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三版 >> 正文

大英县探索构建“五位一体”基层治理体系

2018/12/6

      ■ 大英县民政局 刘鑫

      一、“13N”村级治理机制。“13N”中的 “1”是指村党组织,“3”是指村民委员会、村民议事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三个村民自治组织,“N”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其他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一是突出“1个支部”强化引领能力。以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为主线,通过持续开展“三分类三升级”,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推进党组织设置改革,实施“素能提升”工程,不断提升了村级党组织在村级事务中的组织领导作用。二是完善“3个机构”强化服务能力。加强村级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委员会、村民议事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等3个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完善党领导下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三权”相互分离、协调运转体系。三是搭建“N个平台”强化共治能力。在党组织的引领下,大力培育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积极搭建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中介组织、民间组织等多元参与、合作共治的平台,共同参与村级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培育社会组织331家;强化各类组织活动阵地建设,提档升级331个党群服务中心;建成运营48个日间照料中心。

      二、“四统一”村务公开机制。一是统一公开方式。全县统一为各村制作固定的公开栏,并设置在各村村民居住相对集中,既便于群众观看,又便于长期保存的地方,并在公开栏旁设立了“意见箱”,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二是统一公开时间。全县印发了《大英县关于规范村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各村对常规性的村级事务定期集中公开;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和重大事项,实行一事一公开;对临时性工作,要随时随地进行公开。三是统一公开内容。按照“全、细、实”的标准,规范村务公开的内容。“全”即公开的内容全面完整;“细”,即公开的内容详细,让群众看得明白;“实”,即公开的内容真实,不弄虚作假,不避实就虚,不搞形式主义。四是统一公开程序。按照“一清二审三报四公布五存档”的程序进行。“一清”,即由村民委员会负责列出应公布内容的清单;“二审”,即由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查、补充、完善;“三报”,即报村“两委”会议讨论确定;“四公布”,即把公示内容逐条逐项在固定公开栏公布;“五存档”,即对每次公开的内容,都要存档备查,由专人负责管理。

      三、“四举措”深化村务监督机制。一是开展“十有”规范化建设。全县印发《大英县村监委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明确规定村监委做到“十有”:有队伍、有牌子、有场所、有制度、有活动、有计划、有流程、有台账、有实绩、有保障。二是建立“六步”流程化管理。按照中办、国办要求,对全县各村监委按信息收集、集中议事、月度上报、分类督办、限期答复、季度通报“六步”流程化管理。三是推广“三色”清单工作法。各镇乡、园区、社区管委会村监委严格按照“工作清单(红)、整改清单(黄)、考核清单(蓝)”具体开展工作。四是创新“正负”履责清单制。创新制订《大英县村监委履责清单 》,明确村监委的工作领域和具体的监督内容,解决“要监督什么”、“能监督什么”和“如何监督”等问题,确保监督有章可循、务实管用,防止流于形式。

      四、“1234”“小微权力”治理机制。“1”套清单促规范。全县印发《大英县26项“小微权力”清单》手册20000余份、《“小微权力”操作规范》宣传册30000余份,并在各村进行全方位公示,确保村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确保村级事务规范运行。“2”项举措强保障。一是全县深化“三色清单”工作法,在年度责任清单、每月任务清单中均明确村级干部职能职责及工作任务,并在每月督查中具体列出问题整改清单。二是推进“三民机制”工作法,采取定时召开“民情恳谈会”、走访群众收集社情民意建立“民情台账本”、针对问题落实化解包干责任制,及时化解民忧民怨,确保村级干部明确任务、权责范围,不越权、不渎职。“3”级监督强管理。建立县、镇、村三级监督体系,实时对村 “两委”工作进行监督,加强风险预警防控。发现村干部有违规违纪行为及时制止举报,每月通报督查情况,并开展警示教育和案件查处办理,充分形成全程、实时、多方监控体系,切实推动了权力在阳光下运行。“4”本台账求实效。分别建立了党务村务公开台账、社情民意办理台账、村民事务代办台账及民主监督管理台账,督促村干部严格按照党务村务公开制度规范公开,并做好公开内容收集归档,进一步实现村级权力规范运行、全程监督、责任倒查。

五、“多元共建”社区治理机制。一是明确政府定位。强化政府对社区公共事务的规划、指导、协调、监督,使政府与社区从“领导”与“执行”的关系,转变到“指导”与“协助”关系。二是规范社区事权。进一步理清社区的职能职责界线和功能定位,明确职责,规范办事程序,把社区从“给政府打工”中解脱出来,实现政府依法行政、居民有序自治。三是引入市场帮手。针对群众个体化、个性化、多样化的特点,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让非营利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到居民服务和社区治理中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各种需要。四是加强社工培养。强化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完善社工专业培训体系,对未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社会工作人员开展分期、分批、分层培训,及时更新社工的专业知识,提升社工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全县目前共持有社会工作师(助理)资格证书18人。其中,中级8人,助理级10人。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