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菜技术创新的领军人
2015/6/22
——记东坡区“十佳技术创新标兵”蹇学刚
东坡区“十佳技术创新标兵”蹇学刚
他,从事企业技术开发和质量管理工作15年,始终站在泡菜核心竞争力的最前沿,靠科技创新一个人独揽“数项”国家发明专利,由此每年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500余万元,为行业技术进步和企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近日,他被眉山市东坡区委、区政府评为2015年度“十佳技术创新标兵”。他,就是四川惠通食业有限责任公司质管部经理、党员蹇学刚。
今年43岁的蹇学刚,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生物专业,从2000年3月进入东坡区泡菜规模企业——四川惠通食业有限公司工作以来,一直担任公司所属的质管部经理。作为公司技术开发和质量管理责任人,蹇学刚带领他的技术研发团队,坚持以科技进步为先导,瞄准泡菜食品行业发展的薄弱点和制高点,实施自主研发,技术攻关,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创新发展路子越走越宽。
科技创新的带头人
在以往的泡菜原料发酵处理环节,惠通公司像眉山众多泡菜食品生产企业一样,一直沿用落后的水封发酵技术方式,这种方式存在卫生条件不佳,泡菜发酵不均匀的弊端,而且翻池全靠人工,不仅费时费力,还影响产品色彩和质量品质,成为泡菜产品提档升级的一大“瓶颈”。对此,蹇学刚以不信东风唤不回的决心,先后到浙江、重庆涪陵等省外榨菜生产企业考察,多方收集相关信息资料,结合企业实际进行工艺技术创新,首先在蔬菜封窖发酵环节上动大“手术”:一举将蔬菜窖池由过去的水封发酵改为沙封发酵,将人工翻池改为机械翻池,将盐渍由人为控制改为循环装置控制,促使蔬菜盐渍达到完全均匀,并且节省人工80%以上,更重要的是确保了蔬菜在完全密封的环境中发酵,更有利于发酵中的主要有益菌种——乳酸菌的不断成长渗透,实现泡菜香味、色彩、口感的全面提升,同时还避免了有害物质进入窖池的可能性,使发酵环境更卫生,产品更安全,质量更有保证,风味更独特。
在结合生产工艺技术创新的同时,蹇学刚还与省内和省外的上海、温洲等专业设备厂家合作,大刀阔斧地对企业生产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先后研制开发出脱盐设备、压榨设备、灌装设备、杀菌设备等多项现代先进技术设备,使泡菜生产加工实现了国内最先进的流水线作业,从而走在了同行前列,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如今,该专利技术已在眉山市60余家泡菜企业普遍推广使用。
“攻克一道技术难题,就是企业的一大跨越”。蹇学刚说,泡菜发酵除了需要把握适宜的温度,在过去还存在窖池发酵时间过长,相应出现占用库存用池和鲜菜收购资金的问题,使之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又一攻关重点。对此,他充分发挥团队集体智慧,经过无数次探索实践,又成功研发出缩短泡菜发酵周期的新技术,将以往传统泡菜需要4—5个月的发酵周期缩短到2个月,不仅发酵周期节省一半多时间,还有效改善了发酵卫生状况,节约了企业发酵池的修建数量,使产品质量更有保障,发酵温度更加精准,显现的效果十分明显,该项技术创新成果又获国家发明专利。
公司员工和领导层都说,只要涉及企业发展的技术难题,蹇学刚的研发团队都能突破,事实也正是这样。时下,在东坡区肉食品生产企业,仍在生产东坡罐头风味肘子的企业,仅有惠通公司和另外一家企业,原因就在于东坡肘子的生产工艺和产品食用存在不尽人意的弊端,影响了市场销售。蹇学刚经过潜心努力和刻苦攻关,终于研发出“东坡肘子软罐头及其制作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了东坡肘子落后的包装工艺以及传统铁听罐头笨重难运输、易变形、次品多的不足,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使东坡肘子成为广受消费者喜爱的食品,并再一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全厂迄今已形成年加工东坡肘子1000余吨的生产能力,所产东坡软罐头肘子在省内外市场“一只独秀”。
随着一项项技术创新成果的运用,为公司技术进步和行业发展带来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据介绍,蹇学刚的国家发明专利技术,每年直接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达500余万元。
产品质量的把关者
在四川惠通公司,蹇学刚既是科技创新的带头人,也是产品开发和质量管理的把关者。
近些年来,公司研发中心在他的带领下,根据泡菜市场变化和不同消费者需求,公司不断加大新产品研制力度。如今,该公司已形成调味泡菜、调味调料和以东坡肘子为代表的肉类罐头食品三大系列共100余品种。在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上,蹇学刚作为质管部经理,从食品原料到产成品出厂,每个生产技术环节,他都做到从严监控,一丝不苟。因此,企业产品10多年来未出现过批次质量安全事故,靠过硬产品质量和个性化产品特色,企业稳操市场胜券,产品始终畅销不衰,不仅覆盖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并出口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去年该企业共加工泡菜原料5万余吨,生产东坡肘子罐头食品300多吨,企业就地解决务工人员400余人,直接带动蔬菜基地2万户菜农增收。公司员工们深有感触地称赞说,“企业能有今天的辉煌佳绩,蹇学刚就是最大的功臣,被评为全区“十佳技术创新标兵”当之不愧”。(陶广汉 王兵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