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三版 >> 正文

立足军休“小阵地” 书写服务“大文章”

2014/12/29

广元市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

  广元市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始终坚持以中办发〔2004〕2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以全心全意为军休干部服务为宗旨,以军休干部高兴、满意为服务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服务上水平、管理上台阶、省内创一流、全国争先进”为目标,团结进取、勤奋工作,有力推进了军休所和谐、稳步发展。该所在2008年、2011年被国家民政部表彰为“和谐军休家园”,2012年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全国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群众满意窗口单位”和“全国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

  近几年,广元市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着眼于社会发展的大局,以服务国防、服务社会、服务军休为理念,从实际出发,深化、细化服务管理模式,立足军休“小阵地”,书写服务“大文章”,使军休所充满了活力,营造出“我为休干服务,休干为社会服务”的生动局面。

  奋进“小集体”  和谐“大家庭”

  该所军休干部来自不同的部队,不同的地域,职级不一样,年龄不一样,身体状况不一样,有集中居住在所内的,也有分散安置的。为使每一位军休干部都能感受到军休所这个“大家庭”的温暖,该所积极倡导“亲情军休”文化,教育工作人员视军休干部为亲人,政治上尊重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尽心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尽职尽责做好服务管理工作。

  为掌握军休干部的思想状况和生活需求,该所建立了走访联系制度,做到每周电话联系、每月登门访问。通过电话、家访等情感沟通方式,倾听他们的意见,化解他们的忧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需求。如为军休干部办理了老年证、公交车优抚卡,为重病军休干部联系办理外出就医手续,为困难军休干部子女申请了困难补助,为退休士官解决了住房问题等等。为加强工休人员思想感情,增进互信互帮意识,该所还建立了军休干部V网集团和军休干部QQ群,通过发送信息、网上交流,保障军休干部能够及时了解相关政策、所内工作动态、文化娱乐、身体保健、天气变化等信息;在重大节日、军休干部生日、军休干部生病住院期间,单位致以诚挚祝福和亲切问候。

  在日常服务工作中,该所深入推行“三到位”“四用心”“五必访”“六个一”服务,做到日常服务到位,重点服务到户,特殊服务到人;思想上关心、生活上贴心、办事要热心、服务要耐心;新接收必访、生日必访、生病必访、家庭不和必访、家中有困难必访;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清茶解渴、一席交谈释疑、一腔热情办事、一声祝福道别。这一系列服务举措赢得了军休干部的高度赞扬。正是这一个一个的“要求”,搭建起了职工和军休干部的亲情桥梁,工作人员自觉把军休干部当亲人,像对待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一样尊重他们、关心他们;军休干部把工作人员当家人关心和爱护。一位军休干部感慨地说:“军休所是我晚年最好的归宿,最宁静的港湾,最温暖的家。”

  学习“小阵地”  思想“大课堂”

  广元市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有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职工队伍,他们热爱军休事业,爱集体、爱劳动、爱学习。为抓好职工思想教育,该所从学习入手,加强职工学习。在学习内容上,既注重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又注重军休政策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在学习方法上,既走出去,又请来。参观学习先进经验,参加民政部、省民政厅、市民政局组织的业务培训,请专家、老师到单位为职工上课。既学习业务知识,又学习工作方法,在该所形成了“精、严、细、巧”的工作作风,即:全体干部职工着眼“精”,不仅做得对,更要做得好;不仅过得去,更要过得硬。着眼“严”,从严要求,严肃纪律,要求处处严。着眼“细”,注重细节,树立军休工作无小事的思想,做到细小工作无差错。着眼“巧”,方法灵活,特殊问题区别对待,多想办法,灵活处理。该所按照“讲政治,比思想;讲实绩,比贡献;讲作风,比廉洁;讲服务,比形象”的要求开展“四讲四比”活动;该所还在全体干部职工中开展了“每月一星”评选活动,由军休干部民主测评,张榜公示,用身边典型人物教育身边工作人员,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今年,该所创办《广元军休》内部刊物,为军休干部、职工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激发了大家勤于学习的积极性。

  该所突出“一室”阵地建设,充分发挥所荣誉室革命传统教育的作用。通过收集军休干部在革命战争时期、和平建设时期、退伍休养时期的不同片段写照,展现军休干部一心为党、奉献群众的良好精神风貌,增强了军休干部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使他们永葆共产党员本色。除此之外,到该所参观、接受教育的中小学生、部队官兵、社会各界人士达万人以上,这对进一步促进军休文化繁荣发展,教育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挥了学习“小阵地”,思想“大课堂”的作用。

  军休“小场所”  欢乐“大舞台”

  近年来,随着军队改革步伐的加快,接收的军休干部人数不断增多,军休机构原有的使用面积已不能满足军休干部服务的需要,传统的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新形势、新要求,军休服务管理工作面临新挑战。为此,该所创新理念,创新模式,先试先行,在全省率先提出了“借壳上市”新思路并付诸实践,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针对军休干部活动场地小、活动设施不齐备、看病难等问题,该所通过投放少量资金,给辖区有关单位已建成的休闲娱乐场所添置设备、增加补贴,使这些场所的所有设施设备为军休干部所享用,实现“场所拓展、设施拓展、服务拓展”。该所先后与广元市老干局、市民政局、市图书馆、市老年活动中心、市救助站、市民政优抚医院等协议,实现了资源共建共享。如今的军休干部活动场所面积由原来的1000多平方米拓展到6600平方米,新增图书5000余册,新增了军休干部健身房、军休干部活动中心、军休干部定点医疗康复中心。定点医疗康服中心还开设了军休干部病房,提供了免费检查、上门就诊等服务,有效解决了军休干部看病就医难的问题。此举受到省民政厅的表彰肯定,得到全所军休干部的一致好评。

  该所深入“挖掘”军休干部的兴趣、特长,努力为他们的晚年生活增添色彩。该所组织军休干部成立了门球队、文艺队、健身队、钓鱼小组、宣传报道小组等兴趣团体,军休干部自编自演、自娱自乐,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年年有参观。离休干部周德每年在报刊上发表各类文章10余篇,退休干部曹廷宣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组织合唱队,以教唱老歌新歌的形式来歌颂党和祖国。军休干部自编自导自演的《军休干部话梦想》《三句半》《老兵颂》等节目在广元市民政局迎新春联欢会和庆“七一”文艺汇演中,获得曲艺、歌舞组一等奖。袁天良和刘子贵两位老干部还分别获得了民政部组织的“我和我的祖国”征文活动的一等奖、二等奖。军休所这个学习、健身、活动的“小场所”,成为了军休干部培养各种兴趣爱好的益智健身“大舞台”。

  为民“小分队”  服务“大文章”

  在该所军休干部中,有参加过辽沈战役、淮河战役、渡江战役的离休老干部,有阅历丰富的政工干事、技术过硬高级工程师,也有本领拔尖的军事代表和高级职称的老军医、老专家。近年来,该所党委根据军休党员年龄结构、技术特长,鼓励他们发挥余热、奉献社会,从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军休干部“老有所为”的创新之路。

  该所党委按照“自愿报名、利于服务、感受快乐”的原则,在军休干部中组建了医疗服务、革命传统教育宣讲、文明劝导3个服务队。他们走进校园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一些军休干部还同当地小学结成对子,并担任校外辅导员。彭吉洲、周德、韩木章等老同志,积极投身于关心下一代工作,呕心沥血,奉献余热,并先后被评为全国和全省的先进军休干部;义务为社区居民诊疗疾病,提供健康咨询服务;进军营开展慰问宣讲,和官兵一起共话中国梦,共同回顾我军历史,畅想强军梦想。

  近年来,该所军休干部积极参加各种社团和公益活动,回报社会。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和雅安地震等灾害发生后,该所全体党员共捐款10万余元,其中5位军休老党员分别交纳特殊党费1000元。今年5月,该所关心下一代工作小组组织军休干部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老同志们自发地捐献了一天的工资200元,共募集善款14000余元。参加广元市百名留守儿童“六一”庆祝活动捐款4000余元,爱心资助青川、南河两名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高中生3500元,此举得到了学校、学生、家长的感谢。军休干部代表还走上街头当义务“文明劝导员”,协助维护交通秩序,协助治理城市环境卫生。此外,他们还积极开展“走出庭院,融入社区”活动,同社区联系,寻求结合点,引导军休干部参与社区活动。近两年来,走访慰问社区困难残疾人士10余人次,捐赠慰问金3000余元。该所门球场免费向社区开放,免费提供茶水,前来打门球的社区老同志络绎不绝。同时,该所还积极组建“三队”,开展“三进”活动,不仅丰富了军休所党建工作内涵,而且实现了军休老同志的自身价值,既使他们的生活充满快乐,又使他们在奉献社会的“大舞台”上永葆政治生命,书写了服务社会的“大文章”。 (蒋捍军 马菱)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