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全弟:荣军院里的英雄老兵
2014/8/18
正在抱笔练字的周全弟
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医院(以下简称省荣军院)是直属于四川省民政厅的优抚事业单位,主要承担各个战争时期及国防建设中负伤致残的一至四级残疾军人住院、康复、休养服务,并为社会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省荣军院历年来共集中供养了2800多名残疾军人,现有在院供养残疾军人179名,其中年龄最大的93岁,最小的23岁,平均年龄65.3岁,是全国规模最大、残疾军人最多最集中的休养院。
时值酷暑,省荣军院里百年古树错落有致,潺潺水流,绿荫蔽阳。第一次见到革命老英雄周全弟时,他用胳膊摇动着三轮车刚遛弯回来。看着他生气勃勃的面容,听着他爽朗愉快的笑语,很难想象他是失去了四肢且已有80岁高龄的残疾者。42.77平方米的屋子里,一间客厅,放着双人床和衣柜,里屋被分隔成厨房和卫生间,床头摆放着一台可以上网的台式电脑。现在,周全弟不仅可以自己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起居,双臂抱笔,他的毛笔字写得刚劲有力。闲暇之余,老人喜欢遛弯锻炼身体,看看电视,上上网,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让周全弟每天的生活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年少入伍 投身战场
1949年4月,不到15岁,尚是毛头小伙的农家少年周全弟被抓了壮丁,被迫编入德阳什邡国民党军队。不到半年,国民党47军起义,周全弟毅然跟随部队加入到共产党的队伍里。作为营中一兵,他被编入解放军三野26军 77师231团1营2连。朝鲜战争爆发后,周全弟参加了志愿军,1950年10月25日,他跟随部队从丹东跨过鸭绿江,前往朝鲜战场。
寒冬腊月,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硝烟弥漫,炮火连天,物资却极为匮乏。穿着单薄的棉衣和胶鞋,周全弟和战友们在战场上不断地冲锋陷阵。
“刚开始还能吃个八分饱,半饱,后面没得吃的了,每人每天发3个土豆,还必须得马上把它吃掉,不然过一会就被冻硬了,像石头一样,咬掉牙也咬不动。有时候实在饿得不行或是渴了,就扒旁边的雪吞咽下去充饥解渴……”回忆起那段战争岁月,周全弟记忆犹新。
雪地伏击 冻伤致残
1950年12月底,部队接到的任务是参与第二次战役东线作战,周全弟所在的连队奉命进入黄草岭,阻击美军海军陆战队第1师。为了完成包围,周全弟和战友们在接近零下40度的雪地里趴了三天三夜,等到最后一晚下命令开始要打敌人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几乎全身都被冻麻木了,完全站不起来,甚至麻木到不能动弹,再后来,他就不省人事了。战后,战友们打扫战场时才发现了一息尚存的周全弟。
在东北野战军医院,他在没有经过任何麻醉的情况下被截去了双腿双臂,术后在铺着干草的地上昏迷了七天七夜后,周全弟被梦里飞机炸弹的轰鸣声突然惊醒,慢慢缓过神来才发现自己的四肢都已经没有了。那时,他还不到16岁。
“就像一棵正在茁壮成长的小树,突然有人‘咔嚓’一声把它从中间砍断了,你说残酷不残酷!”想起那段难熬的时光,周全弟叙述的语气却是平静的,没有夹杂任何伤感的情绪。
坚毅顽强 重获新生
没有了四肢,基本的日常生活都难以自理,刚开始时周全弟难以接受这个残忍的事实,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那时候部队领导、院长、医生、护士天天来看我,跟我摆龙门阵,想方设法开导我。后来医生护士就天天给我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把一切献给党》等各种书。慢慢地我就想,别人残疾了都可以那么坚强,为什么我不可以!你看保尔·柯察金……”
满怀战胜自我的信念,周全弟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希望,把勺子绑在残臂上吃饭,把衬衣改成按扣方便自己穿衣,在毛巾上绑上绳子帮助拧干水……他把这个过程简称为“三步走”:学习、穿衣、做家务。渐渐地,周全弟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生活也能自理了。
凭借着上过几年私塾的底子,他开始用双臂抱笔练习书法,“刚开始写几个字就满头大汗了,再写写感觉全身都快湿透了,费力气,但现在,完全没有问题了。”说着,老人便抱笔送了记者几个字:“梅花香自苦寒来。”纸张上,七个大字苍劲有力。几十年来,周全弟为别人写了几千幅字,就在记者采访后的一天,周全弟将应邀去为一个公益活动的启动仪式题字。
如今,周全弟每天早晨最晚五点半就要驶着手摇车出去溜几圈,照料自己的日常生活完全没有问题。虽已是八十岁的高龄,老人每天依然精神抖擞,喜欢上网,玩QQ,儿孙满堂的他生活得十分幸福,身体残缺,但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党和政府给了我们很多关怀,我们也得要用实际行动回馈所有人对我们的付出,还有这几十年来荣军院给我们的照顾,人总要懂得感恩,活得要有价值……”看着休养院外的“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八个大字,周全弟发自内心地感慨道。
在荣军休养院,像周全弟这般坚毅顽强的英雄老兵们还有很多很多,他的老邻居涂伯毅、汤重稀、易如元,以及从越南战场上回来的钟兴明等,他们虽然在战争中留下了终身残疾,但他们的意志就像保尔·柯察金一样坚韧顽强,发挥自己的所长,他们投身于音乐创作表演、文学创作、编制、维修等多种活动中来,每天的生活都充满了乐趣和欢笑。
荣军院里的每一位休养员,都有着光荣的历史,他们不断地用实际行动在充分实现着他们的人生价值。 (记者 周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