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三版 >> 正文

带着贫困户 勇奔致富路

2017/11/9

——记泸州市合江县虎头镇五亩村第一书记杨耿


杨耿与村民一起研讨荔枝生长情况

      看着村上的荔枝树一天天长大,杨耿这个“第一书记”心里充满了无尽的期待,经过两年的时间,如今荔枝已经长大成林,相信不久村民便可以靠卖荔枝赚钱了。他忍不住摸出手机,拍下了眼前的美景。

      两年前,杨耿从泸州市纪委机关到该市合江县虎头镇五亩村任第一书记,由一位监督执纪的专业人,变成了一名带领基层干部群众致富的“领头羊”,如今,村上基础设施不断夯实,产业兴起,到处呈现一派农民致富的希望盎然生机,实现了他本人“忠诚、干净、担当”的庄严承诺。

      心贴心解民忧

      鞋子走烂好几双

      “要不是杨书记的贴心帮助,我的病还真不知怎么办。”五亩村9组的贫困户段功荣回忆起起两年前杨耿帮助自己的那段日子,感谢得一把鼻涕一把泪。

      2015年冬天一个停电的夜晚,段功荣提着一桶煮熟的红苕去猪圈喂猪,一不小心撞在猪栏上,滚烫的红苕汁全部倒在自己身上,导致右手、右腿大面积烫伤。

      因为家里贫穷,段功荣选择了不花钱的“土方子”治疗,然而一天过去了,病情不断不好转,反而更加严重。

      “必须去医院,不能再耽误了。”第三天,例行走访贫困户的杨耿走进了段功荣的家,看到他严重的伤情,杨耿立即将段功荣送进了合江县人民医院。

      虽然贫困户就医大部分可以报销,但段功荣经济实在是拮据,一周后,初步抑制伤情恶化的段功荣放弃了治疗,悄悄出院了。

      闻讯而来的杨耿再次带上身无分文的段功荣到西南医科大附属医院检查,一边找门路积极筹钱,一边想办法让他做全面检查。

      听说要六、七万才能治好,拿着治疗方案的杨耿带着段功荣再次住进了合江县人民医院。在杨耿的帮助下,民政局等单位申请各种临时性救济款6000元,村支部积极筹资6000元,在医院的持续医治下,50多天后,段功荣终于康复出院了。

      “后来,杨书记把我第一次住院的3000元都退还我了,还帮我申请了异地搬迁工程,上个月才搬进100平米的新房子,我以后准备多喂点猪,多养点鸡,日子就会越来越好。”段功荣满怀信心地说。

      同样,该村曾经双下肢溃烂的张少辉,患上先天性高度近视的周中明,提到杨耿曾经帮助他们的事情,一个个举起了大拇指。

      然而,谁又会想到,两年多来,杨耿的脚步踏遍了该村的每个角落,两年来,杨耿步行2000多公里,整整走烂了4双鞋。

      据五亩村村主任马学梅介绍,自从杨耿来了村里,便与70户贫困户结成了“亲戚”对子。目前,58户贫困户的房屋已经实施改造,18人获得贫困户公益性岗位,22名残疾贫困人有每月120元至230元的残疾补助。

      实施“三大工程”

      村庄变身“立竿见影”

      “以前从来没有想过山上的竹子可以变成钱,现在路修好了,每年可以卖二三十吨竹子,两三千斤鱼,收入几万块钱没得问题。”五亩村5组的群众罗安杰指着满山遍野的竹林兴奋地说。

      要致富,先修路。要脱贫,建好基础设施是个必要条件。从揣着文件到五亩村调研走访,到各种资料烂熟于胸,在杨耿的心里有个最大的愿望,那就是先修路,让村上的农产品运输出去变成钱。

      在争取了25万资金打造的村党群服务中心,杨耿召开了村班子扩大会议,最终决定实施交通扶贫、安居扶贫、农田水利扶贫三大扶贫工程脱贫规划。

      短短2年,五亩村硬化公路25公里,村社公路通畅通达,贫困户入户路便捷;农网改造顺利完成,聚居点实现水、气入户;新建渠道4.2公里,整治渠道2公里,整治山坪塘16座,新建蓄水池15口,高效节水灌溉500亩,整理土地500余亩。

      如今,变身的五亩村硬化的“民心路”通往村民家,稻田边清泉哗哗流淌,起伏的土地流淌着片片绿意。村里车来车往,昔日山里的农产品源源不断送到了山外。

      为了凝聚全村干群齐心协力的干事力量,五亩村首次实行开放式办公、村干部值班、每月村社干部交心谈心等制度,实行开放式两委会办公,对凡涉及本村经济发展规划、财务预决算、疑难矛盾纠纷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时决策前都充分征求群众意见。

      产业托起致富梦

      幸福日子悄然来临

      “我和爱人身体都不好,家里没有劳力,以前吃饭都成问题,自从杨书记帮我送来了鸡苗,帮我建起了鸡苗孵化室,我利用庭院养鸡,养几头猪,种几十株荔枝,几千株金钗石斛(中药材),年收入保底也有3万多元。”谈起目前的状况,五亩村8组的贫困户周中明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结合群众意愿,杨耿引进合江双峰家庭农场作为龙头带动,农场老板承包了10个山头500亩地建设荔枝林,每亩地每年可以获得250斤谷子的村民,彻底从土地“禁锢”中解放了出来。

      依托龙头带动和技术保障,五亩村的先后发展了2000亩荔枝,500亩真龙柚,杨梅、青果、花椒等种植业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初具规模。代耕代种、产品加工、订单式农产品包装、配送等农业产业化服务开始勃发出生机。

      在发展种植业的同时,杨耿积极为村民规划规范化养鸡场、养鸭场和养鱼场,帮助贫困户建立标准化的黑山羊、土鸡、土猪养殖圈舍,鸡苗孵化室。先后建成年产1000头的生猪养殖场2个,年产8万只养鸭场2个,养殖白水鱼100亩,黑山羊850头,土鸡1.8万只,为五亩村集体年创收8万元,群众人均增收2000余元。

      “在我以前的认知中,人群集聚,土地游转,种植规模化,才是现代农业的必经之路。但接触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事例后,我认为家庭小型种养殖业,还是能让一些群众勤劳致富,享受到扶贫红利的。”杨耿认真地说,有点“专家”的风范。

      在杨耿的推动下,昔日靠地来钱、靠天吃饭、靠帮扶脱贫的五亩村人,如今,正走上了一条靠地生金,靠产业脱贫、靠勤劳增收的“高速路”。五亩村人的致富梦想不再遥远,幸福日子悄然来临。

      记者手记:廉洁方能聚人,律已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这是写在杨耿办公室的一句话。在第一书记纷纷下基层帮扶贫困村的今天,真正扑下身子真帮实扶的第一书记,才是贫困户真心信服的第一书记,才是我们党在脱贫攻坚战略中真正需要的第一书记。

      “忠诚、干净、担当”,是杨耿作为一个纪检人的人生信条,把村民的致富作为自己工作的首要任务,先后争取资金2000多万元,自己却没有报销过一分打的费用。他牢牢记住自己是一个纪检监察干部,身体力行,在五亩村塑立了一个模范的纪检干部形象。

      你付出的越多,收获就会越满;你经受的苦难越大,你的充实感就越强烈。在一片弥漫着乡土气息的淳朴之地,播种着希望,就一定会收获成就。杨耿告诉记者,他离开家的时候,儿子才只有两岁,这段年龄,是孩子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日子,但当儿子长大的一天,他可以自豪地对儿子说,父亲也许亏欠了他,但没有亏欠共产党人这个称号。

      岁月如梭,春华秋实。在青春的日子播种希望,必然在人生的某一天,收获着阳光和喜悦。(杨震森)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