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服务渠道 稳抓精准扶贫
2016/5/9
——记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医院)
院长刘航为老人看病
院领导看望慰问贫困优抚对象
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医院)直属于四川省民政厅,现为省财政全额拨款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该院始建于1951年,位于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古龙藏寺,占地300余亩,是成都地区少有的融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为一体的、集医疗、预防、养老、康复和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医院。近年来,该院在做好全省伤残军人医疗服务及国防建设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履行医疗机构职责,发挥自身医疗专业特长,瞄准精准扶贫,拓宽服务渠道,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走出了一条医疗扶贫的新路子。
三十载峥嵘岁月
谋创新 促发展
自1986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后,全国优抚医院开始“打开大门”,实行对外开放。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医院)牢牢抓住契机,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壮大,由“封闭式”服务走向“开放式”服务,奠定了该院逐步扩大的基础。
2000年,该院首次被评为全国二级乙等医院,给予了全院上下无限的动力。近年来,该院创新办院思路,在全心全意为伤残军人服务的前提下,不断加强人才、设备投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自身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15年4月,该院被评为全国二级综合甲等医院,媲美县级医院。门诊量也突破年20万人次,开诊期间平均每天达千余人次。为打造更好的诊疗服务,该院积极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301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建立远程会诊中心,让患者足不出户便可以享受专家的一对一诊疗服务;投入5000万余元,建成总建筑面积14250平方米的医疗综合大楼,新增床位300张,投资1300余万元改造了全新的层流手术间;拥有目前国际最先进的、且是新都区地区唯一的OLYMPUS CF/GIF-HQ290电子胃肠镜系统。目前,该院正着手引进西门子1.5T核磁共振系统、美国GE螺旋CT、奥林巴斯等离子电刀和腹腔镜、日本全自动生化仪、飞利浦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等先进的诊疗设备。
发展至今,该院现有在岗职工536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达398人,高、中级职称100人,初级职称250人。医院现有床位500张,设有呼吸心内科、消化肾内科、神经内科、妇科、老年病科、普外科、骨科、手术科、中医科、眼耳鼻喉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血液透析室、健康体检部等20多个临床、医技科室,系省、市、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寿保险等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你的能力取决于你能够承担多少社会责任。”在多年的发展中,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医院)牢记民政服务宗旨,在上级部门的坚强领导与精心组织下,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省政府、省民政厅相关决策指示,扎实开展全省重点优抚对象医疗巡诊服务,集中优势医疗资源下沉到最基层,稳步推进精准扶贫工程,有效地推动了惠民生促发展的各项工作。
集中优势医疗资源
扎实开展全省重点优抚对象巡诊
近年来,在省民政厅的指导和支持下,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医院)有效利用优抚医疗资源,积极创新优抚医疗服务保障模式,设立了由医务科牵头的医疗巡诊工作组,制定了医疗巡诊工作职责和工作纪律,建立了患者随访登记制度,实现了优抚医院医疗巡诊工作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有效缓解了优抚对象“看病难、看病贵”的实际困难,提升了优抚对象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事实上,由于我省幅员面积大,优抚对象多且分散于各地,很多优抚对象患者不能及时到医院就诊。特别是在边远地区,由于缺医少药、交通不便、健康意识薄弱等因素,很多时候病拖很久都未能进行治疗,到后期很难把控。因此,开展形式多样的医疗巡诊服务就显得很有必要。长期以来,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医院)充分发挥自身医疗资源优势,认真制定年度医疗巡诊计划,坚持每年至少10次开展医疗巡诊服务,实地为优抚对象患者检查病情,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保障,为优抚对象提供实时医疗咨询。同时,还借助医疗巡诊时机,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医疗保健知识,提高优抚对象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
在医务科科长吴秋实的办公室里,墙面一张省级行政区划图上贴满了小红旗标,另一面墙上则贴着每次出去巡诊的照片。“那些贴了红旗标志的都是我们曾经去过的地方。这是在凉山州普格县,当时天还下着雨,道路泥泞不堪,我们的救护车和商务车根本就爬不动,最后还是找来了一台推土机,把车推了上去,救护车的后部都被戳凹陷了。”吴秋实指着其中一张照片说到。
为有效开展医疗巡诊服务、实施分类保障,该院建立了优抚对象健康档案。充分利用为优抚对象健康体检的契机,并结合医院业务范围和特点,逐步摸清优抚对象健康状况,掌握优抚对象患者分布、疾病类型、家庭状况等主要情况,逐步建立优抚对象医疗健康档案,实行分类管理。“这个健康档案,就相当于我们去医院的‘病历本’,当再次去到同一个地方时,我们就会带上档案去,对比患者上次的情况,得出下一步的诊断。除此之外,每次巡诊我们都会带上上万张健康知识宣传资料,为老百姓普及健康知识。并在当地开设培训讲堂,对当地福利院、敬老院等机构的护理员进行培训,增强其对常见病症的防治能力。”吴秋实说。
据悉,2015年,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医院)共为全省16个区市县共计7453名优抚对象及困难群众开展了巡诊服务,赠送药品价值50多万元,医疗器械价值20余万元。
定点帮扶
指向精准扶贫战略
“中国农村的贫困状况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扶贫我花的经历最多。”习近平主席的真情话语,道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贫困群众的深切体恤和关怀。扶贫工作到了今天,重在精准,成败也在于精准。双拥工作助力“精准扶贫”方略,军队和地方政府有一项共同的任务:积极扶持重点优抚对象脱贫。
在省民政厅的领导下,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医院)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扎实开展“走基层、惠民生、解难题”活动,弘扬“以人为本、为民服务、为民解困”的民政服务宗旨。2015年初,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医院)与甘孜州丹巴县民政局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旨在利用院内良好的医疗资源为全省边远和贫困地区的民政事业单位和优抚对象提供医疗服务,改善优抚对象健康状况,彻底摆脱因病致贫的困境。
该院党办主任汤颂告诉记者,此次结对帮扶从2015年5月开始,将持续三年时间,到2018年5月结束。期间,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医院)将连续每年开展两次活动,涵盖在当地开展“送医送药”爱心义诊活动、与重点优抚对象和特困户结成帮扶对子、捐款赠物、为敬老院和福利院提供一定资金与物资帮助等内容,期间还将投入资金加强对当地民政项目建设的支持。
去年5月20日,在完成对雅安市宝兴县中坝村巡回医疗任务后,该院副院长陈其伟、袁建红率领的医疗小分队,进行了首次赴丹巴县开展医疗巡诊和结对帮扶活动。在丹巴县的三天时间里,医疗小分队先后到丹巴县敬老院、巴底乡开展医疗巡诊活动,为当地优抚对象及群众送医送药。副院长陈其伟、袁建红及党办副主任赵磊、二修养区支部书记伍红还深入到边耳乡大寨村、巴底乡色足村和协日村,看望慰问了优抚对象三南、王德金、斯当布,为他们送去了慰问金、大米、食用油等慰问品。截止目前,该院已深入丹巴县开展医疗巡诊和结对帮扶活动3次。
据了解,在丹巴县部分地区,农户受观念的影响,即使很好的农产品也很少拿出去卖,再加之受交通条件的限制,也根本卖不出去。该院了解情况后,积极制定扶贫方针,让帮扶真正落到实处。下一步,该院将会为部分困难户在年初提供资金、种猪,然后到年底再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买进,让当地贫困户走上一条创业致富的捷径。 (汤颂 本报记者 李彭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