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三版 >> 正文

眉山市殡仪馆以“三化”建设引领现代殡仪发展

2016/5/23

管理信息化 流程标准化 服务人文化

眉山市殡仪馆以“三化”建设引领现代殡仪发展

  眉山市殡仪馆承担着东坡、彭山、洪雅、丹棱、青神等五区县的火化服务工作。2015年,全馆火化量13395具,连续9年稳定增长,排名全省第二位,全国20大殡仪馆榜上有名。近年来,该馆陆续荣获民政部颁发的“全国殡葬改革示范单位”、“全国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全国民政系统优秀服务品牌”等殊荣,2015年,该馆荣获“全国殡葬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打响了眉山殡葬品牌。

  近年来,眉山市民政局大力推进基层基础建设,眉山市殡仪馆积极响应,结合工作相关要求,以内部管理规范、服务效能提升、服务质量优化、丧属满意度高为工作目标,提出了“管理信息化、流程标准化、服务人文化”的三化建设活动,积极建设以“信息化为基础、标准化为支持、人文化为导向”的现代化、规范化、人文化殡仪管理和服务体系,以提升全馆服务的软、硬件水平,向着“未来”挺进。

  管理信息化

  近年来,民政部推出了建设“数字民政”的战略部署,提出了包括殡葬在内的各种业务管理要实现办公现代化、信息化的目标。眉山市殡仪馆积极采取措施,按照基层民政信息化基础建设基本达到“五个一”(即拥有“一个全业务民政软件、一个局域网、一个因特网网站、一个统一的公益服务热线、一个卫星接收站”)的目标要求,2013年全力建设殡仪服务信息管理与控制软件系统,打造内部局域网管理和服务平台。据眉山市殡仪馆馆长黄宇介绍,整个系统主要由业务管理模块、服务管理模块、骨灰管理模块、综合查询模块、系统设置管理模块、报表统计模块及基础维护模块等系统构成。此系统具有快速的存储和检索查询功能,当需要资料时,可通过微机随时检索和查询,所需资料就会准确无误地显示出来。

  实行信息化管理后,殡仪馆拥有更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从前的手工统计报表既费时费力,且易出错,难以迅速准确地为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有关数据。信息化后依靠计算机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能高速精确地把所需数据分类汇总出统计表、统计图、月报表、年报表等,这些统计功能大大地减轻了殡仪馆以往手工翻阅原始资料进行分类统计的繁重工作,而且避免了可能发生的误差。通过建立通畅的电子化通道、统一的数据整合中心、综合的管理服务平台、便捷的语言播报服务和电子显示屏系统,建成了全馆内部局域网,使服务的每个环节实现电脑化管理,业务信息纵、横向传输效率和质量得到提升,简化了业务流程,实现信息共享,提高服务效率,缩短丧属办理治丧手续的时间;同时,系统通过与安防系统的融合、合理的权限控制及对各环节的信息校验,降低了业务风险;结构化的信息存储,保证殡仪服务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和规范性,防止中间票据遗失现象,确保安全服务,方便信息查询。

  2009年,眉山市殡仪馆创建了“眉山殡葬网”(WWW.MSBZW.COM),后陆续开通了“眉山市殡仪馆博客”、“眉山市殡仪馆”微信公众号和馆内服务区域无线wifi。通过不断完善网络平台,宣传殡葬改革、报道殡葬改革工作动态、跟踪殡葬改革热点,传播现代殡葬文化,提供便民服务窗口,搭建行业沟通交流平台,提升了殡仪馆的公众服务信息化水平,成功搭建了一条殡葬单位与社会各界沟通互动的桥梁。

  流程标准化

  标准,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持,其重要性日趋凸显,标准化水平的高低也已经成为行业和实体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行业的标准不仅是领导者决策部署的参照,更是广大职工规范操作的依据。改革开放以来,标准不断从生产领域、经济方面向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以及政府管理中拓展。同样,标准在民政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作用越来越明显,成为与法规、规划、政策同样重要的工作手段,同样具有基础性支撑作用。

  在2016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李立国部长用大量篇幅专题讲了如何推进民政标准化工作,要求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推进民政标准化工作的意见》。要依靠标准化实施民政服务对象保障政策,提高民政服务管理质量和水平,防范民政工作风险,实现民政部门政府职能的转变。

  近年来,眉山市殡仪馆先后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三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接受质量体系管理的监督,进一步夯实了该馆的内部管理基础。

  为抓紧制定完善相关标准,建立常态化、可量化、易操作的工作规范。眉山市殡仪馆在认真贯彻执行民政部颁发的《殡葬服务术语》等7项服务标准基础上,结合该馆实际,对单位原来的服务流程规范进一步细化、完善,形成了行政管理、殡仪接待、遗体接运、遗体冷藏、遗体告别、遗体火化、骨灰寄存、档案管理、安全卫生管理等一系列服务标准70余项,印发各岗位职工人手一份遵照执行,使管理有标准、服务有规范、安全有保障、考核有依据。

  为进一步提升标准化服务能级,在2014年通过全省标准化联席会议现场答辩后,眉山市殡仪馆积极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申报“殡仪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2015年5月,该项目获国标委审批立项。这是全国第二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殡葬行业的唯一试点项目。为高标准完成试点项目,该馆积极筹措资金,经过多方咨询评估,通过政府项目采购,投入近50万元,挑选了专业的管理咨询公司指导、协助开展项目试点工作。

  据悉,该馆标准化建设工作主要分为组织设计和标准化试点建设两大模块,初步策划管理、服务标准一百余项。目前,在眉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指导和专业管理咨询公司的协助下,该馆正有序、稳步推进标准化试点建设相关工作,现已完成组织结构设计、部门岗位职责及服务流程梳理等工作,各项标准初步成稿,即将组织标准评审工作。

  下一步,眉山市殡仪馆将在单位各服务岗位试运行经讨论通过的各项标准,时间预计近一年。预计明年6至7月左右,将申请国标委派专家到馆现场验收。黄宇表示,除了标准化试点项目的开展,眉山市殡仪馆还积极参与到殡葬行业其他标准的起草制订,诸如:《火化机后处理装置技术条件》、《遗物焚烧设备通用技术条件》等国标或行标的起草工作,并积极参与《殡仪馆职工安全通用要求》意见征求工作。下一步,眉山市殡仪馆还将积极起草并申报《殡葬文化建设指南》行业标准。

  服务人文化

  眉山市殡仪馆占地总面积近40亩,绿化面积达43.6%。走进眉山市殡仪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喷泉广场,随处可见鲜花绿荫,小标牌上铭刻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名言警句,廉洁警示走廊、孝文化长廊、珍爱生命教育馆……处处彰显着文化气息。

  四川省殡葬管理工作现场会在眉山召开,与会者对眉山市殡仪馆一期殡葬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眉山市殡仪馆结合“三化建设”活动,积极开展以人文化为导向的殡葬文化建设。

  多年来,眉山市殡仪馆建成了一支有知识、有能力、能奉献、能创新的人文关怀殡仪服务队伍,将植根于眉山本土的殡葬文化理念融入实践,融入具体服务过程,营造了一个充满“人文化”的治丧软环境,并积极探索新的服务项目,推出多样化、个性化、可选择的礼仪、礼乐、鲜花等服务,更好地满足群众多层次、个性化的殡葬需求。同时,该馆还积极拓展殡仪功能,打破传统的殡仪服务定位,立足于更高的起点,更宽广的视野来对待殡仪馆的规划建设发展问题,实施“搞调研、抓宣传、建基地、创品牌”举措,对殡葬文化建设作出规划,专门成立了殡葬文化研究室,由馆长牵头,落实专人具体抓殡葬文化工作,以殡葬文化建设为支撑,促进眉山殡葬服务质的飞跃和眉山殡葬事业新的跨越。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四任社会事务司司长和省民政厅等多位领导曾到馆调研和指导。

  “做殡葬就要做文化,我们着力加强殡葬文化建设,并始终坚持将其成果全面深入地渗透到服务工作中,以此来提升服务的人文内涵。自2009年大力推动文化建设至今,眉山市殡仪馆现已打造成:一个珍爱生命的教育场所,一个孝亲敬老的感受基地,一个廉洁清明的警示窗口,一个殡葬改革的宣传阵地,这种在特殊的地方,开展特殊的教育,达到特殊的效果文化建设形式,使殡仪馆不仅成为逝者的安息之地,也是生者获得生命教育和宣传现代文明丧葬新风的最佳场所。通过在潜移默化中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使每年来馆治丧的50多万群众和社会公众在此接受生命文化的洗礼。”黄宇说。

  几年来,眉山市殡仪馆形成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化作品:2012年在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发行《殡葬工作手记》一书,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眉山市委书记李静为该书作序;2014年在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中国殡葬文化与科技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专项的支持下,出版了《珍爱生命教育》、《孝亲敬老教育》、《廉洁清明教育》、《殡葬改革宣传》等眉山殡葬文化系列丛书;同时,还致力于殡葬理论研究,积极参与历届清明论坛,撰写的多篇论文获民政部一、二等奖和市政府社科成果奖等。

  眉山市殡仪馆的“三化建设”,外塑形象、内练素质 ,提升了单位的社会效应、经济效应、环境效应,展现了西部殡葬单位的人文风采,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建设之路。(苟云飞)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