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莺飞时节 叩访一颗诗心
2015/4/13
——读《李青诗集》有感
![](/news/UploadFiles_2079/201504/2015041313533856.jpg)
■ 子 闰
李青笔名子月,子月是李青,是同一个人,又不是同一人。
我读到的诗集作者署名是李青,感受到的情怀是子月式的风格。
初识李青,我并不知道他亦叫子月。他以资深新闻人李青的形象出现,继而我们开始熟悉和交流。他给我的印象是新闻人的严谨和踏实勤勉,我佩服。我不是新闻人,我喜欢诗歌。当我知道李青的笔名是子月,他也是一名诗人后,便向他讨要了他的诗集,也就有了我手边这本《李青诗集》。
我习惯称呼他子月,以诗友的名义。在草长莺飞的时节,拜读子月的诗集,实则是在叩访一颗诗人的心。
六朵花开在诗人的心田
这是一本有分量的诗集。厚重的一本书,就像子月的人一样,敦厚踏实。这本有分量的诗集,实实在在的静默于我的手中。当我打开它时,便已经开始走进子月的世界,走进一颗多情的柔软的丰富的诗人之心了。
这本诗集共有六个部分,分别是《草长莺飞》《悠悠乡情》《青青子衿》《哲人之思》《情满红尘》《水岸诗评》。内容丰富的六章,诗意盎然的六章,带我走进一个唯美的丰富的世界。
《草长莺飞》和春天有关。我走进诗人笔下的春天,带着春天的心情,去寻找春姑娘,也看见浣纱女轻盈的身影。诗人笔下的春天,轻盈靓丽,又勃勃生机。无论是那朵红玫瑰,还是那株含羞草,或是在风中笑靥如花的桃花,都让我沉醉,沉醉在这片诗意盎然的春天。
《悠悠乡情》和家乡有关,和亲人有关,和往事有关。子月来自伟人故里,广安。在他的笔下,我看到了一串串的乡下的泥泞的脚印,还有山里娃对于生活的憧憬,还有丰收的田野。好一片家乡情景!诗人离家已多年,他用笔写着对于家乡的思念和牵挂,这样让我深深的怀念自己的故园了。
《青青子衿》和爱情有关。这是多情的诗人,这是深情的诗歌,这是如火的青春激情。诗人笔下的十八岁,二十岁,都充满了梦想,也渴望着爱情。诗人大胆的表白,为了爱情,我愿意,只因为我爱你。多么大胆的坦率的语言!子月这样的诗语言,和平常严肃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我在心里暗念着。
《哲人之思》和深邃的思想有关。诗人关注一棵孤独矗立的树,也在中秋夜里沉思,更在倾听一棵城里桃花树的心声。那些平凡的事物,平凡的生活场景,诗人都有着自己的体会和思考。
《情满红尘》和众生有关。诗人笔下有自己相交多年的挚友,有自己的恩师,有深情拥抱的爷孙俩,有对记者和农民的歌颂。诗人的视野很广阔,关注着这个世界的人,探寻着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水岸诗评》是诗人对友人诗作的评价和赞赏。诗人真诚的和朋友交往,也用心的欣赏友人的诗作,写下真诚的文字,记录这些友谊和诗歌相伴的点点滴滴。
一本诗集是一片田野,这六个篇章就是六朵绚烂的花朵,绽放在田野上,勃勃生机,姿态动人。
母亲是诗人一生的怀念
我和子月之前的交流,知道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子月与文学的结缘,是因为母亲。当年,子月家里贫穷凄苦,母亲独自抚育十个孩子,艰难不已。有一次,母亲背红薯藤,弯曲的背影,深深的触动子月的心。子月从那时起,就下定决心,要用文字写下母亲的艰辛,用文字记录生活的点滴,也立下了奋斗的梦想。听完子月的故事,我的眼眶湿润了。我也是个农村孩子,我能体会到那种农村生活的不易。
子月没有让母亲失望,没有辜负自己当年的诺言。现在的子月功成名就。只是,母亲永远地走了。在诗集里,子月写了许多和母亲有关的诗歌,这些诗歌也是最触动我心弦的文字。
《妈妈的背》让我眼泪婆娑。我长大了/ 妈妈的背驼了 /妈妈的背/ 圆成我童年的梦幻 /妈妈的背 / 驼熟我的过去和未来 /刻下脊峰的感叹/ 刻下沉重沧桑 /妈妈的背 /是一座高耸如云的丰碑 /我曾伏在妈妈的背上/灵魂得以依托 /纯真得以憨睡 /理想得以腾飞 /妈妈的背驼了 /那是新金字塔崛起 / 留给后辈的希望。 妈妈的背,托起了子月的童年,托起了他的梦想。子月的努力没有辜负母亲的付出。可是母亲老了,如今不在世上,子月只能用文字深深的怀念母亲。母亲的背,是子月一生怀念的港湾。
《妈妈的剪刀》让我看到母亲对于子月的用心深爱。妈妈 /你不是缝纫师/ 却细心地 /将报上的文章 /一块一块剪下 /你说 /在裁剪生活 /裁剪不是分离/是结合。我想,母亲当年是多么欣喜的看到子月的文章登在报纸上啊。她细心地裁剪文章,细心地收藏,收藏儿子的成果。也只有母亲,才能这么用心的爱我们。子月笔下的描写,心中的母亲,让我再次泪眼迷糊。母亲,是我们一生最美的呼喊,母爱,是我们一切的源泉。
母亲,也是诗人创作的动力和无限的源泉。我祝愿所有健在的母亲都平安健康,所有入土为安的母亲也都欣慰欢喜。文字,柔软的文字和思念,是儿女献给母亲的赞歌。
深邃的思想让诗人醒着
写作,让我们活着,清醒有痛感地活着。而诗歌,又是让我们保持对生活敏锐度的很好的表达。
子月在思考,在观察,在感悟着这个世界。《哲人之思》引领我走进一个有深度有温度的世界。子月在思考,生活是什么,他说。生活是一首诗,爱写的情牵迷恋,爱读的滔滔不绝,爱吟诵的自我陶醉,都是在寻找生活一种神秘的方式。子月说,生活本身是失落,在有限的生命长河,一天天失落在青春的码头。这样的语言,带着哲学的意味,思考着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诗人也用哲理的诗意的语言歌颂母亲和母爱,展示伟大的人性挚爱。柔嫩的白色原野 /生长着十八岁的春天/ 原野不再荒凉/ 不再衰竭/从此种植春色 /种植阳光 /先有浅丘 /然后有我 /然后有 /我与浅丘 。一首《我与浅丘》写出了母子情深,也写出了对于母子关系的思考。那片孕育生命的白色浅丘,生长的春天,也生长出一个多情重情的诗人,生长出一个诗意的灵魂。
诗人的笔下,也有一颗孤独的桃花树。诗人说,当冬天来临,鸟儿开始成群逃亡,鸟儿也衔走了桃树的梦。可是,桃树的果子和枝叶早已被这个世界遗忘,没有新鲜的空气,为什么不随鸟儿去流浪。诗人的笔触是有些凄凉的,他在思考着,这个人心荒芜的社会,该有的不该有的,都在拥挤着。谁还会在意一棵孤独的桃树呢?或许所有人都不关注,可是诗人关注。在混混沌沌的世界,车水马龙的城市,诗人醒着,诗人大睁着眼睛。诗人,看着,想着。
这是一本内涵丰富的诗集,是一颗等待人去探寻的心灵,是一个诗人渴望的等待。庆幸的是,在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时节,我来了。我终于在诗句中寻到知音的气息,寻到失落依旧的自我。
洒下的眼泪,颤抖的心灵,写下的感言,表明我来过。我来过这个诗意的田园,来过这位诗人的心里。
以诗歌的名义,我们唱一首生命的赞歌;以诗友的名义,我们结伴同行,共同走过生命的春夏秋冬。
李青是子月,子月是李青。是同一个人,又不是同一个人。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在草长莺飞时,已经叩访了一颗诗心。
2015年3月26日于润物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