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7 全国公开发行 主编:陈小平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四川民生周报 >> 新闻中心 >> 第三版 >> 正文

残疾人扶贫工作中的难点与对策

2019/11/21

       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是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

      导致残疾人贫困的因素

      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级政府扶贫力度的加大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残疾人的生存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但由于社会和环境的因素以及残疾人自身因素的制约,仍旧有相当一部分残疾人因残因病致贫,残疾人扶贫工作还很艰巨。导致残疾人贫困的因素主要有:部分残疾人因丧失劳动能力或无就业技能,失去了获得就业的机会;多数未就业的残疾人几乎完全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残疾人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受教育机会少;残疾人家庭年人均收入普遍较低;残疾人医疗保健支出相对较高;残疾人社会保障相对不足。

      残疾人扶贫工作中的难点

      1.残疾人主观能动性不足,安于现状。由于身体缺陷,导致残疾人劳动能力、劳动技能偏低,无法参与正常的劳动生产,消极之风弥漫,缺乏积极向上奋斗的动力。另外,部分残疾人受教育程度偏低,主动脱贫意识不强烈,过分依赖政府的帮扶救助,仍然存在等低保、靠扶持、要救济现象。

      2.残疾人脱贫攻坚措施针对性不强。残疾人的贫困情况比较复杂,每个残疾人在贫困情况和贫困程度等方面有所不同,可能存在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情况,较难保证贫困认定的精准程度,《关于开展农村残疾人关爱行动助力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中明确了六项工作措施,惠及对象为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对建档立卡范围内的贫困残疾人,缺乏“量体裁衣”式的具体措施,存在救助对象不明确、所供非所需等情况,在实质性帮扶措施上缺乏实招,帮扶工作流于形式,效果不尽人意。

      3.扶贫工作者专业性不够强。残疾人扶贫不仅要了解残疾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还需要掌握残疾人的家庭经济、人力资源等要素,更要综合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制定个性化方案,并检查督促落实方案,这要求相关负责人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但目前扶贫主体较为单一,仅仅以政府为主,社会组织及其他市场主体扶贫参与度不够,一线的残疾人专干基本上未经专业培养,其中许多人是残疾人,受教育水平低,缺少相关的系统教育,专业性不够。

      4.脱贫残疾人返贫风险较大。目前部分扶贫措施治标不治本,存在“输血式扶贫”“慰问式帮扶”现象,没有提升残疾人自身“造血”功能,部分残疾人一旦没有了政策补助,马上就面临着生计来源的难题;另外,大部分残疾人受教育水平偏低、专业技能缺少或水平不高,家庭经济基础仍然薄弱,一旦自身或家庭成员遭遇重大疾病或突发状况,马上重新陷入贫困。

      改善残疾人生存状况的对策建议

      如何解决存在的难点和矛盾,有效落实相关的政策措施,完善助残政策,提升帮扶工作,加大残疾人扶贫工作力度,特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加大贫困残疾人的兜底保障力度。残疾人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高、就业增收难、养老和康复服务面临许多问题,需要有特惠保障制度。一是将建档立卡贫困重度残疾人全部纳入低保,确保应保尽保。对于因参保条件受限没有纳入低保的贫困残疾人,给予一定的托底救助保障。二是探索建立针对“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特困残疾人家庭的分等级救助政策。三是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动态调整机制,适时提高和扩大残疾人“两项补贴”特别是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的标准和范围。四是通过政府个人缴费资助,实现贫困残疾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全覆盖。

2.保障贫困家庭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和义务教育。一是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的残疾儿童全部纳入健康扶贫帮扶行动,对有需求的残疾儿童进行抢救性康复,争取做到发现一例、救助一例。二是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解决贫困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问题。三是探索制定针对重度贫困残疾人儿童家长陪护(误工)补贴政策,减轻重度残疾儿童家庭负担。

      3.解决贫困残疾人医疗负担重和就医难的问题。在确保贫困残疾人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兜底保障基础上,建立“基本医保+大病医保+医疗救助+补充医保”等多层次医保救助体系,扩大医疗康复纳入医保项目的范围,减少贫困残疾人家庭的看病康复花销。强化卫计部门职责,优先签约为残疾人提供便利的医疗上门服务和便捷的医疗报销方式,使残疾人得到及时的医疗救助。

      4.提高贫困残疾人家庭增收能力。通过对残疾人进行技能培训、心理疏导和引导就业预期,提升残疾人参与社会生产生活的能力,激发他们脱贫攻坚的自身动力;对有长期照料护理需求和意愿的贫困重度残疾人进行日间照料或邻里照护,解放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的劳动力;大力推进辅助性就业,开发适合残疾人的就业岗位,为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属提供就业机会,积极推进就业困难残疾人“精准”就业。

      5.提高扶贫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对分管扶贫工作、残疾人工作的党政干部普遍轮训,培训内容以残疾人扶贫理念和制度设计为主;对县(区)残联扶贫部门的业务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以政策解读和扶贫措施为主;对乡镇残联专干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以扶贫方法、资源整合、社会工作手段等为主。同时,逐步引入专业社会力量助残脱贫,提升残疾人扶贫的专业化水平。

      推进残疾人同步小康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单靠哪一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整合全社会的力量。既要突出政府责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兜底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又要结合残疾人及家庭实际情况,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扶技、扶业“五位一体”协调推进,鼓励社会广泛参与残疾人事务,力促社会资源效益最大化,发挥公益组织、爱心企业、慈善机构的社会力量,满足残疾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有效改善残疾人家庭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确保2020年实现残疾人脱贫解困同步全面小康目标。  (成都市残联)

集团报刊
日期检索
新闻检索

新闻热线:028-86652539 广告代理:成都民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mzmszb666@163.com
版权所有©四川民生周刊 技术支持:028工作室 成都网站设计