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池县打工妹返乡创业当“鸡倌”
2015/3/23
广安市岳池县的“三八红旗手”“创业明星”刘小琴是地地道道的打工返乡妹,2005年她在承包的500亩大林场里发展以养殖业为主的“林下经济”,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她本人亦获得“岳池县第二届百名优秀人才”“岳池县第十届‘十佳’优秀青年”“岳池县优秀农业业主奖(龙头企业奖)”的荣誉。
今年40岁的岳池县赛龙镇居民刘小琴,原为岳池县一家印刷厂职工,1996年,印刷厂解体,下岗后的刘小琴便一直在外打工。2005年,刘小琴回到家乡准备创业,头脑已十分灵活的她发现,永清寨下几百亩的柑桔林场,因品种老化已无人管理,如果好好利用起来,林场将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益。刘小琴很快想到了饲养“林下土鸡”,经过一番协商,当年5月,她便顺利地把这片桔柑林场承包下来开始养鸡,当上了“鸡倌”。
刚开始,由于缺乏技术,刘小琴养的土鸡没敢上规模,一批仅养200只左右。随着养鸡经验的不断积累,林场的土鸡也越来越多,到2007年底,林场同期存栏土鸡便达到5000多只。同时,在刘小琴的精心管理下,林场的柑桔也重现生机,一年能产柑桔100多吨。但刘小琴更看重林场里的土鸡,为了丰富土鸡的营养,除给鸡喂苞谷粉、稻谷、酒醩外,有时则直接将柑桔砍成颗粒来喂,刘小琴说:“柑桔有酸味,可增强鸡的消化功能,促进生长。”
刘小琴的土鸡可算是享尽了“福分”,除有时“品尝”水果外,长期喝的是清澈的泉水。永清寨的寨墙下有一圣涌泉,传说是南宋末年宋太子喝过的泉水。刘小琴将圣涌泉的泉水引到林场里,以保证林场土鸡的饮水常年不断。用泉水养土鸡,对此刘小琴很是自信:“泉水水质好,干净,肯定比用其他水养鸡好得多,土鸡的肉质也绝对不一般。”
随着养殖场规模的逐步扩大,赛龙镇党委、政府也对刘小琴的林下养鸡场更加重视起来,除按政策给予补助外,还引导和帮助刘小琴还在工商部门注册了公司和商标,做广告推广,以增强养鸡场的市场竞争力,扩大土鸡的对外销售数量和范围。
该镇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使刘小琴养殖土鸡的积极性更是高涨,刘小琴思考着,自己该如何在土鸡养殖方面做出特色,将“林下土鸡”做大做强。
2008年,受央视《致富经》栏目的启发,刘小琴启动了“音乐土鸡”的养殖计划,心想着能否通过播放轻音乐来提高土鸡的生长质量。于是她买来设备和碟片,每天定时为土鸡开“音乐会”。坚持一段时间后,刘小琴便看到了效果:受到音乐“陶冶”的土鸡们不再出现互相打架而啄脱羽毛的现象,特别是在下雨天,鸡不爱活动,它们听着音乐便会跟着摇头晃脑、活动筋骨。
如今,刘小琴对土鸡实行梯级轮养,每隔半个月要购进一批鸡苗,上市一批土鸡,林场同期存栏土鸡最多时可达4万只,而土鸡销售也不用愁,隔三岔五便有来自重庆、贵州、成都、广安的业主打电话要求上门求购,刘小琴的土鸡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采访结束时,该镇领导告诉记者,刘小琴现在是街道社区的干部,目前该镇成立了顺梁寨养殖专业合作社,刘小琴经营的“林下土鸡”正向品质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并带动周边数十户贫困村民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养殖大户,实现共同致富。 (胡佐斌 本报记者 胡卫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