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三版 >> 正文

蒙顶山茶交所:奏响茶产业变革时代强音

2016/9/19

站在制高点 整合全产业链 服务茶叶实体经济

蒙顶山茶交所:奏响茶产业变革时代强音

  回首2015年,茶市总体稳定,但对于不断增量的毛茶产量,消费端的拓展仍然是重点问题。多位资深茶界业内人士分析,2016年茶市不会比2015年差,但仍会处在调整期。毕竟,中国人均茶叶消费量并不高,“喝茶就是喝健康”的理念却越来越得到认可,市场需求潜力大,可挖掘的空间广阔。消费端市场尚且如此,那么人们普遍关注的“茶叶金融或者说是茶叶金融化趋势”又将如何呢?

  2016年8月3日,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雅安市蒙顶山茶叶交易所正式更名为蒙顶山茶叶交易所,以雅安市蒙顶山茶叶交易所正式更名为标志,并宣布与民生银行成都分行战略合作,“暗潮涌动”的茶金融已由谋篇布局转入烽烟四起的激烈竞争时期,风口的到来是不容置疑的。

  创造“互联网+茶产业+金融+现代物流”的商业模式,让“茶企、茶馆、茶行、消费者、投资者”处于同一平台。我们仿佛看见——

  一个茶金融时代的来临

  近几年,我国茶叶消费正处于转型期,茶产业是当之无愧的朝阳产业,在茶文化热、有机茶热、保健茶热、名优茶兴起等多重因素下,茶叶的传统区域性消费习惯正在走向分解,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现代的、多元化的茶叶消费趋势。

  四川作为茶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国的产茶大省,2015年四川茶产业产量实现持续增长。据省农业厅业务统计,2015年末全省茶园面积481.55万亩,增长5.02%;总产量25.97万吨,增长11%;总产值达157亿元,增长20.77%,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国前三甲。

  川茶,它聚集着财富,创造着财富。事实上,茶产业的发展是四川农业结构转型、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甚至跟地方的扶贫规划形成配套,东明书记、昌平常委(时任)、史哈副省长(时任)先后多次对川茶产业发展作出重要批示,省政府召开川茶产业发展现场会,为川茶发展指引航向。

  日前,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陈放到蒙顶山茶叶交易所视察调研,并对茶交所短短半年多时间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对茶交所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引导茶产业转型升级、帮助企业解决供给侧结构失衡难题等方面的大胆创新与探索予以赞赏,对茶交所“立足四川、面向中国、走向世界”的宏大目标表示鼓励与支持。同时,系统深入地分析了四川及全国茶产业发展现状,指示茶交所要“以点带面”,融合“精准扶贫”政策及“一带一路”战略,从茶园基地入手,高标准、严要求,打造全产业链的茶叶类安全饮品,让茶饮走出四川,走向世界。

  “更名是要进一步提升茶交所行业影响力,让这个中国茶叶专业交易平台的疆域不限于四川地区,要迈向全国,影响世界,提升茶交所的定价权。”茶交所总裁傅元森介绍。

  在业内人士看来,作为目前中国唯一的茶叶交易所,蒙顶山茶叶交易所需要这一张新名片,向外界清晰展示其定位。不过更重要的是茶交所要有说服力的成交量,有实实在在的行业影响力,这样才能内外兼修,真正获得行业定价权。

  据介绍,自2015年末以来,茶交所进行了系列改革,以“互联网+”作为撬动行业的支点,创新“互联网+茶产业+金融+现代物流”的商业模式,使茶企、茶馆、茶行、消费者、投资者在同一平台上,流通环节扁平化、金融要素与生产要素互补化,重塑产品、形象、结构、业态、渠道、体验。数据显示,茶交所2016年截至8月底交易额突破600亿元,影响力逐步扩展到全国。

  它像一个胎儿,先是躁动于母体,给人喜悦,也给人不安。但它一经降生,就演出——

  一出出诱人的活剧

  2011年7月,茶交所经雅安市政府批准,由雅安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雅安名山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组建,同年11月完成工商注册并正式成立。作为全省产业重点培植的交易平台之一,它的成立对推动雅安乃至全省茶叶产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2年12月24日,茶交所正式通过了全国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的验收,自此成为目前全国唯一一家茶叶类大宗商品专业交易所,开启了川茶产业新的征程。

  好事多磨,新征途中也不是事事如人意。受限于茶叶买卖的特殊性以及市场行情走向,茶交所上线初期,也曾遭遇过“滑铁卢”,入驻商家少,交易量小,一直困扰着茶交所管理层的心。“茶交所如果选择走电子商务的道路,很难再复制马云的成功,必须走一条别人没走过的路,一条创新的路,一条颠覆传统行业的路,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傅元森强调。

  2014年,“互联网+”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各行各业,省政府、雅安市委审时度势,决心把茶交所作为省级“互联网+”重点企业进行重点培育,着力打造经济转型升级新引擎。茶交所董事长柴渝、总裁傅元森更是带着新班子跑遍了国内各大软件公司,最终与拥有全国顶尖系统开发团队的郑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达成了软件开发协议,一场凝聚智慧与心血的茶产业变革蠢蠢而动。

  2015年,茶交所完成股权置换,同前海天府酒交中心强强携手,展开全面合作。年末,茶交所创新交易系统及电商平台全面上线,茶叶智慧贸易、价格指数发布、溯源、个性化定制、互联网金融、客户服务、大众点评、呼叫中心、集采专场、智慧商城、积分管理、跨境电商、微盘、资金管理、风险控制等一系列创新交易系统惊艳四方,上演了一场茶叶行业商业模式的颠覆性革命。

  2016年上半年,茶交所同央视财经、和讯网、四川新闻网等媒体达成合作。目前茶交所智慧茶市交易行情实现在和讯网现货板块实时播报;2016年7月15日,蒙顶山茶叶交易所茶叶价格数据信息已于央视财经频道发布,茶交所已成为央视财经茶叶价格指数唯一采集平台,并于当日在CCTV-2《经济信息联播》首次播放,大幅提升了茶交所的业内权威性及公信力。

  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产业互联网战略的推动下,茶交所终于——

  找到了一把金钥匙

  纵观当前中国茶产业经营模式,傅元森分析,目前,我国茶行业的商业模式大致分为四大类:通过自建连锁零售终端,打造零售企业终端品牌,然后沿着产业链延伸,在各主要产茶区建立茶叶生产基地;另一类是通过商场专柜、品牌专卖店销售,经营企业品牌,以某单一知名茶叶种类销售为主的商业模式;再者是拷贝立顿模式,主攻快消市场袋装茶的企业,终端销售以大卖场为主;以及近几年随着电子商务逐渐成熟而发展起来的O2O模式。

  现存的茶行业商业模式虽然有递进发展,但始终局限于生产到销售这样的基本模式,没有谁能真正大幅度地提高茶产业总产值。因此,茶行业需要来一次真正的“洗牌”,在这一探索过程中,茶交所蓄势待发,以国际化的视野和专业专注的服务理念,立足四川,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终于找到了一把金钥匙。

  那么,这把金钥匙将如何打开当下茶行业发展的系列枷锁呢?

  事实上,茶交所模式的精髓在于打造一个多方共赢的生态圈,茶交所本着“政府引导、平台引领、市场主导、资源共享”的原则,串联全国的茶农、茶企、茶商、茶馆茶行、茶叶收藏家,整合茶产业的上中下游,成立五大专业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而建立这样大型的生态圈,平台的功能性和服务性则显得尤为重要,茶交所“互联网+茶产业+金融+现代物流”的创新商业模式,集成电子交易与金融服务、仓储物流、生产管理、产品溯源相结合的新型交易平台,正契合了生态圈发展的需要。

  在蒙顶山茶叶交易所,上游茶企和产业客户可以利用电子化交易平台“茶市”,开展智慧贸易,规避贸易风险,提升效率,轻松做好茶生意;茶交所创新开发的“茶元宝”系统,将消费理财与金融服务相结合,更是颠覆传统的消费观念,为消费者实现“茶喝了、钱还在”的消费梦想,企业商家还可享受“仓单质押、订单融资”等多种形式的金融服务,解决茶企融资问题;该所推出的“智慧茶城”系统,集多项创新电商大成,为茶企提供新型的营销平台,为消费者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电商服务;此外,还开发了综合展示平台“茶苑”系统,为茶业信息发布、价格指数、茶界资讯、文化传播、茶旅融合、茶业培训等提供综合服务,树立行业发展风向标。

  迄今,茶交所已推动合格产品上市49个,445个产品入驻智慧茶城,37个产品推上茶元宝。产品涵盖六大茶类和苦荞茶等特殊茶类,产地覆盖四川、云南、福建、浙江、湖南、河南、贵州和重庆。

  在积极推动产业链上游合作的同时,茶交所还充分利用免费商业模式的核心优势,串联下游茶馆茶行。迄今已串联下游茶馆(行)1000余家,开设样板型O2O体验店110家,联系全国茶馆25万家,联合茶艺师培训机构2家,链接茶艺师2万余名,初步构建了展示体验功能的市场终端体系。

  截至2016年8月底,茶交所已经完成全国19个省级运营中心的设立,并着手线下营业部和展示型O2O体验店样板店的全国布局,打造运营中心、营业部体验中心+茶馆茶行“店中店”体验+社区O2O体验店(创客茶馆)体系的全国大棋局。

  今年2月,时任四川省委常委、省委农工委主任,现任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李昌平在给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的报告中写到“茶叶市场交易、信息聚集和仓储物流加快发展,特别是雅安市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建立的蒙顶山茶叶交易所,其商业模式及智慧贸易服务等获得市场高度认可,扩大了在全国市场的话语权。”茶交所智慧贸易模式得到王东明书记的高度肯定。

  创新的交易系统及电商平台已经把茶交所的创新商业模式变成了现实。一套最具创造能力和持续服务能力的中国茶产业上下游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及中国茶叶标准化体系正在形成,一个由茶企、茶馆、茶行、消费者、投资者共同主导的茶金融时代已经来临,茶商们将迎来全新的经营之道,消费者将走向另一条创富之路。  (孔德黎 记者 李彭川)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