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团结情意浓 齐心共铸“中国梦”
2014/9/15
——记攀枝花市双拥进社区主题活动
社区开展庆祝建军85周年文艺演出
社区居民与消防官兵联欢
社区为消防队员过生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和全国双拥命名表彰大会精神,根据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做好社区双拥工作,夯实双拥工作基础,推动社区“五位一体”建设和双拥工作的全面发展,在新一轮的双拥模范单位创建过程中,攀枝花市出台了加强城乡社区(村)双拥工作意见,使双拥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健全机制 开创新格局
攀枝花市各县(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照职能分工,积极抓好本系统所驻辖区内的社区(村)双拥工作,广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军地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群众广泛参与、党政军民齐抓共管的城乡社区(村)双拥工作新格局。
在新一轮的双拥模范单位创建过程中,攀枝花市建立了社区(村)书记、主任双拥工作述职制度。社区(村)书记、主任作为第一责任人,每年度向县(区)双拥主管部门述职。把城乡社区(村)双拥工作纳入社区(村)工作计划和考核内容,及时总结推广城乡社区(村)开展双拥工作的经验,促进了双拥工作的全面落实。
在制定城乡社区(村)建设规划中,攀枝花市提出要军地兼顾,统一部署;在落实规划中,要协调好军地关系,优化城乡社区(村)资源配置,促进地方生产力发展和部队战斗力提高,做到军民共驻共建,共同发展。做到双向奉献,服务城乡社区(村)。驻攀各部队要主动做好“家门口”的群众工作,多办立足社区(村)的“爱民工程”;地方要积极为驻攀各部队分忧解难,多办面向部队的“拥军工程”,努力形成军爱民、民拥军的城乡社区(村)新风尚。要继承传统,开拓创新。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探索城乡社区(村)新型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拥军的新路子,总结新经验,促进新发展。
同时,攀枝花市委、市政府决定将社区双拥工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保证社区双拥工作的有效开展。各县(区)级财政按每个城镇社区居委会一年0.6万元的标准,每个农村社区和村委会一年0.5万元的标准,将城乡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双拥工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市级财政按现行财政体制对城镇社区居委会双拥工作经费给予适当补助。今后,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适当提高工作经费,为城乡社区(村)双拥工作开展提供经费保障。
深入宣传 双拥暖社区
社区(村)双拥工作是新形势下推动城乡双拥工作向基层延伸和拓展的重点,是推动社区“五位一体”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实践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和增强军民鱼水情谊的有效途径,是推动双拥工作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和平台。攀枝花提出,各级党委、政府和驻攀各部队要进一步提高对城乡社区(村)开展双拥共建、拥军优属活动的认识。同时,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社区(村)社会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以创新社会管理为载体,进一步加强城乡社区(村)双拥工作,促进军政军民团结,服务群众,服务优抚对象,促进城乡社区(村)和谐。
结合攀枝花双拥工作实际,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城乡社区(村)双拥工作的主要任务。要深入进行城乡社区(村)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教育,引导军民立足社区(村),心系国防,把爱社区(村)、建社区(村)同建国防、爱祖国结合起来。要积极组织社区(村)拥军优属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为部队,为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军烈属、残疾军人等优抚对象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与服务,把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和行动上。要扎实开展城乡社区(村)军民共建活动,努力形成健康向上的社区(村)文化环境。要加强双拥工作制度建设,推进城乡社区(村)双拥工作活动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要结合攀枝花“五创联动”,发动军地双方积极开展军民共建,共创共建,热情支持社区公益事业建设,努力形成优美的社区(村)生活环境。要建立城乡社区(村)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乡镇)办事处领导、社区“两委”成员、社区(村)军地单位领导和社区(村)军民代表组成,负责本社区(村)双拥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工作。按照“社区(村)双拥制度化、硬件设施正规化、资料管理规范化、活动开展经常化、双拥服务网络化”的要求,抓好城乡社区(村)办公室正规化建设,做到制度职责上墙,图表挂放有序,资料管理规范。
【点击】
唐明宪正为官兵缝制“爱心鞋垫”
32年不间断为子弟兵做鞋两万双
攀枝花市东区马家湾社区居民72岁的唐明宪和丈夫张思成怀着对子弟兵的浓浓挚爱,从1982年开始,坚持32年不间断地把自己亲手一针针,一线线制作的近两万双布鞋和鞋垫送进军营。32年如一日拥军不辍,唐明宪老两口用爱心积蓄了浓浓的拥军情。
2011年“八一”前夕,唐明宪老两口又将自己一年来缝制的60双布鞋、120双鞋垫送到攀枝花消防支队官兵手中,战士们接过布鞋,对两位老人敬了一个满怀深情的军礼。唐明宪老人的拥军事迹,在中央电视台8月1日的《新闻联播》节目中,作为四川唯一一条双拥新闻播发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广泛关注。为了弘扬唐明宪老人的拥军感人事迹,经四川省消防总队的推荐,被中央电视台联合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公安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等六大部委共同举办的“以寻找你身边的英雄”为主题的《中国骄傲》列为唯一一名普通群众参评对象。
2008年,汶川“5·12”和攀枝花“8·30”地震后,唐明宪老人被抗震救灾部队官兵的英勇顽强精神和抗震救灾的情景所感动,她含着热泪在心里暗暗发誓,虽然她不能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她能用她已长满老茧的双手,为亲人解放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抗震救灾的那段时间,她几乎天天守在电视旁纳鞋垫,做布鞋,把她对军人的挚爱,对军人的祝福融进一针一线,用她那母亲般的慈爱,温暖着最可爱的人。
32年来,军人的英勇形象让唐明宪震撼,她不懂多深奥的道理,但她明白,如今安定平和的生活正是因为有军人不畏生死的付出。这种感情让她难以释怀,于是唐明宪决定以自己的方式,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来回报他们——做布鞋和鞋垫,以这种母亲般的关爱来表达她对军人的崇敬之情。唐明宪一直坚持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近几年,为了能给部队战士多做一些布鞋和鞋垫,唐明宪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坐在缝纫机前扎鞋垫,或者用各种各样颜色的线,不同大小的针,一针一线地绣鞋垫,纳鞋底。没有读过一天书,不认识一个字的她,找来绣有“祝福”的鞋垫图样,一针一针地缝,把自己对军人的祝福绣到鞋垫上。攀枝花消防支队的战士张伟在日记里曾写下这么一段话——“穿上唐奶奶的布鞋,尽管踩着纵横交错的路,有黑暗,有泥泞,有坎坷,有暴雨,可人生路不会错,不会斜,心中总是洒满阳光,幸福和欢乐。”
唐明宪坚持每年做布鞋和鞋垫,并在“八一”送到部队去。32年来,老人凭着一颗感恩的心,完全靠自己的劳动做了2万多双“爱心鞋”。“我要一直做下去,虽然我七十岁了,我只要活到八十岁,活到九十岁,我都继续做下去。”这是唐明宪最朴实的想法。 (攀枝花市民政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