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三版 >> 正文

军民同奏和谐曲  射洪开遍双拥花

2013/8/26

——射洪县双拥工作纪实

 

 

今年“八一”前夕,射洪县双拥慰问团来到县武警中队慰问全体官兵,县委书记周新(中)、县长蒲从双(右三)、县人武部长陈烈(左三)、县政协主席李晓曦(左四)、县人大副主任曾东升(右一)与武警官兵亲切交谈

 


在建军节前夕,射洪县民政局局长冷芳华(中)带领纪检组长刘鸿(右一)、优抚股长蔡俊(右二)一行,来到该县一级伤残军人马扩(左二)家中慰问

 

射洪民兵在被洪水淹没过的县城街道清淤

 

射洪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成渝经济区北弧中心,属全省“一极一轴一区块”成都都市圈增长极,幅员面积1496平方公里,人口101.5万,是四川省丘陵地区经济发展示范县、首批扩权强县试点县。已连续六届被四川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命名为“拥军优属模范县”和“双拥模范县”。全县加快建设经济强县步伐,以“增强军民凝聚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部队战斗力”为双拥主题,围绕发展抓双拥,抓好双拥促发展,努力构建和谐军政军民关系,积极创新双拥工作机制,不断探索双拥创建的新路子,谱写了双拥工作的新篇章。奔腾不息的涪江奏响了军政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和谐乐曲,子昂故里傲然绽放的双拥之花鲜艳夺目,见证了射洪百万军民肩负丘区探路率先崛起重任,实践科学发展观双拥共建的辉煌成就。

 

加强领导

凝聚力量促双赢

射洪县各级党委、政府都对双拥创建工作十分重视,坚持把双拥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目标逗硬考核。特别是在2009年荣获全省拥军优属和双拥模范县“六连冠”之后,县委、县政府和县人武部又再度达成新的共识,明确提出了立足新起点,抓住新机遇,增添新措施,争创国家级双拥模范县的新目标。县上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调整和充实了双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员,加大了领导力度。县双拥办的编制、人员、经费、办公地点全部落实到位,坚持了军地合署办公,县双拥领导小组重新修订了成员职责,先后建立并完善了双拥领导小组会议、军地联席会议、双拥工作检查评比量化考核等八项制度,将双拥工作经费纳入了财政专项预算。县双拥工作做到了年度有计划、年终有总结、活动有安排,表报资料管理规范化。

县“四套班子”领导在双拥创建过程中,认识明确,率先垂范。县委书记周新、县长蒲从双,不仅以极大的热情积极关注全县双拥创建工作,而且经常与县人武部、县民政局等军地领导一起,研究双拥工作方案,决策双拥创建等重大问题,积极参与双拥重大活动,主动关心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和为驻军办实事等情况。县人武部部长、政委不管工作多忙,都要参加双拥各项活动。县民政局、县双拥办更是以双拥为己任,履职尽责,真抓实干。各乡镇和县直各单位也都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全县上下进一步形成了党政军齐抓共管、全社会广泛参与双拥创建工作的新局面,实现了经济突飞猛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好势头。

 

国防教育

春风化雨入人心

为不断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射洪县采取多种形式,运用各种宣传工具,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弘扬双拥光荣传统和以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县委、县政府切实把国防教育作为推进双拥创建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把国防教育摆上重要位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坚持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认真抓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全民国防教育。县国防教育领导小组和国防教育委员会多次召开全体会议,专题研究国防教育工作,并就如何加强新形势下的国防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制定了国防教育要点;县、乡、镇都将国防教育纳入了全民教育体系,全面抓好教育内容、时间、人员的落实。各级党校、农校、职校和中小学校普遍开设了国防教育课程和专题辅导。各单位坚持在每年双拥月、双拥周、全民国防教育日期间,集中开展至少5次以上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双拥宣传和国防教育活动。今年以来,全县以纪念延安双拥运动70周年为契机,把实现伟大中国梦主题教育同宣传贯彻《国防教育法》和《四川省国防教育实施办法》相结合,广泛开展了听一次讲座、看一部影视、观一次展览、读一份报刊、唱一首歌曲、写一篇文章、进一日军营、做一件好事的“八个一”国防教育活动,其范围、规模、声势、影响之大均超过以往。在宣教活动中,各级主要领导始终做到了学习国防知识、宣讲国防法规、参与国防教育“三个带头”,并以其表率作用带动了国防教育的深入开展;深入开展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双拥创建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社会化宣传教育。通过召开双拥广播电视会、报告演讲会、理论研讨会,举办展览、板报专栏、知识竞赛,组织文艺演出、电影专场,编印宣教资料、双拥简报,录播电视新闻节目,制作各式标语牌(碑)等形式,多角度全方位营造了浓烈的双拥氛围;加强国防教育基地建设。投资130余万元迁建了县烈士陵园,每年接待祭奠扫墓的驻射部队官兵、青年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达12000余人次,已成为全县对公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投资800万元修建了集教育、训练为一体的多功能民兵训练基地和完善乡镇人武部阵地建设,在双拥和国防宣传教育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驻射各部队坚持对官兵进行拥政爱民光荣传统系列教育。通过这些宣传教育,筑牢了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思想根基,进一步增强了全民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

 

政策落实

双拥工作常态化

近几年来,根据党和国家的双拥优抚政策法规,县政府相继出台了《射洪县军人抚恤优待具体办法》、《射洪县拥军优属若干规定》、《建立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射洪县重点优抚对象医疗补助办法》等配套法规政策,县人武部制定了《拥政爱民若干规定》,为全面贯彻落实双拥优抚政策法规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落实群众优待政策,实行立功军人奖励制度。4年来,全县共为521名立功军人和优秀士兵颁发奖金4.67万元,累计建立了拥军优属保障金20万元。落实抚恤补助政策,帮助优抚对象解决“三难”。对一至六级残疾军人实行了原公费医疗待遇,对在乡七至十级伤残军人发给了门诊、住院医疗、生活补助,实行了重点优抚对象住院医疗补助“一站式”服务。完成征兵任务,支持国防建设。按照上级规定要求,4来共向部队输送合格兵员2381,无责任退兵。做好接收安置工作,支持军队建设。严格按照新修订的《兵役法》和《退役士兵安置条例》规定,及时兑现地方经济补助,对过渡期城镇退役士兵继续实行县政府制定“3+1”(即双向选择、自主就业、安排工作和实行免费就业培训)自谋职业安置办法,保证了退伍安置工作的圆满完成,在射洪县职业技术学校建立了退伍军人就业培训基地,对城乡退伍军人实行免费就业培训。

在双拥活动中,坚持以基层为重点,动真情、办实事、解难题、重实效。县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党委政府、县直各部门每年都切实开展了至少2次的走访、慰问、座谈复退军人和驻射官兵活动。走访慰问重实效,认真了解并着力为他们排忧解难,着重解决好了功臣模范、残疾军人、老复员军人以及长期在边远艰苦地区工作的转业复员退伍军人的突出困难,对符合条件的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已全部纳入定期定量补助、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县“四套班子”领导每逢春节、八一等重大节日,都坚持带领县民政局、双拥办等相关部门对驻军进行走访慰问座谈,互通情况,共谋发展。民政、粮食、经贸、公安、工商、老年大学、沱牌集团公司等单位多次同人武部、武警中队、消防大队举行联欢联谊文体活动,加深了军警民鱼水之情。

切实加强双拥组织建设,建立完善各项制度职责。在县乡行政机构改革后,及时调整和健全了双拥领导小组等组织网络体系,配备了85名专兼职工作人员,目前,全县有331个双拥优抚服务组织常年开展活动,坚持把双拥共建与志愿者义务活动和学雷锋树新风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双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拥军优属

服务部队心贴心

射洪有着拥军优属的优良传统,党政军民历来亲如一家。近几年来,军地双方进一步加大了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力度。县委坚持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常委议军会议,专题研究解决部队建设、征兵等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与此同时,驻射部队领导也与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经常保持联系,遇事主动协商,并加强了对官兵遵守群众纪律、民族宗教政策、维护群众利益等方面的教育和检查。军地从无历史遗留问题,也没有发生军警民矛盾纠纷,军警民关系非常融洽。

扎实开展“爱心献功臣行动”。全县建立和实行了县直各部门包联系乡镇、乡镇包村、村社包户、干部结对帮扶重点优抚对象责任制,主动热情地助功臣、献爱心、办实事。为“三属”、残疾、老复员军人等重点优抚对象捐款捐物、修建住房,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困难和问题。射洪县与民政局均被评为全国“爱心献功臣行动”先进县与先进单位。

全力支持部队建设。4年来,县政府在财政相对紧张的情况下,拨款2200万元支持县人武部的正规化建设和消防、武警部队营房迁建.全县4个主要驻军单位的菜篮子工程、训练、文体场地全部落实到位。

认真落实优惠政策。县直有关部门,分别对部队设施建设、征用土地等减免各种建设规费,过往军车免收路桥使用费,对现役军人入公园、风景名胜区及上公厕等不收门票及服务费,减少了部队开支和军人负担,努力支持了国防建设。

积极开展优先服务。在县政务服务中心和各车站、码头、医院等单位普遍设立了现役军人、残疾军人优先服务窗口和标志,对他们购票、乘车、坐船、挂号就诊取药一律给予优先照顾。县法院、人武部、民政局还共同建立了维护军队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机制,有力维护了部队、军人和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

经常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各级双拥优抚服务组织、共青团、妇联、民兵组织和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把支持国防建设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积极支持和参与争创拥军优属模范乡镇和先进单位活动,千方百计为驻军和射洪籍官兵排忧解难。据统计,4年来,全县办理随军家属迁移落户手续56人,调动、调换军人家属工作、工种21人,安排就业33,子女入托入学29人,为军人介绍婚姻212对,调解家庭邻里纠纷72起,为烈军属等优抚对象做好事实事6515件。

 

拥政爱民

急难险重见真情

在拥政爱民方面,驻射部队利用自身优势在支持射洪的经济发展、丘区示范县建设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反应速度快,突击能力强,发挥作用好,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动地的壮歌。

积极参加重点工程建设。县人武部先后组织带领民兵预备役人员共5.6万人次,踊跃参加和奋力完成退耕还林3300余亩,农网改造68个村社,土地整理2.4万亩,修通乡村水泥路2600多公里,为“六大兴县行动”和新农村建设作出了贡献。

积极参加抢险救灾。在 4·20”雅安市芦山强烈地震中,驻射官兵充分发挥在抗震救灾中的先锋突击作用,出色完成了各种危急险重任务。尤其是去年77日、910日和今年630日,射洪先后多次遭受特大暴雨和洪涝灾害袭击,县人武部在迅即组织全县4800余民兵在各地投入抢险的同时,县武警中队和消防大队的官兵也在第一时间赶到了灾害发生地点开展抢险救灾,解救被洪水围困的乡亲,帮助群众转移受灾物质。

积极开展扶贫帮困活动。近几年来,在县、乡镇人武部门和各级党政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有90%以上的民兵家庭达到了小康水平,全县136户贫困家庭走上了致富之路。同时县人武部和驻射各部队还坚持开展为贫困地区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先后捐款15210元、捐物2510件。

积极参加义务劳动。驻射部队全体官兵热心支持地方公益事业,积极主动参加当地组织的学雷锋以及帮户助耕、植树造林、掏淤修路、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活动,每人年均义务劳动日8个以上。

 

军民携手

齐心协力铸辉煌

1992年开始,射洪县坚持不断地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军警民共建活动,目前,全县已有共建单位(点)18个,其中6个被中央、省、市、县授予文明单位称号。在共建活动中,军地双方都把活动重点放在基层,坚持在抓落实、重实效上下功夫。县双拥领导小组一方面将共建活动列入双拥工作的重要内容,统一进行安排部署,另一方面不断加强组织、协调和指导,做到了有领导、有计划、有重点的持续开展。驻射部队与驻地单位、街道、社区结成共建对子,签订共建协议,尽职尽责地抓好落实。县人武部与洋溪镇蒲家浩村结成军民共建“富裕文明新村”对子的8年多来,先后帮助制订了村规民约,为军烈属抢收麦子150亩,帮助该村铺设一条2公里长的“军民连心路”。在军民共同努力下,该村被分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全省先进村级组织、全市红旗村。县人武部、武警中队、消防大队深入开展拥政爱民活动,积极参与水利、交通、新农村建设,不仅帮助县农行、明珠公司、天齐锂业、婚姻登记中心、汽车客运中心等单位创建行业文明服务窗口,还经常与其开展篮球、乒乓球、象棋比赛,多次举办文艺联欢晚会,极大地丰富了职工的文体活动,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同时,驻射部队全体官兵视驻地为故乡,把群众当亲人,充分利用自身专业技术特长和政治优势,积极开展了文化助民、科技助民、法律助民活动。2009年以来,除协助城乡学校开展军训外,还为公安、交警、交通和沱牌、明珠集团公司等单位培训保安、消防人员158次,到消防重点单位讲授防火灭火技术知识、指导消防现场演练256场(次),深入机关、学校进行法制法律宣传329次,受训受教育人员达8.5万余人。驻军驻警官兵在全面完成教育、抗洪抢险演练、训练、执勤任务的同时,积极参加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各项严打整治活动,在4年里,共出动兵力1246人(次),协助司法、公安等机关抓捕、看押人犯120余名,处理各种重大突发事件65起。此外,还积极参与“爱心献功臣行动”,先后为重点优抚对象捐款8541元,帮助太和镇敬老院、县烈士陵园打扫卫生51次,慰问五保老人11次,赠送现金、物品折合5200元,消防官兵冲洗县城街道1500余公里,义务献血12000毫升,为居民取出家中钥匙641次。

通过这些共建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既树立了新时期军人的良好形象,又促进了地方的三个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驻射部队官兵的无私奉献精神鼓舞了当地群众,当地群众的主人翁姿态激励着部队官兵。军政团结一致,军民携手并进,用智慧和创新同建小康,用勤奋和拼搏共铸辉煌。(张萃福 李洪斌)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