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三版 >> 正文

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之我见

2015/6/29

  ■ 中江县凯江镇中心学校 张春秀

  语文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一种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因此作为一名学生就必须将语文这门学科学好。学好语文这门学科,小学阶段是打基础的重要时期,这段时期并不是要语文每次都考一百分,而是要让学生学会怎样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教师在讲台上讲得绘声绘色,他们在台下却不知所云,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学生没有做好课前预习,因此听课效果极差。相反,有的学生课前预习做得好,在课堂上就能质疑问难,大胆发言,积极参与。由此可见,课前预习对语文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对培养孩子们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那么,如何让小学生学会自己预习课文,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呢?就这一问题,笔者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预习课文时,将“优美词句积累、课文主要内容、我的理解、我的疑难问题”等预习内容通过以下四个环节,在每课的预习作业中给予落实。

  “开卷有益”——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首先,要求学生把课文熟读几遍,最少读三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所写的内容和表达的中心;然后在初步弄清文章结构的基础上,理解文中的重点字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字词句来表达中心思想的;最后再综合起来,想想整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写作特点。

  “字词课堂”——使用工具书,扫除语言文字障碍

  其次,要求学生熟练使用工具书。学生预习课文时,往往会遇到没有学过的生字、新词,或以前学过现已淡忘的字词。要了解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或用法,就要“请教”字典、词典这些无声的老师。现在小学生最常用的工具书有《新华字典》、《成语词典》、《词语手册》等。学生预习课文时通过自己查阅工具书,就能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较牢固地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

  “我的理解”——尝试完成预习提示和思考练习有关问题

  接着,弄清课前预习提示和思考练习的具体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时,要求学生一定要根据这些具体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预习。这样让其带着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去认真地读课文,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把要求做的地方做一做,才能更好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课后的思考与练习对预习也很有帮助。思考题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思路、课文的重难点。预习时,看看并想想这些题目,可以帮助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课文的重难点。练习题则侧重字、词、句、段的训练,富有启发性。预习完课文试着口头做一做,可检查预习的效果。

  “我的困惑”——动笔圈画,标注疑难

  最后,要求学生勤动笔。预习课文不只是读读、想想,同样要注意多动笔。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写画画,圈圈点点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给不懂读音的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的句子画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做上这些记号,等到上课的时候,再特别加以注意,把自己觉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彻底弄明白。

  这样,让学生在预习中不仅动口、动脑,还要动手,要通过默读或朗读来了解课文内容,要自己动脑筋完成预习提示或教师所提出的具体要求,从而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语文的学习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笔者相信,只要我们有计划地认真启发,正确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可以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良好习惯的养成,绝不是短时间内能见效的,这是一个长时期的、细致的工作,还需要我们付出辛勤的劳动,努力去探讨、去尝试。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