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三版 >> 正文

残疾人社区体育康复的实施路径研究

2019/10/31

——以温江区为例

      【摘要】 残疾人事业是衡量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社区是残疾人生活与康复的基础社会环境,现代社区在为残疾人提供包容性生活环境的同时,还要保障残疾人的基本权利,促进残疾人的社会参与。残疾人的体育活动是促进残疾人健康和实现社会参与的重要途径,社区是残疾人体育活动的重要平台,我国残疾人社区体育康复起步较晚,起点较低,尽管政府已经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及政策来保障残疾人权益,但残疾人在获取体育康复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成都市作为新一线城市的代表,历来重视残疾人工作,“助残圆梦”等工程的开展,为广大残疾人提供了锻炼和康复训练的机会,但在发展和管理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以温江区为例,各级政府期望整合区域资源,探索符合温江特色的残疾人社区体育康复的新模式,找出温江区残疾人社区体育康复存在的问题,找到残疾人社区体育康复事业发展的对策及实施路径,为全区残疾人和社区体育康复人群提供康复体育咨询、康复体育指导等服务。

      一、残疾人社区体育康复的现状

      本次抽样调查了温江区各街道社区乡镇的167名残疾人,其中男子100名,女子67名,平均年龄55.6岁。从残疾类别看,主要为肢体残疾、视力残疾、听力残疾等(其中,肢体残疾占49%,视力残疾占27%,听力残疾占12%);从残疾人受教育程度看,以具有小学及初高中文化者为主体;从经济来源看,参与活动的残疾人绝大部分有工作或享受社会保险。

      (一)残疾人社区体育康复机构现状。温江区一共配置建设了10个残疾人社区体育康复工作室,涵盖了所有的镇街和残联康复中心,并配置了相应的康复器材,包括体育康复保健、健身和娱乐三大类器材。每个工作站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例如:永宁镇制定了康复体育室管理制度及器材使用制度等,主要涵盖康复室的使用时间及注意事项等;公平街道融乐阳光家园将体育康复室的使用、管理以及技术服务统筹到一项制度上。同时,各镇街均配置了残疾人专干,但一般都是镇街或社区的工作人员兼职。

      (二)残疾人参与社区体育康复现状。通过调查发现绝大部分残疾人对康复体育活动感兴趣,其中93.2%的残疾人认为体育锻炼对残疾康复有益;82%的残疾人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仅有6.5%的残疾人表示不喜欢体育活动。参与锻炼的残疾人中,有52.3%的人希望在进行锻炼时,能有专人进行指导,或者是通过集体或小团体的方式进行康复训练;另有37.5%的人希望进行独自锻炼,但在锻炼前,希望能有专人进行指导,或制定训练计划。在锻炼频次和时间上,每周能坚持锻炼2次及以上的人群占56.8%,锻炼时间在30分钟至60分钟的占25.1%,每次锻炼一个小时以上的占22.2%。

      (三)残疾人社区体育康复的管理及服务现状。温江区一二级重度残疾人实现了体育康复指导全覆盖,但73%的三四级残疾人的没有接受过专门的体育康复训练师指导,其中,95%的残疾人没有进行过体育康复训练前的身体运动机能评估;75%的残疾人在进行体育锻炼前,没有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处方;95%以上的残疾人没有建立运动康复训练档案,残疾人对训练的目的、训练的效果、训练的方法是否正确等方面,没有明确的识别。

      二、残疾人社区体育康复存在的问题

      (一)残疾人社区体育康复机构管理及服务有待提高。所有的镇街和残联康复中心虽配置了相应的康复器材,每个工作站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主要是针对开放时间、器材使用及注意事项等做了说明,未针对服务流程、服务标准进行规范要求。残疾人专干一般为镇街或社区的工作人员兼职,残疾人社区康复室也是由临聘或其它项目工作人员兼任,主要负责开关门工作,不会对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基层残疾人工作人员做残疾人康复工作,不计入工作绩效,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较差。

      (二)残疾人社区体育康复锻炼普遍不足且缺乏系统性。残疾人参加康复体育活动愿望强烈,但社区基层的残疾人在实际生活中,并没有太多人坚持每天锻炼或者进行系统性残疾人体育康复训练,约一半左右的残疾人每周参加体育康复训练的次数仅有1次或没有,每次锻炼时间不足30分钟。残疾人参加社区体育康复锻炼缺乏系统性,尤其是三四级残疾人,未获得专业体育康复训练指导,未进行训前身体机能评估,未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计划等,缺乏系统性,体育康复训练效果欠佳。

      三、残疾人社区体育康复对策及实施路径研究

      (一)规范管理,优化服务,切实提升残疾人社区体育康复阵地建设。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社区残疾人体育康复中心条件,在公园、绿道、社区广场、村委会等地增加残疾人康复的体育健身器材,为残疾人进行社区体育康复提供物质保障。对社区康复中心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和服务能力,并将残疾人社区服务工作纳入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绩效,对基层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服务水平和工作积极性。社区体育康复中心要完善管理制度,鼓励残疾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采用锻炼积分的方式,对参加体育锻炼的残疾人建档记录,每月或者每季度举行回访与小结,表扬与奖励自我康复做得好的残疾人,树立康复榜样,促进残疾人的康复积极性。

      (二)多方联动,形成合力,切实提升残疾人社区体育康复专业性系统性。积极与高校、医院及其它公益性机构合作,组建残疾人社区康复的志愿者服务团队。目前,温江辖区内包括成都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均成立了志愿者的社区服务机构,可以提供包括医疗志愿服务、运动康复服务的各种志愿服务工作,残联可以与社工服务组织进行合作,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将有偿的服务与志愿服务结合起来,定期为社区残疾人体育康复提供服务。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聘请第三方机构采集全区残疾人信息,并为他们进行运动机能评估,建立残疾人个人运动康复档案,根据评估结果和残疾人的其它客观条件,为每个残疾人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运动康复处方,并将评估后的档案和康复训练处方一并返回到基层残疾人社区工作室,由专人统一管理。社区体育工作室定期对该辖区内的残疾人康复情况进行回访,每隔三个月或半年对残疾人康复状况进行再评估,并根据情况及时调整康复训练计划。

      (三)加强宣传,强化保障,切实提升残疾人社区体育康复覆盖范围。残疾人社区体育康复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伟大事业,各级管理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领导,制定切实可行的残疾人社区体育康复规划,支持残疾人社区体育康复工作的开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讲座与培训、志愿服务等方式,进一步普及和提高残疾人的文化素质与健康意识,让更多的残疾人科学地认识残疾、了解体育康复的作用与意义,培养正确的体育康复价值与观念。加强资金保障,地方政府通过设立残疾人体育专项经费,残联设立残疾人社区体育康复的专项资金,再通过国家相关的福利机构,如福利彩票、体育彩票基金等支持,同时在辖区内发动社会团体、公司、个人进行定向捐赠,解决残疾人社区体育康复的资金保障,推动残疾人社区体育康复训练及康复指导逐渐实现全覆盖。  (成都市残联宣文处)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