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实际 敢为天下先
2014/3/31
仁寿县率先开展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
四川省副省长曲木史哈高度评价仁寿县未成年社会保护工作,并指示在全省推广。
仁寿县人口162万,是全国第三、四川第一人口大县。近年来,仁寿县高度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积极响应部、省提出的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部署,充分依托救助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平台,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以县政府名义于2013年8月出台了《关于印发<仁寿县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仁府办发〔2013〕57号),完善了部门协作机制,落实了组织保障机制,通过建立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机制、落实困境未成年人救助帮扶政策、深化专项保护行动等措施,努力构建具有仁寿特色的面向县域内所有未成年人的新型社会保护体系。
由于实施方案“1685工作模型”规范性、操作性强,分获省民政部、省民政厅肯定。民政部《民政信息参考》第89期、省厅《关于切实推进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的通知》(川民发〔2013〕203号)、省民政厅简报第1期专门予以转发;被中央综治办、共青团中央、中国法学会评为全国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制保障制度创新最佳事例。
调查摸底 心底有数
在统筹城乡、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新形势下,未成年人特别是农村未成年人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冲击,仁寿县流浪未成年人呈逐年递增趋势。近年来,作为全省第一人口大县,仁寿县未成年人的救助和保护工作愈发面临着点多、面广、数量大、救助保护对象情况复杂的严峻局面,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加强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成为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
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1〕39号)。仁寿县随即展开对全县流浪未成年人的调研工作,深入社区、村、组、社会、家庭,采取问卷调查、个案访谈、救助回访、实地观察等方式,历时数月对全县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展开了一次全面细致的专项调查,形成《仁寿县流浪未成年人情况调查报告》,初步掌握了仁寿县流浪未成年人的第一手资料,掌握了全县流浪未成年人流浪原因、生存状态、对流浪生活的感受以及需求等,为全县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2年仁寿县进一步完善了流浪人员救助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全面升级救助管理工作力度。2013年5月民政部下发了《关于开展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的通知》(民函〔2013〕143号文件),仁寿县被确定为眉山市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试点县。
立足实际 构建工作模型
仁寿县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立足现有政策框架,结合仁寿县实际,以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优先为方针,以预防为主、标本兼治、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创新发展为基本原则。从建立未成年人社区保护网络、加强家庭监护服务和监督、保护受伤害未成年人、开展困境未成年人救助帮扶、健全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机制和完善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制度六方面创新机制。注重对孤儿、留守儿童、患重大疾病儿童、失(辍)学儿童、困境儿童、问题儿童、残疾儿童、服刑人员子女等八类未成年人分类建档,入户调查评估,开展社会保护帮扶工作。着力实施“1685工程”,大力构筑以“一个中心、六项机制、八类政策、五大行动”为核心的仁寿县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模型。
“一个中心”即依托县救助站设立“仁寿县妇女儿童反家庭暴力救助保护中心”,救助在仁寿县因遭受家庭暴力后暂时无处安身的妇女儿童。
“六项机制”即建立未成年人社区(村委会)救助保护机制、流浪未成年人发现机制、困难未成年人救助帮扶认定审核机制、困境未成年人分类帮扶机制、受伤害未成年人保护机制、流浪未成年人救助分流机制。
“八类政策”即由县关工委、民政局、团县委、妇联、教育局、人社局、残联、司法局等共同落实孤儿救助政策、留守儿童关爱帮扶政策、患重大疾病儿童医疗政策、失(辍)学儿童助学政策、困境儿童低保政策、问题儿童帮扶教育政策、残疾儿童服刑人员子女帮扶政策。
“五大行动”即深化接送流浪孩子回家专项行动、深化流浪孩子回校园专项行动、深化打拐专项行动、深化异乡关爱行动(对外地来仁务工人员子女开展关爱行动)、深化结对子帮扶行动,鼓励群众企业、社团等社会各界采取“一对一”的帮扶。
试点探索 成效明显
由于全国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刚刚起步,仁寿县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探索了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制,积累了一定经验。建立了源头预防和综合治理、帮助处于困境中的未成年人及家庭解决生活、监护、教育和发展等问题的工作机制;建立了分类处理、分类帮扶、部门联动帮扶机制;拓展了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对象范围及工作内涵,初步构筑了具有仁寿特色的面向全县所有未成年人的社会救助网络。
探索了“党委政府领导,部门协同配合”的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体制,并有效运行。利用联席会议制度平台,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全县各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密切配合,无缝对接,各司其职,形成了全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部门合力,打开了全县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局面。
探索“大社会救助”模式,注重社会参与,取得了广泛社会认同。仁寿县在试点工作中树立大社会救助理念,创新实践“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救助扶助模式,探索实践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积极引导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法律工作者等社会组织以及家庭参与介入,创制“三位一体”综合救助格局,全社会关心保护未成年人意识明显增强。 (记者 袁斌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