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救助站:流浪男子找到了妈妈!
2016/11/21
“27号要走了。”
在雅安市第四人民医院,与“27号”朝夕相处的病友如潮水般涌来,目送他离开。
三个月时间,大家与“27号”逐渐熟悉,建立了情谊。
“27号”是资阳市安岳县人,名叫周勇。
2008年,周勇被送往马尔康。2014年,在马尔康与舅舅失散。如今归家,身患癌症的父亲早已入土,年近90的爷爷患有老年痴呆,已记不起他。
这些年来,姐姐心儿牵牵,母亲泪儿潸潸。
剪不断的,是亲情,扯不断的,是想念。
根据只言片语
赴安岳帮助寻亲
今年7月26日,雅安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在雨城区南郊乡巡查时,发现了一个蓬头垢面、衣冠不整的流浪者,他头发齐腰,右眼失明,且神志不清,根本无法与人交流,身上也无任何身份信息。
工作人员想要接近他,可是他有较强的抵触情绪。后来,工作人员拿来了食物和水,慢慢让其放松,将他带到了救助站。
工作人员看他身体硬朗,只是精神有一定障碍,于是将他送到了市第四人民医院进行恢复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他逐渐恢复了意识,并且能够自述家庭情况。他自己叫“周盛军”(音),母亲叫孙先容,家里有哥哥姐姐,生产队长还给他家送过粮、油等。
救助站工作人员根据他的只言片语,经过研究制定了寻亲方案,并由站长李爱平、业务科长高晋华、驾驶员魏良组成寻亲小组,开展寻亲工作。
借助民政部关于“在站寻家,让爱回家”的寻亲活动,在信息比对时,发现资阳市安岳县周礼镇有一条信息与该被救助人情况相似。
寻亲小组立即上车,踏上了帮助寻亲之路。
挨户进行走访
比对信息一波三折
李爱平带着工作小组奔赴安岳县周礼镇,进行走访。
走访周礼镇时,恰逢各村召开例会,周礼镇分管民政工作的朱甫光将救助者的照片拿给各村主任和村支书辨认,但均表示无此人。随后又找到两名90岁的老人帮忙辨认,均无结果。
这无疑给寻亲小组泼了一盆凉水。李爱平决定到各村组进行挨村挨户走访调查。
先后走访了16个村组,可依然没有结果。
就在此时,在一村民的提醒下,朱甫光突然想起了桂湖村4组有一男子是间歇性精神病,脾气狂躁,并且在多年前失联。这时,大家都兴奋起来。
朱甫光这才想起来,开例会时桂湖村的村支书缺席,根本没有进行辨认。于是,拨通了桂湖村村支书的电话。电话那头,村支书说了第一句话:“是不是右眼失明?”
第一个问题就让寻亲小组高兴万分。
“是不是精神不正常?”“是不是叫周勇?”“姐姐叫周燕,母亲孙先容。”
说到这里,大家激动得相互握手表示祝贺。
寻亲小组立即来到桂湖村4组,找到了周勇的家人。
看到周勇的照片,家人欣喜若狂,感动涕零,确认被救助站救助的人就是他们苦苦寻找多年的亲人。
据李爱平介绍,这是民政部开展“在站寻家 让爱回家”寻亲活动后,雅安首位成功寻得亲人的案例。
寻亲组立即收集了周勇家人的照片视频,带回雅安。
一家人团聚
亲情燃烧温暖人心
周勇看到姐姐、母亲的照片和视频后,不仅清楚认出姐姐和母亲,以前的一些回忆也被勾起。
周勇恢复情况良好,并且能够表达出想要回家的愿望,寻亲组决定将周勇送回到亲人身边。
10月26日,周勇踏上了归途。
上车之前,寻亲组再次将母亲和姐姐的照片给他看,他语言清晰,认出姐姐和母亲,并知道路途遥远,还问工作人员要了两瓶矿泉水。
车辆行驶三个小时后,周勇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近。
中午12时许,抵达安岳县周礼镇镇政府办公驻地,周勇的姐姐和母亲早已在此等候。
看见儿子下车,孙先容哭了出来,周燕也声泪俱下,周勇也认出了自己的母亲和姐姐。时隔八年,一家人终于团聚。
寻亲组跟着周勇一家,走在泥泞的乡间小路上,深一脚浅一脚。
周勇家是一座破旧的瓦房,家里几乎没有现代化家用电器,房间里阴冷潮湿。
周勇90岁的爷爷坐在门口,由于视力不好,并且患老年痴呆,已经忘了眼前的这个人就是自己日思夜想的孙子。
回到家,周勇立即在自家房里找来柚子,剥开给爷爷和母亲吃。爷爷老泪纵横,但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孙先容说,现在儿子胖了,身体比以前好多了,最让她感到欣慰的是儿子剥柚子给她吃,这是以前从来没有做过的事,这让她看到了希望。
遗憾的是,周勇的父亲已经因癌症去世。
周燕带着弟弟,找到了父亲的坟墓,在父亲坟前嚎啕大哭:“爸爸,我已经把弟弟找回来了,你的愿望实现了,我会照顾好弟弟,你好好安息吧。”
周礼镇的党委书记舒心表示,非常感谢雅安市民政局、救助站做的寻亲工作,将周勇送回亲人身边。镇政府会将周勇纳入社会保障,并提供必要的医疗救助,将爱心传递下去,让这样的弱势群体过上好的生活。
周勇回家了,可是像周勇一样的人还有很多。据李爱平介绍,救助站此次寻亲共涉及20名救助者,周勇是其中一名。
坎坷的寻亲路
故事追溯到2014年,阿坝州马尔康县一个长途电话打到了安岳县,传递了一个消息:周勇不见了。电话那头是周勇的舅舅。当时,他带着周勇在马尔康务工。
得到这个消息,周勇母亲心急如焚,泪眼婆娑,姐姐周燕几度失去控制,泪流满面。
家人为何对周勇如此担心,要知道周勇当时已经28岁。
原因很简单,周勇患有精神疾病,曾在村子里打人,用砖头砸人,甚至家人也会受到攻击。加上周勇的父亲身患癌症,无法照看他,这才将他送到马尔康,让其舅舅帮忙看管。
这一切源于周勇5岁时,右眼因疾病失明,心里承受莫大的打击,随着年龄的增大,他脾气变得狂躁起来,最后服用药物也不能控制。
母亲将药放入碗中,让周勇吃,常常遭到拒绝,一把揪住母亲的头发就按到桌上,母亲头发被扯得稀少。
将周勇送到马尔康,也是家人的无奈之举。
周勇失联之后,他的舅舅、母亲、姐姐寻遍了马尔康周边的阿坝、理塘、雅安等地,但均无收获。
可是他们寻找周勇的念头一直没有破灭,一年、两年……
在寻亲期间,孙先容只要看见流浪者都会提供帮助,就会想到自己的儿子。
周燕看见流浪者也会给吃的、喝的,希望自己的弟弟在外面也能遇上好心人。
终于,在雅安市民政局、市救助站、安岳县周礼镇等部门的帮助下,10月26日,孙先容的寻亲之路终于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周边村的邻居听说周勇回家,都来看他,其中还有不少被周勇追打过的长辈。
李爱平说,寻亲之路任重道远,圆满一个家庭,就会给千千万万的家庭希望,这也是救助部门工作的动力所在。 (韩峰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