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民政局2014年工作呈现“十大亮点”
2015/3/9
稳中求进有创新
泸州市民政局2014年工作呈现“十大亮点”
2014年,泸州市民政局在工作中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工作基调,切实围绕年度工作目标,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有效促进了社会公平,激发了社会活力,服务了改革发展大局,全市民政工作呈现出“十大亮点”。
民生任务全面完成
城乡医疗救助政策范围内住院自负费用救助比例达到58%和59%,完成目标105.5%和107.3%;城乡低保对象累计月人均补助水平达到308.1元和111.3元,完成目标140%和117%;完成江阳区、龙马潭区儿童福利指导中心建设,实现市县两级儿童福利服务指导中心全覆盖,完成目标100%;新增改造养老床位5539张,完成目标106.5%;新增民族地区城乡“三无”“五保”对象和孤儿集中供养全覆盖床位数715张,完成目标107.5%;实施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救助比例高于50%,基本实现应助尽助;建设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91个,完成目标100%;为困难家庭失能老人和8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54000人次,完成目标100%。
养老服务全国试点
成功申报全国首批全川唯一的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江阳区南城街道凤凰社区成功创建为省级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社区。依托泸医卫校,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养老护理培训基地”,成功举办了首届养老护理员培训班,完成120名养老护理员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通过在医疗机构开设养老服务专科,在养老机构设置老年门诊或康复医院的方式将养老服务与医疗卫生资源紧密结合,打造了具有泸州特色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同时,结合该市“长江经济带重大发展机遇”,引进了投资3.8亿元,建筑面积180000平方米的泸州故里情源生态养老基地等一批养老服务业重点项目。
区划调整全省领先
积极稳妥做好行政区划调整审核报批工作,优化行政区划设置,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合江撤县设市已经省政府批准并呈报国务院审批。全年累计完成16个乡镇(街道)区划调整申报工作,其中金龙、长安、观兴、龙凤、震东5个乡撤乡设镇,安宁、鱼塘、罗汉3个镇改设街道办事处和新设的玉蟾、东升2个街街道办事处已获批,其余6个乡镇的区划调整工作已完成申报程序,等待省政府审批。与2012年相比,全市乡减少12个,镇增加9个,街道增加5个,乡镇(街道)总数从142个调整到144个,调整力度居全省前列。
社区建设成效显著
出台了《泸州市中心城区社区布点和建设专项规划(2013-2030)》《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区社区阵地建设工作的通知》。将社区综合体作为城区社区建设的主要形态,在工业园区和新城区试点打造邻里中心,探索公共服务与商业服务融合式推进,着力构建以邻里中心为标杆、社区综合体为主体、一般社区为基础的新型社区格局。全年累计新增改造社区30个,完成27个一般社区,康乐、化工苑、龙祥3个社区综合体建设任务。出台了《关于调整村(社区)工作经费标准的通知》,将社区办公经费增加到10万元/年,一次性增长233%,建立了按15%的比例逐年递增的长效机制。制定了《泸州市社区功能设置分类指导标准》,按照分类指导、梯次发展的思路推进全市城市社区建设。积极开展示范创建活动,龙马潭区创建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康华苑社区、人民路社区、顺江街社区创建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
救助水平明显提高
认真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修订完善了《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 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平台建设顺利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400元/月、2500元/年,调增幅度省内领先。制定出台了《泸州市城乡困难群众患终末期肾病等重特大疾病支付性困难补充医疗救助实施方案(试行)》,明确按50%的比例对城乡困难群众患终末期肾病等重特大疾病支付性困难进行补充医疗救助,全年累计救助157人。救助流浪无着落人员8127人次。全年投入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和城乡医疗救助资金6.75亿元,惠及困难群众25.19万人。
慈善福利突破新高
广泛开展“福彩进社区、进乡镇”户外营销宣传活动,探索建设福彩 “爱心销售亭”,有效扩大了销售网络,实现销量递增。全年福彩销售总额达到3.33亿元,较去年增长率24.21%,预计为市本级筹集福彩公益金2490万元。积极开展福彩公益金资助项目绩效评估工作,全年累计资助公益项目28个。积极完善儿童福利制度,完成江阳区、龙马潭区儿童福利服务指导中心建设任务,实现市县两级儿童福利服务指导中心全覆盖。1509名孤儿的基本生活费及时足额发放到位,龙马潭区、叙永县将事实孤儿纳入地方财政保障,200多名事实孤儿生活、教育得到保障。成功举办“泸州十大慈善爱心企业和感动泸州十大慈善人物”事迹展示活动。全年募集善款6845万元,物资折资110万元,通过开展“慈善情暖万家·泸州新年心行动”、大病医疗救助、慈善帮困助学等帮扶活动,支出善款5190万元,救助群众6万余人次。
双拥优安可圈可点
秉承和发扬拥军爱民光荣传统,投入资金1187万元用于驻军部队建设。拓展双拥共建领域,成功命名导弹护卫舰592舰为“泸州舰”。及时足额兑现优抚对象抚恤补助金,全年发放优抚金1.92亿元。全面推进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保护工程。重点优抚对象参保参合率100%,全面实行优抚对象住院医疗费用“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开展烈士公祭活动,继承弘扬革命传统。深入开展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泸州市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服务网站建成开通,全省退役士兵安置政策培训工作会议在泸州市成功召开,推广交流了泸州经验。114名符合条件且自愿选择政府安排工作的退役士兵全部按时上岗起薪。及时足额兑现退役士兵自主就业地方经济补助金5050.1万元,自谋职业补助金378.81万元。退役士兵教育培训政策知晓率100%,有培训意愿的退役士兵培训率100%,参训退役士兵就业率99%。
社会事务创新推进
大力推进殡葬改革,惠民殡葬政策惠及全市26万困难群众,出台了《中共泸州市委办公室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市殡仪馆创建为 “全国殡葬工作先进集体”,市墓园创建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墓园” 。加强婚姻登记和收养登记规范化管理,婚姻登记合格率100%,收养登记合格率100%,涉外送养材料上报合格率100%。江阳区婚姻登记处成功创建国家“3A”级婚姻登记机构。针对流浪乞讨人员,集中开展了 “夏季送清凉”和“冬季送温暖”街头救助活动,全年救助流浪乞讨人员8182人(次)。全市登记社会组织2272个,完成19个申报组织的等级评估工作,社会组织管理服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显著提升。
社工人才稳步发展
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与19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组织413名考生参加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对137名社会工作者开展登记工作。目前,全市共有社工人才6000余名,专业社工183名, 在全省名列前茅。首次申报事业单位社会工作公益性岗位,全市社会工作岗位开发及聘用人数达11人。江阳区、龙马潭区成功获准2个省级政府购买社工项目,叙永县获准“三区计划”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支持计划项目,3个省级项目实施区县服务受众累计达4万人次。成功创建首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单位1个。申报的3个省级社会工作示范单位,已顺利通过省厅检查验收。“绿色公益银行”志愿者服务案例获评“全省第一届优秀志愿服务项目与志愿者工作案例”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总结泸州社会工作发展历程,编辑出版了《发展中的泸州社会工作》书籍。
群教活动成果惠民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民政工作实际,提出了“常怀民生情,共筑民政梦”的励志口号,着力实施了“惠民、助民、安民、便民、利民”五大行动,努力构建了“暖心、舒心、安心、顺心、放心”五种梦想。开展集中学习80余次,累计讨论发言60余人次,撰写心得35篇,提出“四风”问题批评意见79条,制定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方案》和《关于专项整治救灾救济低保等方面侵害群众利益的方案》,公开承诺整改民生问题4项,清退不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12854人。在制度建设上,出台了《泸州市民政局公务出差管理制度》、《泸州市民政局内部审计暂行规定》。勤政、务实、廉洁、高效的工作作风在民政干部队伍中得以彰显。 (刘洪 刘锐 阳云川 本报记者 李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