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三版 >> 正文

构筑社区治理“共同体” 激活退役军人“新动能”

2019/10/31

——巴州区宕梁街道红岩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工作探索


工作会现场

      巴中市巴州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自2019年2月27日挂牌成立以来,坚持高标建设,高位推进,按照“边组建机构、边推进工作,边建章立制、边解决问题,边落实任务、边谋划发展”的整体工作思路,对照“五有”“四化”标准(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有保障;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信息化),坚持“六抓”(从系统上下的思想认识抓起,从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抓起,从党员干部的作风形象抓起,从选人用人的良好导向抓起,从比学赶超的学习进取抓起,从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抓起),全力推进区、乡、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29个乡镇(街道)和432个村(社区)均设立退役军人服务站,并相继于6月15日前全部挂牌成立。巴州区宕梁街道红岩社区在街道办事处领导下,凝聚新能量、聚力新方向,积极探索谋划,率先高效启动,创新推动退役军人事务管理服务工作。

      红岩社区有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共161名,其中:现役军人5名,退役军人155名,病故军人遗属1名;退役军人中,军队转业干部20名,复员军人2名,残疾军人9名(军队转业干部1名,退役士兵8名);退役军人中共有党员102名。近年来,针对退役军人群体不断增大、诉求种类日益增多、权益维护和矛盾化解难度不断加大等新情况、新问题,社区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凝心、专岗开发聚力、矛盾调解促稳、服务延伸增效等举措创新工作方式,聚焦退役军人特殊群体,不断夯实服务管理退役军人工作基础,实现了对退役军人群体高效、立体、全方位的管理服务。

      党建引领

      凝退役军人之心

      积极探索“党建+退役军人”新模式,不断强化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引领作用,真正唤醒退役军人“初心”。

      创新组织设置。社区立足自身党建工作优势,创新党组织设置,成立退役军人党支部,将社区退役军人党员统一编入到退役军人党支部过组织生活。通过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找回了2名10余年的“隐形党员”“口袋党员”重新回归组织,重拾了当初入党的激情,唤醒了入党时的初心。

      建好活动阵地。综合利用社区办公场地,协调整合150平米的办公用房打造退役军人之家,用于退役军人党支部日常活动的开展。搭建军事文化氛围浓厚、适合退役军人群体学习交流的活动场所,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让退役军人在组织找到“娘家”。三是注重教育引导。社区定期邀请军休老干部、优秀转业干部、优秀退伍军人到社区讲党课、讲传统,通过党的先进理论结合自身实际阐明退役军人投身社会、服务社会的人生价值。每名党员讲入党初心、忆参军初心,联系当前从事工作谈体会、写心得,将思想教育与社会治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纯洁了思想、端正了认识,进一步凝聚了退役军人听党话、跟党走的合力,更加坚定了退役军人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服务意识。

      “三化”能动

      谋退役军人之事

      红岩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成立于2019年6月,成立之初便安排落实专人专岗做实做细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工作。依托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实现扁平化管理,确保服务更加高效。

      织密网格化精管理。社区以军人信息采集为载体,为辖区每名退役军人建立了“一人一档”“一户一策”,实行精准管理和服务,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信息登记服务、就业创业指导、困难帮扶等“一站式服务”。此外,社区在实行网格化管理中,对退役军人开展定期入户走访、电话访问,及时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想和当前的工作生活状态,社区服务站主动服务、靠前管理。二是依托扁平化强服务。聚焦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群众的质量水平,红岩社区党委大胆承接街道办事处所有服务职能,围绕减少层级、缩短流程、提高效能的社区扁平化管理,实行“一站式”便民服务,充分发挥办事处人员、服务、经费、责任下放到社区的优势,优化退役军人、民政、社保3个综合型服务窗口,实行“AB”岗工作模式,每个窗口配备2名工作人员,统一进行岗前培训,实现一人多岗、一专多能,岗位兼容、工作互补的服务格局,最大限度的方便了群众办事,更精准更靠前地为退役军人提供最直接有效的服务。截止目前,社区共为退役军人上门挂光荣牌137户,为退役军人开展就业创业培训5次,协调解决上岗就业人员25名,为退役军人及家属办实事52件,得到了退役军人群体的高度认可和赞扬。

      着眼社会化促融入。为更好关心关爱退役军人,切实增强退役军人的光荣感、归属感和责任感,使他们尽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红岩社区依托“退役军人之家”,按照促进工作、快乐生活、文化娱乐和服务社会为一体的目标,对照有机构、有场地、有人员、有经费、有计划、有制度、有设施、有成效“八有”标准,投入5万余元对退役军人之家进行文化氛围营造及活动设施添置,让辖区退役军人在工作之余、闲暇之时回“家”,一起回顾军旅生活、学习娱乐、信息沟通、政策咨询、反映诉求,进一步增进友谊、联络感情,达到互相帮助、排忧解难、共同进步的目的。同时,引导退役军人积极参与到社区综合管理中,使之与社会深度融合,发挥正能量,进一步激发创业动力和责任担当,实现退役军人个体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

      专岗利用

      聚退役军人之力

      借助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契机,充分发挥好、利用好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专岗”。

      做好引导帮扶转“角色”。首批12名从事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专岗人员都是从企业下岗的职工、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官、服役满十年及以上的复员士官。由原先的接受服务对象转变为管理人员,从“被管理”到“管理者”,实现了再就业。社区让他们参与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社区治理的过程中去。通过专岗充实,既缓解了社区工作人员力量不足的问题,又有效地化解了涉军群体各类矛盾和诉求。

      激发工作动力强治理。在社区综合治理、“创文”等急难险重任务前,充分发挥专岗退役军人组织纪律观念性强、踏实肯干、不畏困难、敢打敢拼的作风优势,通过任务牵引、压力传导不断激发他们对老旧小区管理、市场秩序维护等社区治理各项工作的激情与动力。

      选树先进典型激活力。能够应聘到专岗职位工作,体现出他们在退役军人群体中的自身优势。对思想境界高、工作能力强、业绩考核优等方面涌现出的5名先进个人,社区在退役军人群体中进行大力表彰宣传,把他们的闪光点辐射到其他退役军人,从而更好地带动其他退役军人爱岗敬业、守法奉献,积极主动参与到社区治理和维护社区稳定中来。

      创新机制

      促涉军群体之稳

      退役军人群体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社区一直将涉军群体信访稳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力求抓早抓小、抓出实效。

      充实机构“调”。为进一步加强退役军人事务矛盾调解工作、妥善化解退役军人矛盾纠纷、引导社区退役军人依法维护权益,社区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站长、1名转业士官、1名复员干部、2名复员士官等相关人员组成的退役军人信访矛盾调解站,积极配合上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依法依规解决退役军人优抚安置、就业创业、帮扶解困、权益维护等方面的矛盾纠纷,将服务管理工作前移,积极主动帮助退役军人化解其他矛盾纠纷。调解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32件次,调解成功率98.5%以上。

      加大宣传“引”。红岩社区通过争取上级政策支持、配套相关设施,借助“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机制,针对涉军信访突出问题,定期开展法律法规指导,提高工作人员的调解水平。不断加强法治宣传、做好法律咨询、认真解读相关政策规定,正面引导辖区退役军人读懂政策、理性看待政策,将涉及退役军人的矛盾纠纷引入法治轨道予以积极解决。积极配合各级退役军人管理部门做好矛盾纠纷的疏导化解,力争将涉军信访矛盾稳控在社区,化解在基层。

      建立机制“访”。社区在推进涉军信访矛盾工作中采用“一对一”“多对一”联系回访机制,由调解站工作人员每人或多人负责一起信访案件,对上访人员、有诉求的退役军人家庭及时跟进了解,及时掌握调解满意度及当前状态并建立专档,做到有访必跟、访者满意,有效减少了重访、闹访、缠访等相关问题的发生。  (李国胜 陈小虎 蒲勇)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