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职能作用 助推转型发展
2014/7/21
——华蓥市人大助推华蓥转型跨越发展侧记
日前在华蓥市工业新城看到,电子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道路两旁整齐的一排排现代化厂房内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紧张地忙碌着生产。全长4.8公里的新华大道不仅将华蓥老城区、蓥西新城和广华工业新城连成一体,也为华蓥市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提供了支撑。这些变化,不仅是华蓥大力实施城市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也与华蓥市人大的监督支持密不可分。
代表提议案谋转型
促建设和谐新华蓥
华蓥市是四川东部的一个县级市,曾依托境内丰富的矿藏资源,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随着煤炭、石灰石等非再生资源的大量枯竭,2009年纳入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华蓥发展何去何从?怎样转型?这些较严峻的问题引起华蓥市人大高度关注。于是,他们发挥职能作用,主动作为,通过听取工作汇报、工作调研、代表视察等方式,积极助推华蓥转型跨越发展。
在2011年3月召开的华蓥市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了“关于推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建议”的议案,在肯定实施转型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意见:加快调整经济结构,推进经济转型发展;加快调整工业结构,努力实现工业强市的新突破;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支持发展中小企业;切实抓好工业园区规划实施,深入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着力推进工业转型发展;加快调整三产结构,努力实现服务业发展的新突破。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形象宣传力度,把旅游业做大、做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物流设施建设,培育有竞争力的物流产业群和物流品牌。积极发展信息、房地产、社区服务、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使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逐年提高。同时,还提出加快调整农业结构,努力实现农民增收的新突破。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切实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代表视察为转型献策
给力城市转型添活力
政府办理市人大代表“关于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建议”落实情况如何?政府办理人大审议转型发展意见办理情况进展如何?为了跟踪这些情况,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实地视察,督促落实。
2012年6月29日,华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人大代表视察了该市转型发展和办理代表议案落实情况。在华蓥市工业园区视察的该市人大代表,耳闻座座新崛起的厂房内飘出的隆隆机声,目睹现代化的生产线上繁忙的场景,脸上无不露出满意的笑容。
“这些所见所闻,都是华蓥市大力推进城市转型的结果。”带队视察的华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光文介绍道,“当然,这些新景象,也与我们人大代表高度关注转型发展有关。”
为了更好的促进华蓥转型跨越发展,代表再次倾力为城市转型建言献策:期望通过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来改变现在过分依赖资源的状况,提升整个经济发展的层次;通过抓好一批产业链长、带动力强、无污染、高效益的好项目,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要紧紧抓住工业转型不放松。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促进传统产业持续提升,积极壮大新兴产业,为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认真落实代表意见
吹响转型发展集结号
华蓥市人民政府针对人大和代表们提出的宝贵意见,采取一系列举措狠抓落实。
坚持关停与做强并举,升级建材工业。2010年以来,以连续生产30余年的华蓥溪口水泥厂为代表的10户水泥企业,因产能落后而停产关闭;与此同时,以蓥峰、川铁为代表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相继建成投产。通过强力关停整合,华蓥市内的煤炭企业由最高峰时的102户减少到目前的26户,并且保留的煤矿全部进行技改扩能后才能正常生产。
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增强发展后劲。以华蓥市工业新城为平台,率先发展电子信息业。领创电子集团总部落户华蓥,并与台湾上市公司立德集团达成战略协议,合资成立股份公司推动上市。目前,华蓥工业转型园区入驻40余个电子信息产业项目,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并快速成为华蓥的支柱产业。今年以来,华蓥市先后引进投资10亿元、20亿元、30亿元3个手机整机项目,两年内“华蓥造”的手机整机产量将超过3000万部,实现年销售收入50亿元,可出口创汇5亿美元。
积极发展机械加工业,助推经济转型发展。加快技术改造,近年来华蓥市累计实施机械加工技改项目40余个,完成技改投入13.7亿元,企业装备技术水平明显提升;鼓励研发核心技术。通过政策激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华蓥市机械加工行业已获国家专利授权12件;大力引进新项目,加大汽摩配套、矿山设备等产业招商选商,成功引进华凯农机、山甲重工、正大汽配等机械加工项目22个。华蓥市机械加工行业初步形成了汽摩配件、矿山机械等16个系列产品,机械加工企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2%以上。
目前华蓥市正在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围绕建设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示范区的目标,着力打造环渝腹地经济区块重要增长区、成渝经济合作发展先导区、省级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区,提出“抢抓转型契机、奋起三次创业”战略决策,积极探索转型模式,加快培育新型建材、机械加工、电子信息等接续替代产业,全力恢复自然生态环境,致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邱海鹰 白文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