向深入。

25 日至7日,该县四套班子领导分别率领慰问团,带着全县51万人民的深情厚意,走访了大邑、邛崃、崇州驻军部队,送去水果等慰问品和慰问金。今年的春节期间,该县的粮食局、教育局、晋原镇、安仁镇等乡镇和驻县企业,相继组团走访慰问了驻邑部队,并送去了慰问品。春节前夕,各级、各部门、企业参加双拥慰问,共投入经费110余万元。该县领导、民政局和双拥办相关人员还分别组团深入到全县各乡镇(街道),上门走访慰问了重点优抚对象代表。

该县相关职能部门组织专人,对重点优抚对象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抽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走访了老复员军人、残疾军人和生活困难的现役军人家属等优抚对象,积极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医疗等实际问题。民政局建立并完善了优抚对象信息数据库,建立了优抚政务公开制度。全县940名老复员军人、661名带病回乡军人、127 名“三属”、1053名参战涉核人员、360名伤残军人的抚恤、补助金等全部按标准按年度兑现,并建立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经费由金融机构代发机制。统一了全县城乡义务兵家属优待金标准,2012年度优待金达到户均7544元。

怎么建立完善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体系,确保“病有所医”?该县针对重点优抚对象的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县人民医院、省革命伤残军人第二医院签订了《优抚重点医院合作协议》,初步建立了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有效解决了优抚对象“看病难”。2009年以来,该县将300余名转业士官和城镇义务兵都纳入了统筹安置, 发放自谋职业一次性经济补助费及待分配期间生活补助费共600余万元,安置率达到100%

 

兴办实事

排难解忧增强国防力量

新一届创建中,该县响亮地喊出“拥军不分县内县外、爱兵不论单位大小!”从而大力替部队办实事、难事,推动了一次次双拥创建高潮。该县在晋原镇青屏村建成了占地200余亩的预高师一团训练基地,并在市交通局的支持下修建了2公里快速通道,被军地命名为“双拥路”;2009年起,在县城桃源新区建成了占地18余亩投资1800余万元的县武装部新营房;2010年,县委、县政府又投资600万元启动了作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的大邑烈士陵园建设。目前,位于悦来镇丹凤村七组、占地30余亩的新的烈士陵园已全面竣工,并新建了革命烈士事迹陈列室.车耀先烈士纪念馆等配套设施。

2009年,县政府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仍然拿出170余万元,用于78008部队、预师高炮一团营房整修、伙食、医疗补助、添置生活设施等,进一步改善了部队的生活条件。为预师高炮一团提供训练基地200余亩,减免各类费用230万元,该基地的建成,极大地方便了部队各项军事课题的研究,并成功接待了来自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军事代表团的参观访问。在新改建高速路过程中,该县县委、县政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在部队附近设置了出、入口,建起了高架桥和配套道路,解决了驻军训练出行难的问题。2010年,95616部队进行营房扩建,该县保证了1500亩用地,为按期完成部队营房扩建提供了坚实保障。

最近4年,该县商务局组织协调个体工商户50余户70余人,常年坚持送货上门,为部队提供优质服务;县水利局为77169部队营区道路建设无偿支援砂石,为部队节约建设资金20余万元;县刘氏庄园博物馆免费接待部队官兵5000多人次。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县公安局等单位还先后向驻邑部队赠送了空调、彩电、洗衣机、打印机、热水器等价值70余万元的物资。县委党校、县教育局、县文体局等单位倾力支持部队文化建设,广泛开展科技拥军、智力拥军活动,采取援建图书室、读书联谊、上门授课等形式为官兵赠送各类书籍110, 各类科技资料2万多册,免费借阅2万余册。2012年,该县开展了“全民阅读军营行”活动,为驻军官兵送去书籍8000余套、电脑36台,有力地促进了驻军部队的科技、文化建设。电信大邑分公司无条件为驻邑部队安装了公用IC电话,免费架设小灵通话机,并开通了军地两用网,极大的方便了部队同地方的联络。

该县的教育、人社、民政、粮食等部门,主动为官兵和优抚对象制定优惠政策,先后解决了500余名官兵子女入学入托转学、16名随军家属就业、40多名家属工作调动等方面的难题。县粮食局为做好军粮供应,先后建成了万亩军粮粮源供应基地,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传授种植技术,保证了军粮保质保量的供应,并为武警成都市支队2大队24中队送去了价值2000多元的桌椅及床上用品。县邮政局在部队开展了一系列优质服务,特别是每年上门为退伍老兵办理行李邮寄业务,更是深受部队官兵的欢迎。同时,县教育局积极解决部队官兵子女上学问题,安排官兵子女自愿选择学校就读,在与同籍享受同等待遇的基础上,再减免20005000元的其他费用。全县的公园、公厕、停车场、旅游景点也长期对军人实行免费开放。车站、医院等窗口行业长期保持了爱军拥军的传统,为军人提供优先优质服务。

大力培养使用军地两用人才,该县教育局、科技局等部门四年来,共举办各类官兵培训班120余期次,培训各类技能人才5000余人。此外, 民政局、就业局在每个年度都联合开展退伍士兵的特别培训就业行动, 使95%以上的退伍士兵实现了就业。

 

拥政爱民

军政军民关系和谐融洽

军爱民,民拥军!各驻军部队在完成自身战备军事训练的同时,认真践行爱民、助民的光荣传统,积极支援地方建设,大力组织开展为民办实事、做好事活动,以实际行动回报大邑人民的深情厚爱。

2009年以来,各驻军部队支持和服务于该县经济建设,涌现出很多感人事例:西藏军区驻川办事处主动配合该县安仁古镇的保护与建设,将安仁镇7处军产置换给该县管理,使安仁古镇古建筑群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预师高炮一团帮助晋原镇青屏村修建村级水泥路5公里,新建党支部活动室150平方米;78008部队出资10万余元,为王泗镇杨店村修建了753米长的军民共建路;77169部队出资7万元,出动官兵500人、车辆170余台次,帮助晋原镇里仁村建成一条25公里的村级公路。

多年以来,各驻军部队始终关心该县的社会事业发展。总参“57”研究所连续5年,对口定向资助该县鹤鸣乡中心小学30名失学儿童复学,为山区学校购置价值20余万元的教育设备;77108部队连续3年出动官兵400多人,投工7000多个劳动日,参与市光缆工程施工,完成了上万立方米的挖、填土石方的工程。在该县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水环境集中综合治理专项行动中,77115部队、95746部队、77169部队77193部队、78008部队等多支部队出动官兵1300余人,清运生活及建筑垃圾近500余吨,平整路面5000平方米。每年三月,驻邑部队都会出动小分队帮助市民理发、修理电器、开展各种义务活动。据有关部门统计,2009年以来驻邑部队共出动2万多人次、车辆1000多台次、完成社会援助5000多次,抢救遇险人员1000多人次、义诊9000多人次、维修家电1000多台件,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近60万元、植树11万株,挖、填土石方上万立方米;组织开展防火知识,消防技能培训等30多期;开展初、高中学生军训10000人次以上。

201173日和821日,该县遭受了罕见的特大暴雨袭击,各驻军部队迅速组织官兵奔赴灾区,参加抢险救灾。驻军预师高炮一团、78008部队、人武部组织的民兵,预备役人员共计3000余人次,转移群众650余人,修筑河堤600余米,抢修道路2000余米,清理土石300余立方,转移游客3500余人、受灾群众6000余人,充分发挥了突击队和主力军的作用。

今年,离四川省双拥模范城(县、区)检查验收的日子越来越近,该县在515日上午再次召开创建第10届四川省双拥先进县暨双拥工作全体成员会议。本次会议上,该县县委书记、县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周道富着重强调:争创第10届四川省双拥先进县是县委、县政府的既定工作目标,也是全县党政军民共同的政治任务。时不我待,全县军民要迅速行动起来,细化量化创建任务,齐心协力,奋力拼搏,以实际行动推动双拥的创新和发展,确保四川省第10届双拥先进县的争创圆满成功!(大邑双拥办)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